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近年来,作为老年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老年口腔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口腔疾病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不仅影响了局部健康,还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往往多种口腔疾病并存,如龋病、牙周病、牙体或牙列缺失等,问题的多样性使疾病的解决难度加大。同时,伴随老年人特有的机能衰退,口腔在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如何解决老年口腔患者的多种口腔问题,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联合Bio-Gide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全身健康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6周以上,牙周袋深度超过5mm的垂直型骨吸收患牙40牙位,随机平分为2组。引导组织再生GTR组20个牙位,在翻瓣术同时植入Bio-Oss和Bio-Gide。对照组20个牙位仅行翻瓣术;术后3、6、12个月回访,检查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和牙松动度,及X线检查比较2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GTR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指数均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术后6、12个月牙松动度比术前及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3、6、12月菌斑指数比术前轻度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较术前减少,临床附着丧失和菌斑指数较术前轻度降低,牙松动度和龈退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io-Oss联合Bio-Gide能明显减轻牙周袋深度和减少牙周附着丧失,可促进牙周形成新附着和新骨。  相似文献   
4.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牙齿支持结构的进行性损伤为特点,是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治疗牙周炎的目的不仅是通过控制炎症来阻止疾病发展,更重要的是获得牙周再生。人牙周膜干细胞具有成骨向分化潜能,有望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的临床应用上发挥重要作用。非编码RNA(ncRNA)一般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伴随高通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了大量的种类丰富的ncRNA,其生物学功能也被不断揭示。越来越多证据显示,ncRNA在分子机制及细胞组织层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探索ncRNA调控机制可为牙周再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综述主要阐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ncRNA在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转录本,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中的噪音,没有生物学功能;而近来的研究显示,lncRNA可通过介导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修饰、X染色体失活以及基因组印迹、转录、剪接、翻译、降解和转运等途径,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等层面上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口腔疾病中,lncRNA与牙周炎、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颌面部肿瘤等关系密切.超过60%的在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lncRNA皆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中有异常表达,所以lncRNA不仅可以作为牙周炎、口腔癌前病变和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的潜在标志物,还可为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CBL)的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牙周病学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3级五年制本科生27人为对照组,2014级五年制本科生25人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实验组采用Seminar结合CBL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对比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及教学反馈。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或方差检验。结果实验组出科考核各项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后,实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300.9分,高于实习前(2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1),且总分高于对照组(2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P=0.048);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实验组有7个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minar结合CBL教学模式能激发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病人的龋病状况和唾液性质,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比较病患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的龋病状况、唾液流率、pH值和缓冲能力;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病患组龋失补指数值与其唾液性质的关系。结果:两组间的龋病指标值无显著差异(P>0.05),病患组的唾液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H值和缓冲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患组中的龋失补指数值与唾液流率和pH值呈负相关,但无显著性(P>0.05),与唾液缓冲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322,P=0.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病人,唾液缓冲能力的增加可能是其患龋病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时间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口腔状况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的130名患者进行龋病和牙周病状况调查,并根据透析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组间的口腔健康状况,同时分析口腔临床指标与透析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间的基本资料均衡,龋病状况无显著差异,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病指数值随透析时间逐渐增加,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牙周病指标与透析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时间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牙周状况产生影响,透析时间是这类患者牙周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龋病和牙周病状况。方法:纳入13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对照组人群行性别年龄(±3岁)的匹配,采用统一的方法行龋病和牙周病状况的检查比较。结果: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组的龋病患病率为67.69%,对照组为76.92%(P=0.096),与对照组相比,龋损牙数、缺失牙数、充填牙数和龋失补指数值均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095、0.423、0.054和0.581);患者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病指数值以及牙周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龋病状况无明显变化,但牙周状况较差,在临床治疗时需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鼠以及骨膜蛋白(PN)基因敲除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根据实验条件把小鼠分为4组:C57小鼠未加力组和加力组、PN基因敲除小鼠组上颌加力组和未加力组,每组5只,其中加力组加力5 d。处死后,显微CT扫描上下颌骨,并采用RT-PCR检测牙周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57小鼠相比,PN基因敲除小鼠的牙槽骨出现明显的吸收,牙周膜连续性中断破坏。在C57小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PN、粘着斑激酶(FAK)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5);在基因敲除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FAK(P<0.05)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1);在同样加力的条件下,C57小鼠与PN基因敲除小鼠相比,TGF-β1显著降低(P<0.05),FAK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PN是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一个重要分子环节,发挥着转导调控作用,TGF-β1--PN--FA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