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阻断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引起脑能量代谢障碍与Aβ表达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双侧侧脑室注入STZ3mg/kg,第3天重复此剂量;生理盐水组手术操作相同,但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STZ。21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Aβ1-40、Aβ1-42、tau396、tau404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组皮层和海马Aβ1-40、Aβ1-42、tau202、tau396、tau404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侧脑室注射STZ可以引起脑内Aβ表达增多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2.
3.
SARS病毒S蛋白的原核表达与DNA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ARS冠状病毒的刺突(spike,S)蛋白的免疫学特性,以及S蛋白作为SARS-CoV病毒疫苗组分的可行性。方法 将S蛋白基因分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5b,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过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rSa和rSb;将全长S基因克隆入真核分泌表达载体pSecTagB,得到重组DNA疫苗pSecS,免疫小鼠,得到SAS-CoVS蛋白抗血清。然后用纯化的重组蛋白rSa和rSb建立的SARS-CoVS抗体ELISA检测技术研究所构建的S-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分段的重组蛋白rSa和rSb在大肠杆菌中均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并能与SARS确诊病人血清以及pSecS免疫鼠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原核表达的重组分段S蛋白具有SARS-CoVS蛋白相似的抗原性。结论 原核表达的两段重组S蛋白有可能作为抗原组分用于临床SARS-CoV检测中;所构建的SARS-CoV的S基因核酸疫苗能在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为进一步SARS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据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EC)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26肽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EC的单克隆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β1-AA)的相互作用。方法 根据人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的氨基酸序列合成26肽;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针对β1-AR-EC的单克隆抗体(β1-AA);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该合成的26肽与β1-AA的亲和力;利用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实验验证该合成26肽对β1-AA的中和作用。结果 提取的β1-AA可以使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增加(P<0.05),提示该β1-AA具有生物学活性;合成26肽与β1-AA结合的亲和力(KD)为4.44 μmol/L,属于中等强度结合;较β1-AA组相比,26肽处理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跳动频率(P<0.05)。结论 该合成26肽与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可以拮抗β1-AA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哺乳期铅暴露仔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作用,及对β淀粉样蛋白、脑啡肽酶的影响。 方法 选取SPF级C57BL/6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铅暴露组孕鼠在哺乳期饮用0.5%醋酸铅水溶液,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染铅结束后,取40只染铅雄性仔鼠(分为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铅暴露模型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10只雄性仔鼠,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溶液和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组小鼠血铅含量,并对海马组织中Aβ1-40、Aβ1-42、AβPP mRNA、AβPP、脑啡肽酶( Nep)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铅暴露模型组,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的血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低、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和铅暴露模型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0.086,0.071);铅暴露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01),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的逃避潜伏期低于铅暴露模型组(P<0.001);铅暴露模型组小鼠海马内Aβ1-40、Aβ1-4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Nep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Aβ1-40、Aβ1-42的含量与铅暴露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Nep含量明显升高(P<0.001),其中以高剂量EGCG干预组效果最佳。 结论 EGCG干预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EGCG能够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Aβ1-40、Aβ1-42的含量,抑制Aβ相关基因AβPP的表达,上调Ne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与SGC-7901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以是否加入TGF-β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实验组是否加入SKF96365抑制剂分为TGF-β1和TGF-β1+SKF96365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RPC6在对照和TGF-β1组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C6和增殖指标在对照组、TGF-β1组和TGF-β1+SKF96365组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RPC6蛋白在TGF-β1组中表达升高(P<0.05)。抑制TRPC6蛋白表达,增殖指标在TGF-β1+SKF96365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制TRPC6蛋白表达可降低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PARγC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抗PPAR γC1的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肝癌细胞系Hep G2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PPAR γ C1 cDNA的编码序列,克隆人表达载体pGEX-T-1中,重组载体在酶切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PPARγC1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吸法纯化表达的GST-肿ARγC1融合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 经测序、酶切鉴定证明,PPARγC1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GEX-T-1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量为000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PPARγC1特异性结合.结论 PPARγC1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PPARγC1及其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乙酰葛根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凝聚态Aβ25-35诱导体外培养的BV-2小胶质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炎症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组以及乙酰葛根素低(0.1 μmol/L)、中(0.4 μmol/L)、高(1.6 μmol/L)剂量共6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学结果显示,Aβ25-35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使其由静息态变为阿米巴样,Caspase-3抑制剂、乙酰葛根素可改善Aβ25-35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3抑制剂、乙酰葛根素各剂量组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Caspase-3抑制剂组相比,乙酰葛根素低、中剂量组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酰葛根素可抑制Aβ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激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R-21-5p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抑制或过表达TGF-β1后,通过RT-qPCR检测H9c2细胞中miR-21-5p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5p和TGF-β1的靶向关系,CCK-8及Annexin V-FITC/PI检测H9c2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H9c2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1-5p表达抑制后使H9c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诱导其凋亡(P<0.05)。miR-21-5p靶向负调控TGF-β1的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TGF-β1显著抑制H9c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0.05)。结论 miR-21-5p通过靶向下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促进大鼠H9c2心肌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铜离子在铅(Pb)加重Aβ1-42处理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以揭示铅加重阿尔兹海默症(AD)样变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BV2细胞分为Control组(不予任何处理)、Aβ1-42组(5、10、15、20μmol/LAβ1-42处理12 h)、Pb组(5、10、15、20μmol/L Pb处理12 h)和Aβ1-42+Pb组(10μmol/L Aβ1-42+10μmol/L Pb处理12 h)。CCK8检测细胞活力,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检测iNOS释放及氧化应激情况,ELISA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释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TR1和ATP7A蛋白表达量,ICP-MS检测细胞铜含量。结果 15μmol/L和20μmol/L的Aβ1-42处理BV2细胞12 h可降低其生长活力(P<0.05和P<0.01);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Aβ1-42处理BV2细胞12...  相似文献   

11.
Aβ42重组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及诱导Aβ抗体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β-淀粉样蛋白(Aβ42)的多价重组DNA疫苗,确定是否诱导较高滴度Aβ抗体的产生.方法: PCR法从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中扩增人Aβ42基因片段;在Aβ42基因的5′端引物延伸连接IgG к轻链信号肽序列;利用GSGGSG linker基因串连两段Aβ42基因片段;将产物克隆入pcDNA3.1表达载体,分别构建pcDNA3.1-Aβ42,一价分泌型pcDNA3.1-sAβ42,二价分泌型pcDNA3.1-s2×Aβ42载体;转染COS-7细胞,免疫印迹检测Aβ42的表达;im接种BALB/c鼠,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免疫组织化学和Aβ42肽抗原的中和实验检测抗体与Tg2576鼠脑切片中的老年斑的结合.结果: 测序证实所构建的pcDNA3.1-Aβ42,pcDNA3.1-sAβ42,pcDNA3.1-s2×Aβ42载体插入序列正确;Western Blotting证实在COS-7细胞中表达相应的蛋白.经6轮,22 wk加强免疫后,pcDNA3.1-Aβ42疫苗不能产生Aβ抗体、pcDNA3.1-sAβ42接种后产生较低的Aβ抗体(<1:1000),pcDNA3.1-s2×Aβ42第1次加强免疫后即产生抗体,抗体滴度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升高,22 wk时抗体平均滴度达1:5000以上,可以与转基因鼠Tg2576脑切片中的老年斑结合,并能被Aβ42肽抗原特异性中和.结论: 二价分泌型pcDNA3.1-s2×Aβ42疫苗,可在动物体内产生高效价的特异Aβ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含β- 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 Aβ) 氨基段15 肽(Aβ1-15) 和删除c/e1表位的截断型HBcAg 的融合蛋白,观察其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检测其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合成的Aβ1-15 基因连接于HBcAg 的1~71 的3′端,再将HBcAg 的88~144 位氨基酸的基因片断连接于Aβ1-15 的基因的3′端,构建重组质粒pUC/c-Aβ15-c,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表达质粒pET/ c-Aβ15-c。异丙基-β-D- 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 诱导、SDS-PAGE 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重组基因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 命名为CA15C) 纯化后,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的形成。以病毒颗粒抗原CA15C 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间接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 抗体的滴度。结果:经酶切鉴定、DNA 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在细菌裂解液的上清和沉淀中均可见表达蛋白CA15C,以沉淀中为多,约占细菌沉淀总蛋白的40%。电镜下可见纯化后的CA15C 形成直径约30 nm 的病毒样颗粒。昆明小鼠经CA15C 免疫5 次后,其血清中抗-Aβ 抗体的滴度可达1:10000,且检测不到抗-HBc 抗体。结论:原核表达制备的含Aβ1-15 和HBcAg 的融合蛋白CA15C,可形成病毒样颗粒,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肽(Aβ)与乙肝核心抗原主要免疫优势区(HbcAg/MIR)的融合蛋白(c-Aβ-c)在BL21/pET28原核表达体系的表达并进行腹腔内注射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的免疫原性以及体外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Aβ-c并进行c-Aβ-c融合基因在BL21菌的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c-Aβ-c融合蛋白腹腔注射免疫动物,ELASA检测其抗Aβ抗体效价,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它应用于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细胞的生物效应.结果 表达的c-Aβ-c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的沉淀中,表达水平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0%以上.免疫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效价达1∶16000,抗血清抑制了AD转基因细胞中Aβ的神经细胞毒性,明显降低了细胞凋亡的比率.结论 c-Aβ-c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Aβ免疫原性,其动物免疫血清有效抑制Aβ肽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RA)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组(5 μmol?L-1),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1)RA+Aβ1-42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ML385+RA+Aβ1-42组。星形胶质细胞以不同浓度(20、50和100 μmol?L-1)RA预处理24 h,再给予终浓度5 μmol?L-11-42处理24 h,ML385组在加入RA前先加入终浓度10 μmol?L-1 ML385预处理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释放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胶质原纤维酸蛋白(GFAP)和Nrf2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FAP、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Nrf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β1-42组比较,不同浓度RA+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Nrf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RA(50 μmol?L-1)+Aβ1-42组比较,ML385+RA+Aβ1-42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LDH释放率及细胞中IL-1β、TNF-α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GFAP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Nrf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RA对Aβ1-4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和NO释放有抑制作用,使星形胶质细胞免受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原代培养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各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细胞毒性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并进行鉴定, 用2μmmol/L的Aβ1-42对原代培养细胞进行干预, 免疫荧光双染及免疫印记观察干预后不同时间(分别为0, 24, 72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Kir6.1、Kir6.2和SUR1、SUR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24h后, KATP通道亚基Kir6.1及SUR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而亚基Kir6.2及SUR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但Aβ1-42作用时间达72h后, KATP通道各个亚基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Aβ1-422作用胆碱能神经元不同的时间段(24h和72h),细胞KATP通道各亚基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增加速度不一致。可能由此改变KATP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Aβ1-42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GPR56-G 蛋白融合传感器为例,建立一种检测 GPCR 与 G 蛋白相互作用的高灵敏方法。 方法 将带有 NanoLuc 荧光素酶(Nluc)的G蛋白α亚基的 N 端融合到 GPCR 的 C 端,构建 GPCR 和G蛋白 α 亚基两者的融合蛋白为实验组,受体和G蛋白共表达作为对照组。在受体表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利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方法检测GPR56-Gα12亚基融合蛋白、GPR56 和 Gα12亚基共表达的组成性活力。利用BRET方法检测GPR56激动剂(P19)对 GPR56-Gα12亚基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 BRET 比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 GPR56 和 Gα12亚基共表达相比,GPR56-Gα12亚基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组成性活力(F=424.7,P<0.001);与对照组比较,P19激活实验组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01),GPR56-Gα12亚基融合蛋白对激动剂(P19)的感知更灵敏,亲和力更强。 结论 GPCR-Gα 亚基融合蛋白系统是一种检测GPCR与G蛋白相互作用更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在慢性移植肾病(CA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间及与CAN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CAN移植肾组织中TGF-β1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正常肾组织相比TGF-β1和Ⅳ型胶原在CAN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01及r=0.910,P<0.001).结论 Ⅳ型胶原的异常沉积是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的重要表现,TGF-β1可能通过调控Ⅳ型胶原等成分的变化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肽段Aβ与具有强助溶作用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从而经济有效地获得具有天然免疫原性的Aβ肽段,为深入研究A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方法用PCR法扩增Aβ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含有麦芽糖结合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MAL-c2中,经测序后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TB1中进行诱导表达。经多聚麦芽糖亲和色谱的纯化获得MBP-Aβ融合蛋白。再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Aβ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与Aβ序列一致。SDS-PAGE电泳显示Aβ融合蛋白被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Aβ及其融合蛋白可被其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的Aβ融合蛋白并经纯化和酶解后获得了Aβ纯肽段,为AD病机理的研究及其病理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邹珊珊  闫恩志 《重庆医学》2023,(13):1943-1948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F)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β1-42模型组、SF治疗组和SF+Notch1信号通路阻断剂(DAPT)组,每组10只。SF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100 mg/kg),对照组、Aβ1-42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SF+DAPT组连续腹腔注射DAPT(100 mg/kg)7 d,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5μL,2 mmol/L)制备痴呆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脑室注射后第2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Notch1、NICD、Hes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β1-42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表现为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介导的柚皮苷(NG)抗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组、Aβ25-35组、E2+Aβ25-35组、NG+Aβ25-35组、ICI182780+E2+Aβ25-35组、ICI182780+NG+Aβ25-35组。实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细胞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Aβ25-35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Aβ25-35组相比,NG+Aβ25-35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NG+Aβ25-35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