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近年来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1 1天然澄清剂、明胶-丹宁、聚凝净、蛋清等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检索文献。结果絮凝剂能有效地纯化中药制剂,具有简便、有效、成本低、增强制剂稳定性的优点,在中药制剂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结论目前该技术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应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总结不同絮凝剂对中药提取液中不同有效成分的影响,并确定使用时的絮凝条件;制定絮凝剂的药用质量标准;解决实验室到大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药絮凝澄清分离技术是在中药制剂过程中,以絮凝剂代替传统的乙醇进行沉淀分离的技术。与水醇法相比,絮凝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在中药药液的澄清和分离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膨润土絮凝剂对刺五加水提液的澄清效果.方法 将膨润土用于刺五加水提液的澄清,以水提液中有效成分总黄酮的保留率及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并与醇沉法进行比较.结果 膨润土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能有效降低总固形物的量,而对水提液总黄酮的保留率要优于醇沉法.结论 膨润土絮凝剂可用于刺五加水提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4.
吸附澄清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吸附澄清技术是应用吸附澄清剂 (又称絮凝剂 )对不稳定的胶体溶液或混悬液进行处理 ,使之澄清稳定的一种新兴制剂技术 ,在保留绝大多数有效成分 (包括有效高分子物质 )的前提下 ,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 ,用于中药制剂的工艺改进及分析 ,同时可广泛应用于饮料、酱油等食品的生产。本文以中药提取液的吸附澄清研究为主 ,介绍吸附澄清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及常用的吸附澄清剂。1 吸附澄清技术的基本原理中药提取液中含有大量微细粒子、粘液质、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复杂成分 ,这些物质共同形成 1~1 0 0 nm的胶体分散体系。从动力学观点看 …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药液澄清中应用吸附澄清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澄清法是在中药的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絮凝剂(澄清剂),通过电中和、吸附及网捕和卷扫作用,将体系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粒子进行去除,使体系的澄明度得以提高的一项高新技术.由于其具有有效成分保留率高、使用方便、生产周期短、安全无毒、价廉易得,制得的成品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纯化精制中亦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丹桃颗粒的壳聚糖絮凝剂澄清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离心法进行比较。 方法: 以水浸出物收率、苦杏仁苷及芍药苷保留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壳聚糖加入量、絮凝时药液温度、药液pH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丹桃颗粒的壳聚糖絮凝剂澄清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和离心法进行比较,确定最佳除杂工艺。 结果: 优选的壳聚糖絮凝剂澄清工艺为加入10%药液量的1%壳聚糖澄清剂,药液pH 6.0,50℃保温;苦杏仁苷、芍药苷保留率均>89%,水浸出固形物量约下降19%,整体优于乙醇沉淀法和离心法。 结论: 壳聚糖絮凝剂澄清法可作为丹桃颗粒提取液的除杂工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丹参水提液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丹参提取液絮凝澄清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澄清处理后的丹参提取液的浊度和指标成分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为考察对象,优选两种絮凝澄清剂的用量和絮凝温度。结果:使用壳聚糖进行絮凝澄清处理后的丹参水提液上清液浊度低于用ZTC1 1Ⅱ型絮凝剂处理后的浊度,并能够更好地减轻膜污染程度。结论:壳聚糖作为丹参水提液絮凝澄剂效果优于ZTC1 1Ⅱ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圣愈汤合剂的澄清度,采用复配絮凝技术对圣愈汤合剂进行除杂研究。方法采用壳聚糖与明胶两种絮凝剂复配的方式对圣愈汤合剂进行除杂,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阿魏酸和毛蕊花糖苷保留率、鞣质去除率及处理后合剂浊度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与明胶的配比、复配絮凝剂的用量、浓缩液含生药量、反应pH和反应温度对澄清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并验证。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絮凝剂配比和用量:1%明胶与1%壳聚糖的配比为1∶2,每50 mL浓缩液复配絮凝剂的用量为3 mL;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最佳絮凝工艺条件:浓缩液含生药量为0.20 g/mL,反应pH为7,反应温度为3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絮凝方法能够选择性地去除圣愈汤合剂中的鞣质,提高合剂的澄清度,同时较好地保留了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絮凝法用于产妇康颗粒水提部位精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絮凝剂对于产妇康口服液水提部位黄芪甲苷和多糖的影响。方法:经预实验确定澄清剂,以黄芪甲苷、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壳聚糖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壳聚糖加入量5%,药液相对密度1.07 g.ml-1,药液pH值4.5时絮凝效果最好。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产妇康颗粒水提部位的澄清。  相似文献   

10.
丹参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选丹参水提液纯化工艺.方法 以丹参提取液的浊度、鞣质以及有效成分的量为指标,优选两种絮凝澄清剂的用量和絮凝搅拌速度,筛选出较佳参数;对比研究醇水沉淀、絮凝结合乙醇沉淀、絮凝结合膜过滤3种纯化方法 .结果 使用壳聚糖进行絮凝澄清处理后的丹参水提液上清液浊度低于用ZTC1+1Ⅱ型絮凝剂处理后的浊度,并能够更好地减轻膜污染程度;壳聚糖结合膜过滤法对丹参水提液的有效成分保留率较高,收膏率相对较高,浊度和鞣质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壳聚糖作为丹参水提液絮凝澄剂效果优于ZTC1+1Ⅱ型絮凝剂,壳聚糖结合膜过滤法纯化丹参水提液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经》中关于通与通法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内经》理论的学习,结合后世医家的观点,阐述通的含义及通法的应用发展与范围。结果:在《内经》中一个“通”字贯通全书,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及与自然的关系,为制定通法打下理论基础。结论:通与通法理论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和后世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时对梓醇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壳聚糖澄清法及乙醇醇沉后的药液所含的梓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壳聚糖澄清法可较好地保存降糖通脉君药地黄中有效成分梓醇的含量。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替代醇沉用于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  相似文献   

13.
均匀设计考察壳聚糖澄清法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时对梓醇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壳聚糖澄清法及乙醇醇沉后的药液所含的梓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壳聚糖澄清法可较好地保存降糖通脉君药地黄中有效成分梓醇的含量。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可替代醇沉用于精制降糖通脉水提液。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用于降低固天泉胶囊得膏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法替代乙醇沉淀法工艺的可行性及对浸膏得率的影响。方法:比较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法所得到的浸膏得率及浸膏中人参皂苷Rg1,Re的定性分析以及Rg1、阿捃酸含量测定考察,并进行稳定性实验比较。结果;乙醇沉淀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7.2%,壳聚糖澄清法所得到的浸膏得率为12.8%,两法均能够较好地使水提液澄明,且后者还能够在降低浸膏得率,保留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稳定性方面优于前者,并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澄清法能够替代乙醇沉淀法用于降低固天泉胶囊得膏率工艺。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在金灯山根口服液制备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澄清法在金灯山根口服液制备工艺中的除杂效果及保留有效成分的作用。方法:以苦参碱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澄清条件,并与醇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澄清法所制备样品中的苦参碱含量、TLC鉴别和稳定性与醇沉法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澄清法具有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剂稳定性的优点,可用于金灯山根口服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澄清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高速离心法、乙醇沉淀法、ZTC1+1Ⅲ型天然澄清剂法3种澄清工艺对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收膏率、麻黄碱和黄芩苷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沉淀法为最佳澄清工艺,其工艺条件为药液浓度比1∶1,加95%乙醇调至含醇量60%,冷藏放置6h.结论:优选的澄清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对乙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干膏得率、药液澄明度、糖类及3种有效成分含量,浸膏吸湿率为评价指标,对上述2种纯化工艺进行对比考察。结果:2种纯化工艺的干膏得率相近;絮凝澄清工艺浸膏水溶液澄明度及其糖类、芍药苷的转移率均高于醇沉工艺,但其丹酚酸B和丹皮酚转移率均低于醇沉工艺。絮凝澄清工艺浸膏的吸湿性低于醇沉工艺浸膏。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浸膏固体制剂吸湿性机制与合理选择适宜纯化工艺用于中药制剂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法、壳聚糖澄清法和乙醇沉淀法在固天泉胶囊水提液中除杂结果。方法: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法、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法所得到的浸膏得率及浸膏中人参皂苷Rg1,Re的定性分析以及Rg1、阿魏酸含量测定考察。结果:乙醇沉淀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7.2%,壳聚糖澄清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2.8%,大孔吸附树脂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3.1%,3种方法均能够较好地使水提液澄明,且后两者还能够在降低浸膏得率、保留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稳定性方面优于前者,并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澄清试剂法较适合于固天泉胶囊水提液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优选蜂病康合剂壳聚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壳聚糖澄清剂用于蜂病康提取液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药液中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絮凝澄清条件,并与传统醇沉工艺比较.结果:正交优选工艺优于醇沉工艺,最佳絮凝澄清条件为水提液浓缩到1∶8,壳聚糖用量15%,温度50℃.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蜂病康合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