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1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调脂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目的:建立高脂大鼠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由银杏总黄酮和银杏内酯组成)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干预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苏州大学药学系,苏州中药研究所。材料:选取清洁级 SD 大鼠 60只,适应性饲养 1周后,随机分成 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力平脂 25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2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4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10只 /组。方法:力平脂 25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2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40m g/(kg·d)组、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均以 10m L /kg 体积于每天上午 9:00~10:00灌服给药,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服。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每天下午 1:00~2:00同时以 10m L /kg 体积灌服脂肪乳剂,连续 28d。第 29天各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载脂蛋白 AI、血清载脂蛋白 B。同时取出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主要观察指标:造模后各组大鼠的血脂情况以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实验选用大鼠 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各组大鼠血脂情况的比较:高脂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但血清三酰甘油仅有轻度升高(P >0.05);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20~80m g/(kg·d)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高脂血症的形成,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 <0.05或 0.01),并有一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载脂蛋白 AI及降低血清载脂蛋白 B 的作用,其中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最为显著(P <0.05)。②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的肝病理检查可见弥漫性脂肪空泡;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40,80m g/(kg·d)组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有一定的减轻,尤以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 80m g/(kg·d)组效果明显。结论: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新配方可有效地纠正高脂血症的脂质代谢,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淤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及其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淤证与血液流变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寻求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活血化淤药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有助于实现重要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参鳖补膏由人参、鳖甲、黄狗肾、枸杞子及赖氨酸等组成,有滋阴助阳、养心安神及扶正固本等功效。我们用现代医学实验方法对参鳖补膏的延缓衰老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实验材料 参鳖补膏呈棕褐色浸膏,1g浸膏相当生药2g,由常州健民制药厂提供。 小鼠为昆明种,体重20~25g,雌雄各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的心血管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新型生物信息分子,它与一些含氮衍生物一起通过和生物分子及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机体保护、调节及逆转等机制,特别是调节心血管系统中众多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1].释放N0的化合物已经作为评价N0在心血管系统生理和治疗上关键作用的有效工具[2].1992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N0选为当年的明星分子(molecule of the year).  相似文献   
5.
夏天无总碱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大鼠实验性脑血栓模型 ,观察夏天无总碱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夏天无总碱大、中剂量 (1,0 5mg·kg 1·d 1)给药 7d可抑制血栓形成 ,减轻脑栓塞引起的伊文思蓝蓝染和脑水肿。夏天无总碱的上述药理学作用可能就是活血化淤、益气行血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瘀胶囊对预防家兔高脂血症形成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兔按血清胆固醇(TC)水平平均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消瘀胶囊小剂量组(25mg/kg),中剂量组(50mg/kg),大剂量组(100mg/kg),血脂康组(65mg/kg)。除正常对照组,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及相应药物,连续服用31天后,测定各组兔空腹血脂水平。结果:消瘀胶囊各组可使兔血清TC,低蛋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地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使血清甘油三酯(TG)下降13.2%-43.6%,尤其大剂量组明显(P<0.05);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虽然没有升高作用,但可使TC/HDL-c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消瘀胶囊具有预防家兔高脂血症形成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糖尿病(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铜(Cu)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以31例CHD并发2型DM患者(DM组)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不并发DM的CHD患者36例为对照组(非DM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外周血Hcy、Cu浓度、体质指数和血脂。结果DM组血Hcy、Cu[分别为(18.8±3.5)、(21.1±3.8)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7±2.3)、(16.8±2.7)μmol/L](P<0.01)和非DM组[分别为(15.6±1.9)、(14.8±2.2)μmol/L],均P<0.05;非DM组Hcy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并发DM组患者血Hcy与Cu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Hcy致DM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可能与Cu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蟾衣粉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蟾衣粉在降血糖方面的药理作用。方法:用葡萄糖、肾上腺素分别造成小鼠生理性高血糖模型,用四氧嘧啶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蟾衣粉对上述病理模型小鼠以及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蟾衣粉对正常小鼠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对肾上腺素及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也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改善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小鼠灌服蟾衣粉最大耐受量为19.2g/kg。结论:蟾衣粉对三种小鼠高血糖病理模型均有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体外建立一株对伊马替尼 (imatinib)耐药的白血病细胞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性 ,以MTT法确定其耐药倍数及抗药谱。用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耐药细胞中bcr/abl及mdr1基因及其蛋白BCR/ABL和P gp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耐药细胞中BCR/ABL的磷酸化活性。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中融合基因bcr/abl拷贝数。结果 建立了针对伊马替尼的人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 6 2 /G0 1,耐药倍数为 (15 .2± 3.0 )倍 ,其对阿霉素、三尖杉酯碱和鬼臼乙叉甙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主要的耐药机制为上调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融合蛋白BCR/ABL表达 ,增强BCR/ABL磷酸化活性。此外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及其蛋白产物P gp高表达也参与了耐药性的形成。 结论 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对伊马替尼耐药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 6 2 /G0 1,并阐明了部分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很早就流传着珍珠粉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的说法,但未见有动物实验研究的报道。本文从家蚕和小鼠生存时间及小鼠组织脂褐素含量等方面,对珍珠粉的抗衰老作用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