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BK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体预后的影响及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率较高,可导致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N),甚至移植肾功能丢失。BK病毒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液和尿液中BK病毒载量,BKVN诊断则需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对受者的影响较大,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应在肾移植术后定期、规律检测BK病毒,早期发现、尽早干预,治疗上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BK病毒活化情况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0.5、1、2、3、6、9和12个月采集尿液和血液,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BK病毒DNA载量.结果 88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BK病毒尿症27例,发生率为30.7%,其中持续性17例,一过性10例;37.0%%(10/27)的BK病毒尿症继续发展为病毒血症,其中持续性和一过性者各5例,移植肾病理活检确诊BK病毒肾病(BKVAN)4例.持续BK病毒血症受者的BK病毒DNA载量较一过性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BK病毒血症时血清肌酐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BK病毒血症进展时移植肾功能受损,定期规律检测BK病毒及临床干预BK病毒血症能有效预防移植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代谢率与肾移植术后早期BK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受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的80例受体进行细胞色素P450(CYP)3A5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快代谢组(CYP3A5*1/*3基因型和CYP3A5*1/*1基因型,38例)和慢代谢组(CYP3A5*3/*3基因型,42例)。分析80例受体的CYP3A5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受体FK506代谢率[浓度/剂量比(C/D值)];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内BK病毒感染事件[包括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BK病毒性肾病(BKVN)]的发生率。结果 80例受体中,CYP3A5*1/*1基因型5例(6%),CYP3A5*1/*3基因型33例(41%),CYP3A5*3/*3基因型42例(53%)。在80例受体的160个等位基因中,CYP3A5*3等位基因占117个,即CYP3A5*3等位基因变异率为73.1%。快代谢组受体术后1、3、6个月的C/D值均低于相应时间的慢代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快代谢组和慢代谢组受体BK病毒尿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9%,BK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8%和2%,BKVN发生率分别为3%和0,快代谢组BK病毒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慢代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受体BK病毒尿症和BKVN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根据CYP3A5基因型学检测结果发现FK506代谢率高的肾移植受体,其术后早期BK病毒血症发生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液细胞学检查在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筛选和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定期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29例肾移植患者的尿液标本查找诱饵细胞( decoy cell).对decoy细胞阳性者(病毒尿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预留的血液标本的BK病毒DNA并随访.血肌酐升高及持续性病毒血症、病毒尿症者进行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5例(19%)患者的439份尿液标本检查到decoy细胞,首次检测到decoy 细胞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9(14 ~540)d;8例(6%)患者存在病毒血症,最早出现在移植后119(56~ 540)d.3例(2%)患者病理证实存在多瘤病毒性肾炎,全部来自持续性decoy细胞阳性组患者且存在病毒血症.最早检测到decoy细胞时间比病毒血症(52 d)和病理诊断(81 d)分别提前.decoy细胞检测预警多瘤病毒性肾炎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为1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尿液细胞学检查寻找decoy细胞是一项简单、敏感的筛选、监测BK感染的工具,和病毒血症相比能更早的提示BK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后BK病毒性肾病的防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的101例多瘤病毒性肾病(PVN)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血和尿BKV DNA载量。结果共纳入101例确诊为PVN的患者,其中98例为BK病毒性肾病(BKVN),感染广泛的病例电镜下可观察到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的病毒颗粒,98例中的40例患者进行重复活检显示随着病毒血病的下降SV40T的染色可由片状变为局灶性,BKVN患者可合并出现细胞性或体液性排斥反应。BKV血中的检测预测BKVN阳性预测值有30%~85%,血浆BKV DNA持续阳性及负荷>104copies/ml可以作为治疗干预开始的依据。结论术后规律监测早期发现移植肾BKVN及时减少免疫抑制剂,并规律监测注意并发的排斥反应可提高移植肾BKVN的远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BK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及免疫抑制方案对BK病毒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问进行肾移植术的20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基础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十霉酚酸酯(MMF)的受者作为密切观察组;另100例基础免疫抑制方案不同、但在年龄和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方面与密切观察组受者相一致(按1:1匹配)的受者作为对照观察组.在肾移植术后平均15.3个月时,分别采集所有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病毒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与BK病毒DNA含量的检测.分析和比较尿Decoy细胞计数、尿BK病毒含量及血BK病毒含量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BK病毒血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200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4.0%、36.0%和16.5%.尿Decoy细胞计数与尿BK病毒含量呈正相关(r=0.714,P<0.001),但尿液和外周血中BK病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密切观察组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BK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49%、50%和24%,对照观察组上述指标的阳性率分别是19%、22%和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沉渣Decoy细胞计数方法简单、易行并敏感,可以做为BK病毒活化的指标;血、尿BK病毒DNA的检测可进一步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杳BK病毒相关的移植肾肾病.FK506+MMF的组合免疫抑制方案易发生BK病毒的活化,受者术后需进行密切观察和相关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防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保留规律随访资料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BK病毒DNA载量分为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35例)和非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227例)。总结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受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62例肾移植受者中,35例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13.4%。发生中位时间181(126,315)d,发生率在移植术后6个月内最高,6个月至2年逐渐降低,2年后有所回升。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史、急性排斥反应(AR)、捐献类型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AR及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TG治疗史、发生AR、发生DGF以及捐献类型为DBCD的受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无ATG治疗史、无发生AR、无发生DGF及其他捐献类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活体器官捐献]的受者(均为P0.05)。结论 DBCD、AR及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此类受者的术后监测并给予早期干预可能是预防BKVAN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多瘤病毒BK感染已逐渐成为肾移植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虽然BK病毒肾病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发生率仅为1%~5%,但是因其预后很差,大约30%~60%的BK病毒肾病会导致不可逆的移植肾功能衰竭.近年来BK病毒肾病发病率的升高被认为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减少有关,但是其确切的原因仍不明,其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BK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的病毒血症或严重的BK病毒肾病致肾功能衰竭.诊断的金标准为活组织检查,尿decoy细胞、血、尿BK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试验可用于监测疾病变化,但是其阳性预测值较低.目前认为免疫抑制剂的减量是BK病毒肾病的首选治疗,如病情仍进展,则抗病毒药物(如西多福韦和来氟米特)可以被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活体肾移植(ABOi-K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ABOi-KT的供、受体临床资料。受体术前均经过脱敏治疗,术后监测ABOi-KT受体的肾功能和血型抗体滴度恢复情况,观察ABOi-KT术后受体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ABOi-KT术后11例受体血清肌酐(Scr)均恢复良好,未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其中2例受体分别在术后14、45 d出现Scr明显升高,1例受体术后出现临界性细胞性排斥反应,1例受体在术后33 d出现Scr升高,伴血型抗体滴度上升,经治疗后病情均平稳。其余7例受体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术后血型抗体滴度均无反弹。随访至2018年11月,未出现受体死亡和移植肾失功,受体及移植肾存活率均为100%。其中3例受体术后发生并发症,分别为肺部感染、BK病毒尿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ABOi-KT安全可行且长期疗效较好,可以增加活体供肾的来源,缓解供肾来源短缺。  相似文献   

10.
<正>BK病毒(BK virus,BKV)属多瘤病毒(polyomavirus)家族成员,是导致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随着全球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由BKV感染导致移植物功能受损,进展为BK病毒性肾病(BK virus-associated nephropathy,BKVN)而导致移植肾丢失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2]。国外研究报告显示,在肾移植受者中有1%~5%的人会发生BKVN,其中大约50%的受者继而发生移植肾失功,由此引起了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y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肾移植术后确诊PyV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穿刺原因及病理学诊断时间。按Banff 2018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各级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分析患者血、尿BK病毒DNA载量及移植肾功能。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病理诊断PyVN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16(8,29)个月,血清肌酐升高为穿刺的主要原因。44例患者中,PyVN 1级19例、2级21例、3级4例,各组光学显微镜下病毒包涵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2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均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1级患者,3级患者肾内多瘤病毒载量多于或高于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确诊时39例患者具有血、尿BK病毒DNA载量检测记录,其中38例尿BK病毒阳性,30例血BK病毒阳性。患者确诊PyVN时血清肌酐较术后1个月升高,末次随访时血清肌酐较确诊PyVN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正BK病毒(BK virus,BKV)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多瘤病毒。近年来,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检测手段的革新,BKV感染率不断升高。肾移植术后感染比例尤为突出,由其导致的BKV相关性肾病(BK virus nephropathy,BKVN)已成为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1]。BKVN的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容易与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早期受者BK病毒的负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8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血清和尿液中的BK病毒DNA拷贝数,并且分析肾移植临床常见的参数对BK病毒负荷的影响.结果 80例中,BK病毒血症阳性者为7例(占8.75%),BK病毒尿症阳性者为30例(占37.5%).>50岁组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DNA拷贝数都明显高于≤50岁组(P<0.05);他克莫司组血清BK病毒DNA拷贝数高于环孢素A(CsA)组(P<0.05),前组受者血清BK病毒负荷高峰时间在术后14个月,而后者在术后10个月.两组尿液BK病毒负荷高峰时间提前,Tac组为术后2个月,CsA组为术后8个月.结论 年龄>50岁、正在服用他克莫司可能为BK病毒再次激活及BK病毒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抢救性应用来氟米特治疗减免免疫抑制剂无效的肾移植术后BK病毒性肾病(BKVN)的临床体会。方法 4例肾移植术后BKVN受者,于术后第135~737日确诊,病理分期A1期2例、B1期1例、B2期1例。均在减免免疫抑制剂治疗0.5~3.0个月无效后,采用来氟米特抢救性治疗,先予50 mg/d连用3 d,达到有效治疗血药浓度后应用20 mg/d维持,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5~7个月)的随访,有效控制BKVN进展者3例,无效者1例(B2期)。服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BKVN,在减免免疫抑制剂无效时,抢救性应用来氟米特有可能减缓BKVN进展,减少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及早发现和诊断BKVN,力求病理学分期较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血症对受者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肾移植229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24个月内受者血清BKV最大载量,将其分为无病毒组(血清BKV持续阴性)、低病毒载量组(血清BKV最大载量≤1×104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BKV最大载量>1×104 copies/mL)。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作为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指标。观察受者年龄和性别、供肾来源、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方案、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发生率以及术后24个月内eGF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年龄、供肾冷/热缺血时间、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及术后24个月内eGFR,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受者首次检测到BKV的术后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受者供肾来源、免疫抑制方案以及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29例受者中28%(64/229)的受者肾移植术后血清检测到BKV,其中19%(43/229)为低病毒载量,9%(21/229)为高病毒载量。截至2018年7月,229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44±8)个月。低病毒载量组受者术后首次检测到BKV的时间为移植后(10±8)个月,高病毒载量组为(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无病毒组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24.8%(41/165)]低于低病毒载量组[60.5%(26/43)]和高病毒载量组[61.9%(13/21)](χ2=19.82和12.42,P均<0.017)。无病毒组受者细胞排斥反应发生率[13.9%(23/165)]低于低病毒载量组[39.5%(17/43)]和高病毒载量组[42.9%(9/21)](χ2=14.38和10.94,P均<0.017)。无病毒组受者中12例发生移植肾失功,低病毒载量组受者中2例发生移植肾失功,高病毒载量组受者中4例(3例发生BKVAN,1例病因不明确)发生移植肾失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高病毒载量组受者术后第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高于无病毒组和低病毒载量组(P均<0.05)。高病毒载量组受者术后第3、6、12、24个月eGFR均低于无病毒组和低病毒载量组(P均<0.05)。 结论肾移植术后高BKV血症会影响肾移植受者预后及移植肾功能;而低BKV血症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类受者无需调整他克莫司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BKV)再激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时间分为疫情前随访组与疫情期间随访组,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疫情前随访组和疫情期间随访组的随访时间间隔,分析两组BKV感染情况,分析BKV感染进程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疫情前随访共计1 790例次,疫情期间随访共计2 680例次。与疫情期间随访组比较,疫情前随访组术后3个月内、3~6个月、7~12个月的随访时间间隔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疫情前随访组35例(32%)检出BKV尿症、3例(3%)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相关肾病(BKVAN),疫情期间随访组53例(25%)检出BKV尿症、3例(1%)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疫情前随访组术后首次检出BKV尿症时间长于疫情期间随访组,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小于疫情期间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与尿BK...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肾移植术后早期JC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接受同种肾移植的受者89例,均随访1年,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期(每月1次)检测其血液和尿液样本的JC病毒DNA拷贝数,并根据检查结果将所有受者划分为JC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观察并比较2组受者性别、年龄、术前诊断、HLA(A、B、DR)抗原错配情况、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抗体诱导治疗、术后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89例中发现病毒尿症17例(19.1%),首次发现时间为肾移植后(3.7±3.0)个月,未发现病毒血症.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受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诊断、HLA抗原错配情况、CNI、抗体诱导治疗、术后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2.9%(9/17)和1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可以用于肾移植后JC病毒的检测.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是JC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129例肾移植患者血液中BKV并行尿液细胞学检查,记录BKV-DNA阳性及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术前血液透析时间、急性排斥反应、是否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免疫抑制剂方案、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指标.应用二项多元逻辑回归法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9例患者血中BKV-DNA阳性20例(15.5%).阴性109例(84.5%);BKV-DNA阳性患者尿细胞学检测Decoy细胞阳性15例,尿Decoy细胞阳性率与血BKV-DNA阳性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428,P<0.01).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供肾冷却血时间(χ~2=9.243,95%CI:1.099~1.545,P<0.05)、患者术前透析时间(χ~2=7.599,95%CI:1.038~1.243,P<0.05)、是否为亲体供肾(χ~2=4.150,95%CI:0.012~0.070,P<0.05)为BK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荧光实时定量PCR及尿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筛查指标;供肾冷缺血时间长、术前血液透析时间长、尸体供肾均可增加患者术后BKV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例肾移植患者(肾移植组)按移植术后时间长短分层随机抽样,分为5组:术后1~3个月组,术后4~11个月组,术后1~5年组,术后6~10年组,术后10年以上组,每组40例。另随机抽取拟行肾移植术而进行术前检查的尿毒症患者20例为尿毒症对照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对6组患者的清洁新鲜中段尿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与尿蛋白定性检测,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结果与术后1~3个月组比较,术后4~11个月组的尿α1-微球蛋白即开始升高(P<0.05),术后1~5年组、6~10年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明显升高(均为P<0.05)。术后10年以上组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术后10年以上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均为P<0.05)。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的变化较尿蛋白定性及Scr的改变更为敏感,宜作为早期移植肾功能受损的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半年肾功能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首次单纯尸体肾移植病例7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时间点血清肌酐(Scr)水平,分为肾功能异常组(Scr>133μmol/L)与肾功能正常组(Scr≤133μmol/L)。通过Kaplan-Meier方法分别计算包括急性排斥(AR)、延迟复功(DGF)和不包括AR、DGF时两组患者带功和排除带功死亡时移植肾短期和长期存活率。结果两组在受体移植时年龄、淋巴毒、冷/热缺血时间及免疫抑制剂方案无显著性差异;而男女性别比例、受体体重、随访时间、术后6个月内AR和DGF发生率、术后6个月或12个月环孢素A(CsA)剂量、随访期间及Scr水平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有较高的AR和DGF的发生率,但不管是否存在AR和DGF,肾功能异常组带功和排除带功死亡时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均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组。结论术后6个月Scr水平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