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案例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联合团队式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在儿童口腔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并评估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儿童口腔科实习的本科生2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观察组实习生采用PBL、CBL联合TBL教学模式。实习期满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核、学生积极性和满意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本科生的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积极性评估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口腔科本科生临床实习中,PBL、CBL联合TBL联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教学效果,推荐本科生教学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激发实习同学在口腔修复学实习中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同学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徐州市口腔医院实习的口腔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30人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培养,通过出科考核和学生主观自评评估教学效果.对照组为2007年06月-2008年6月在徐州市口腔医院实习的口腔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3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组评分人员采用同一评分标准评定成绩,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CS10.34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实习同学出科考核优秀率为46.7%,合格率为97.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反应较好,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构建的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42名本科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实习教学方式,试验组采用传统“线下”实习教学方式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线上”学习的融合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实习结束时的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考核成绩,评价实习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Mini-CEX 8个方面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学生的8个方面考核成绩优秀人次占比均较对照组高,其中两组在操作技能、医患沟通及整体表现3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通过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线上”学习与传统“线下”实习教学相融合的实习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口腔修复学实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指导口腔实习生使用模型观测仪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卡环设计的临床实践。方法:随机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专业实习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40人,20人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带教法;20人为实验组,使用CBL教学法加模型观测仪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卡环设计的学习,所有的实验对象均在两种学习方法后进行理论测试和可摘局部活动义齿设计。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在理论考试和真实牙列病例考核中成绩都要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L教学方法指导口腔实习生运用模型观测仪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牙列缺损病例卡环设计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卡环设计的理解,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规范口腔修复工艺毕业实习生带教流程,使学习进度和工艺目标更明确;提高老师的带教质量,提高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抽取医学院校2014—2017年度大三实习生32名,按相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随机分为2组。一组学生利用目标教学法,使用相关教材,紧密配合理论实践,规范化实习(实验组);另一组学生进入生产线仅以学生自主看、想、做为主的传统经验式带教法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工艺实习生带教的实际运用中效果显著,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进度、工艺目标,并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操作成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在颞下颌关节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本科生28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可视化教学+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结果显示,2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结论:可视化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探跨学科交叉课程在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牙周及修复专业研究生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接受牙周与修复两名专业教师的结合授课,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分专业授课。授课完成后,两组学生完成相关病例分析测试题,并请学生完成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多数学生支持交叉课程教学法,认为该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临床诊疗能力。结论 跨学科交叉教学方法能显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颞下颌关节-颌骨-咬合联合诊治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研究生、规培生及进修生共2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名。实验组采用MDT+CBL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CBL线上线下教学法。经过3个月的教学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协作、档案管理、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能力及文献查阅方面的自我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颞下颌关节病实践教学中应用MDT结合CBL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能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质,增强临床综合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数码摄影教学在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中的必要性及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教学综合门诊进行口腔修复临床实习的5年级口腔临床医学七年制在读学生,开设数码摄影课程,通过课前及课后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检测学习效果及发现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课后学生的摄影实践和病例汇报综合检验学习成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本科阶段临床实习中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数码摄影教学很有必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课后实践,学生对于口腔数码摄影的认识明显提升。病例汇报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了口腔修复摄影基本技能的应用,可见数码摄影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在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中开展数码摄影教学提升了学生对于口腔数码摄影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口腔修复摄影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口腔专业医学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4级的46名七年制口腔专业医学生作为实验组,另选择2013级的45名七年制口腔专业医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心肺复苏临床实训中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问卷调查评估实验组学生对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认可度。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实验组学生认可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结论: 在口腔专业医学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训中实施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评价在非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教学中直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南京医科大学和南通医学院临床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59名为研究对象,分为直观教学法组(DVT, 30名)和传统教学法组(LBL, 29名),选取《口腔科学》中口腔修复内容为本次研究授课内容,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方式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组理论考试成绩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问卷调查评分上,直观教学组优于传统教学法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观教学法应用于非口腔医学专业口腔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增强理论与临床联系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实验组为2009级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采用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对照组为2007级和2008级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2009级学生的PBL满意度调查和比较三个年级《口腔修复学》成绩来评价PBL教学效果。结果:2009级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86.2%的学生表达对PBL教学效果的满意,与2007级和2008级学生《口腔修复学》成绩的不及格率、优秀率和成绩平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满足《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联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教学法同步培养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专业2018级与2019级研究生共24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BL)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口腔修复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方法: 申请微信公众号和建立微信群,将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93人按照4~5人1群,建立20个微信群。《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平台是微信APP,辅助平台是乐调查和优考试。教师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布课件和学习资源。通过乐调查和优考试设置的调查表和考试题,生成二维码,借助微信平台发布和检查最终学习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59.1%的学生认可微信教学效果,只有5.4%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对《口腔修复学》部分章节进行课前和课堂测试,结果表明,课堂测试成绩为(91.35±4.45),显著高于课前测试成绩(90.14±5.03,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口腔修复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时间安排上显得更加灵活,能够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创伤外科和正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62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38名,采用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2名,女生19名。对照组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本内容;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实际操作。2个学时授课结束后,针对课堂指出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测试,同时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我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考试分数为73.29±8.75分,对照组为67.29±8.96分;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为8.33±0.80分,对照组为6.33±1.13分,2组在测试成绩和自我评价得分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正颌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口腔局部麻醉教学的效果。 方法于2019年7月选择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6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C组)、仿头模组(F组)和虚拟仿真组(V组),每组20人。全部学生统一接受理论知识培训及观看操作演示,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将C组学生两两分组互相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由专业教师进行评分;F组和V组分别在仿头模和虚拟仿真系统上进行练习,结束后进行麻醉操作考核。操作考核后三组统一进行第二次理论考试,额外再对F组和V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分组前后两次理论成绩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三组操作成绩和麻醉效果评分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操作成绩和麻醉效果评分的比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麻醉理论知识考核结果显示,V组学生经过练习后,第二次理论成绩明显提高,与第一次理论成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768,P = 0.001),而F组和C组学生的第二次理论成绩与第一次理论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F = 2.079,PF = 0.051;tC = 0.538,PC = 0.597)。在操作考核中,三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C组(82.1 ± 2.6)分、F组(83.9 ± 1.5)分、V组(85.7 ± 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2.629,P<0.001)。麻醉效果考核成绩分别为C组(63.5 ± 6.7)分、F组(68.5 ± 5.9)分、V组(74.0 ± 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3.157,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虚拟仿真系统更能够提高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水平及学习兴趣。 结论在口腔外科麻醉的临床前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口腔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教学(CBL)的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牙周病学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3级五年制本科生27人为对照组,2014级五年制本科生25人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实验组采用Seminar结合CBL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出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培训及考核系统运用于口腔医学教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2级本科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结合OSCE培训及考核,对照组(25人)进行传统教学,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从OSCE考核实践成绩来看:试验组(85.39±7.60)分,对照组(80.60±11.64)分,试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从2组笔试理论成绩来看:试验组(84.11±5.88)分,对照组(85.80±7.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专业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结合OSCE系统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示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