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了解沈阳、广州、武汉和成都四城市中小学教师饮食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2 518名教师,采用自制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饮食行为情况)于2014年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城市、性别、任教学段、地区经济状况、任课情况和文化程度教师之间饮食行为状况.结果 72.9%教师每天都吃早餐,5.9%每月吃西式快餐≥4次,每周零食消费≥7次的教师占25.8%,每周消费饮料次数≥7的比例为10.8%.不同城市、性别、地区经济状况、任课情况和文化程度教师之间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师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新鲜蔬果(71.5%)、谷类(57.0%)、坚果(55.4%)、奶制品(41.7%)、豆制品(25.9%),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奶类(43.2%)、茶水(34.7%)、茶饮料(19.8%)、鲜榨果蔬汁(17.9%)、包装的果蔬汁饮料(15.4%).结论 四城市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合理饮食行为,任教健康教育和卫生课的教师在早餐、零食、饮料的饮食行为上优于其他教师,应加强教师整体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沈阳、广州、武汉、成都四城市10626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6.9%,早餐营养充足的比例仅为8.5%,每月消费1次及以上西式快餐、零食、饮料的比例分别为63.9%、93.5%、93.5%。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谷类、新鲜蔬果、奶制品、糖果类、薯类,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奶类、碳酸饮料、包装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鲜榨果蔬汁。不同城市、性别、学段的学生饮食行为存在差异。结论沈阳、广州、武汉和成都四城市中小学生存在饮食行为不合理现象,学校应加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四城市家长对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545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早餐频率、早餐食物种类等相关行为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与家长的早餐行为正相关;相对于不吃早餐,家长每周吃1~3次、4~6次和7次早餐对学生吃早餐影响的OR(95%CI)值分别为2.917(1.856~4.585)、4.323(3.010~6.208)和5.829(4.317~7.870);相对于早餐营养质量差,家长早餐营养质量良好和充足对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充足影响的OR(95%CI)值分别为1.875(1.542~2.280)和6.372(5.270~7.704)。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越容易不吃早餐,但所吃早餐的营养质量更趋于充足。结论家长的早餐行为对中小学生的早餐行为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平县城镇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东平县2 426名城镇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及身体活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不同性别、学段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0.3%的中小学生每天都吃早餐,72.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早餐以谷类食物为主。中小学生食用加工肉制品和盐焗坚果比例最高,分别为47.9%和44.6%。56.8%的中小学生不能每天吃1次水果,41.9%的学生每天吃蔬菜<2次。71.3%的中小学生每月至少吃1次西式快餐。88.2%的中小学生每周至少食用1次零食,最常吃的零食为糕点类;60.6%的中小学生每周至少饮用1次饮料。结论东平县城镇中小学生存在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西式快餐消费率高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因此需加强对学生正确饮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种类及其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9 2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饮料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最常饮用的饮料前5位是奶类(60.5%)、碳酸饮料(37.0%)、果蔬汁饮料(31.0%)、功能饮料(26.9%)和鲜榨果蔬汁(22.5%),不同性别和学段的学生饮用的饮料种类不同.学生与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正相关(r=0.152,P<0.01).小学生受家长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男生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女生主要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生越容易消费鲜榨果蔬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44(1.168 ~1.546)和1.439(1.273~1.627);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21(1.151~1.515)和2.075(1.604~2.683).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以奶类为主,饮用碳酸饮料的中学生仍占有较高比例.应制定干预策略,着重考虑学生的性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区小学生饮食行为 ,寻找存在问题 ,为有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1~ 2月 ,采用问卷方式对广州市市区某小学 14 0 4名 1~ 6年级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 ] 6 43 %的学生基本上不吃早餐 ,3 1 93 %的高年级学生不喝或偶尔喝牛奶 ;18 5 1%的学生经常食用西式快餐 ;80 0 9%的学生经常吃零食 ,43 94%的学生经常喝饮料 ;家长对学生的饮食行为有较大影响。 [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较多问题。教育、卫生部门应重视目前城市小学生的饮食习惯问题 ,提高早餐质量 ,教育小学生多喝牛奶 ,指导家长、小学生合理选择零食、饮料。  相似文献   

7.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及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313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最常食用的前5种零食分别是谷类(58.5%)、新鲜水果蔬菜(53.7%)、奶及奶制品(51.0%)、糖果类(43.9%)、薯片和薯条(41.6%).学生与家长的零食消费频率正相关(r=0.119,P<0.01).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越倾向消费奶及奶制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奶及奶制品的OR值(95%CI)分别为1.155(1.035~ 1.289)和1.162(1.055~1.279),消费薯片、薯条的OR值(95%CI)分别为0.853(0.766~0.949)和0.811(0.739~0.890).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者,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薯条、薯片的OR值(95%CI)分别为1.112(1.008~1.227)和1.500(1.215~1.852),消费新鲜水果蔬菜的OR值(95%CI)分别为0.898(0.812~0.994)和0.758(0.608~0.944).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比较普遍,家长的零食消费行为对学生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应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市区某小学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区小学生饮食行为,寻找存在问题,为有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1—2月,采用问卷方式对广州市市区某小学1404名1—6年级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6.43%的学生基本上不吃早餐,31.93%的高年级学生不喝或偶尔喝牛奶;18.51%的学生经常食用西式快餐;80.09%的学生经常吃零食.43.94%的学生经常喝饮料;家长对学生的饮食行为有较大影响。[结论]小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较多问题。教育、卫生部门应重视目前城市小学生的饮食习惯问题,提高早餐质量,教育小学生多喝牛奶,指导家长、小学生合理选择零食、饮料。  相似文献   

9.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城区6所小学二~五年级1 496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2%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早餐种类主要是米面制品(77.23%),其次为奶类及其制品(60.98%);61.38%的儿童早餐营养不充足.在校日,小学生吃午餐的地点主要是学校(70.58%),13.20%的学生三餐平均进食时间<15 min,15~25 min的占51.65%.过去1周,18.77%的学生在外就餐≥4次;过去1个月,8.96%的学生吃过4次及以上西式快餐;4.70%的学生每天晚上睡前0.5 h进食,4.10%经常晚上睡前0.5 h进食.仅有35.28%的学生每周喝牛奶7次及以上.小学生吃的次数最多的零食是新鲜蔬菜水果(22.09%),其次是奶及奶制品(19.86%)和谷类(16.82%);饮用最多的饮料是牛奶及酸奶(30.93%),其次是碳酸饮料(18.40%)和茶水(12.60%).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早餐质量较差,不良饮食行为较普遍,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了解贵州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对贵州省某市3所小学和3所中学2 833名学生进行早餐行为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谷薯类(71.66%),其次为新鲜蔬菜(45.89%)、奶类(35.55%)、肉/蛋/鱼类(29.33%)、豆类(19.52%)、新鲜水果(18.74%).中小学生能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2.97%,每周吃4~6次早餐的为22.80%,≤3次的为14.23%,男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65.07%)高于女生(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5).早餐营养差的比例达71.87%,女生(73.68%)高于男生(69.94%)(x2=9.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段、是否住校、睡眠质量均是每天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学段、是否住校是早餐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某市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低,早餐营养质量差.应对学生、家长、老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睡眠生活习惯,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