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告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和室颤技术行心内直视手术25例,其中房缺修补术8例,室缺修补术7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和二尖瓣置换术8例,术后病人全部存活,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心肌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术中应注意心内排气和避免心室膨胀,防止气栓和心肌缺血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以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临床医生已经意识到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尽量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探讨不阻断心肌血流的前提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我院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空搏下进行二尖辩置换、三尖瓣成形、右室流出道疏通、房缺或室缺修补等手术66例。结果66例手术顺利,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无低心排和栓塞症状。仅6例出现—过性血红蛋白尿。术野显露不如常规方法,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由此可见,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空搏时心内直视手术能维持心肌有氧代谢,在一定范围内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4例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术中严密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 ,并及时进行调整 ,鼻咽温度控制在 32℃左右 ,灌注流量在 90~15 0ml·kg-1·min-1。结果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平稳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 ,且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平稳。结论 :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过渡宜力求平稳 ,避免温度变化造成心律失常 ,采用高流量灌注确保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不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 ,可取得良好的组织灌注效果 ,有利于心肺脑保护  相似文献   

5.
黄胜  黄留保 《广西医学》2001,23(5):1243-1243
许多心内直视手术都需要阻断升主动脉 ,使心脏内无血供、术野清楚 ,心内直视手术中 ,主动脉阻断心脏停搏后 ,心肌难免遭受缺血、缺氧的损伤。此阶段的心肌保护非常重要 ,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是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技术。我院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6月已在 11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1例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31~ 5 7岁 ,体重 35~6 3kg ,心功能Ⅱ~Ⅳ级 ,11例病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9年以来行常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2例,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使心肌持续供血,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9例,女23例,房缺30例,均为继发孔房缺,室缺12例,其中膜部室缺10例,干下室缺2例,缺损最大10mm,最小4mm。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50岁,平均19.6岁。心功能分级,I级22例,Ⅱ级20例。心胸比率0.45~0.60。心电图:右心室肥厚15…  相似文献   

7.
黄小彬  叶凤青 《广西医学》2005,27(12):2002-2003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但对麻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我院从2001年开展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以来,成功施行412例,其麻醉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 ,分别对 2 0例不停跳和 2 8例停跳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 Tn )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停跳组血清 c Tn 浓度明显高于不停跳组 (体外循环后 12、 2 4 h,P<0 .0 5 )。提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具有心肌损伤小、心肌保护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7例心内直视术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停搏液连续灌注行心肌保护。全组心脏停跳完全,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全部自动复跳,脱机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肌保护是一种新颖、简单、安全、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可有效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46例浅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建立体外循环后缓慢自然降温至31~33℃,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心内畸形纠正术。结果全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等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灌注法,避免因心脏停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能最大限度保护心脏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免除了因阻断主动脉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使全身各脏器功能得到保护,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1995年6月至1998年7月,我院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空搏下行心内直视手术87例,除一例在转流过程中引起脑部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年龄2岁~45岁。男55例,女32例。病种: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缺38例,其中合并三尖瓣重度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应用保持鼻咽温在34℃左右的高流量灌注:小儿2.8~3.0 L/(m2*kg);成人2.4~2.8 L/(m2*kg),术中头部降低15°~20°,保持心脏在空腔状态下手术;另选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结果与心脏直视停跳手术相比,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无1例发生血气栓,血液生化变化小.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避免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同时减少了体外循环时间,较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心内直视手术时持续温血灌注的临床应用祁小纪王金萍王连银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四科(453000)1994年5月至6月,我们采用持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给3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病人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用2~3个...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7年1月~1990年8月在新疆医学院心外科专家协助下,在我区地、州级医院率先开展心脏直视手术38例,现就其治疗经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本组31例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缺(ASD)11例(35.48%),室缺(VSD)17例  相似文献   

15.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林  肖颖彬 《重庆医学》2003,32(5):607-609
1 背景与现状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脏外科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经历了单纯低温 ,冷晶体、冷血和温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以及综合心肌保护方法 ,心肌保护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仍不能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众多改良心肌保护液尚无一种公认的配方能解决心肌缺血、缺氧和复灌的损伤[1] 。在此背景下 ,出现了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 ,引起普遍关注 ,该技术指在浅低温 (31~35℃ )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畸形或瓣膜病变的直视手术方法。由于该技术在体外循环辅助下 ,整个心内手术期间不阻断冠脉血流 ,心肌可以持续得到氧合血流供应 ,心肌的缺血缺氧和再灌…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8例的治疗体会,本组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心脏骤停,2例死于术后肾功能衰竭。除1例室缺存在残余漏,1例二尖瓣狭窄遗有轻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外,其余43例手术效果良好。介绍了VSD,PDA,PS,MS等手术体会,指出物底纠治病变,防止副损伤,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发展的两大基石.20世纪50年代研究成功的体外循环技术利用人工心肺装置替代循环和呼吸功能,使得心内直视手术成为现实.但在初期,阻断心脏血液供应,进行心内手术对心脏造成的损害,严重制约了心脏外科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心肌麻痹液灌注技术临床应用改善了心肌保护效果.20世纪80年代含血心肌麻痹液应用于临床,之后提出了综合心肌保护技术,使心肌保护效果得以进一步提高.低温体外循环和心肌麻痹液灌注心脏停搏成为几近完善的心脏外科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们开展心内直视手术以来 ,共完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15 6例 ,在心肌保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5 6例中 ,年龄 2~ 6 2岁 ,体重 10kg~ 85kg ,室间隔缺损 32例 ,瓣膜置换 2 5例 ,房间隔缺损 2 1例 ,法乐四联症 19例 ,其它 5 9例。术中心肌保护采用冷晶体灌注、冷血灌注、冷血 温血灌注 3种方法。冷晶体灌注 6 8例 ,冷血灌注 5 7例 ,冷血 温血灌注 18例 ,常温或浅低温下不停跳手术 13例。在冷血灌注中有 9例采用冠状窦逆行灌注。1.2方法 冷晶体灌注 :用于体重 2 0kg以上患者 ,本组 19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腺苷静脉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非紫绀型先心病及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腺苷静脉预处理组;B组:空白对照组;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3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两组血清CK-MB、LDH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实验组术中、术后血清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静脉预处理能模拟缺血预处理(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佟力  乔建华 《吉林医学》1992,13(6):354-355
<正> 小儿先心病术后,尤其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实为罕见,但该并发症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极高。我科先后有2例患儿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历1,郑××,男,6岁,体重13kg。临床诊断为先心病室缺,心功能代偿期。在全麻、体外循环结合中度低温下行室缺修补术,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补片修补直径0.7cm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