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幼托儿童细菌和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幼托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6家医院,按照1∶5~1∶20不等的抽样间距,采集儿童腹泻初诊病例粪便标本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开展细菌和病毒检测分析。结果 381例粪便标本中,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60.89%,民办幼儿园病例阳性检出率高于公办幼儿园(χ2=6.53,P<0.05)。单纯细菌阳性检出率10.24%,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单纯病毒阳性检出率33.33%,主要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17.59%,主要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单纯细菌感染夏季高,单纯病毒感染冬春季高(χ2=34.00,P<0.05)。单纯病毒和细菌感染病例中,出现呕吐症状的构成比分别为42.06%和17.95%,病毒组高于细菌组(χ2=7.48,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幼托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中细菌和病毒季节高峰明显,民办幼托机构儿童感染较重,应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婴幼儿腹泻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为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腹泻患儿粪便265份,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6种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H7、致病性气单胞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快速检测粪便样本中轮状病毒,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并检测轮状病毒。结果:在265份样品中,检出肠道致病菌2株,致病菌感染率为0.75%。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样本分别为86株和84株,阳性率分别为33.21%和31.70%,两者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AGE法结果显示均为A组轮状病毒,未发现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现象,而2岁以下腹泻病人,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8.57%。结论:轮状病毒是江北区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且以轮状病毒A组为主,2岁以下儿童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腹泻儿童轮状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福州市某综合医院疑似食源性腹泻病人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了解其感染情况与流行特征。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样本,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用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结果某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共采集412份样本,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6.8%(69/412),2015年为27.9%(17/61)、2016年为15.7%(14/89)、2017年为16.0%(23/144)、2018年为12.7%(15/118);各组诺如病毒检出率:GⅠ组为4.1%(17/412))、GⅡ组为13.6%(56/412)、GⅠ与GⅡ组同时阳性率1.0%(4/412);各年龄组人群皆可感染诺如病毒,21~30岁组人群感染率较高(10.0%)。结论应加强对诺如病毒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高诺如病毒感染性急性胃肠炎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阮洋  莫丽亚  邹爱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372-1374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湖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 为病例诊断、救治及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有效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湖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四种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在1 58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17.78%,其中沙门氏菌占20.64%、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18.86%,白色念珠菌占15.66%;病毒总检出率13.99%,以轮状病毒感染(73.30%)为主。在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中,1岁以下患儿占87.04%,5岁以下占轮状病毒感染的98.14%。细菌感染的高峰在夏、秋季,而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和春季。 结论 导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较多,且具有季节和年龄分布的不同,应加强感染性腹泻病原的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唐山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3月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2413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2413份标本中,阳性率为25.20%,其中<2岁患儿占87.66%;男性标本共1362例,阳性率38.11%;女性标本1051例,阳性率37.16%。结论 HRV是唐山地区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2岁儿童是HRV感染腹泻的易感人群,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核酸,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检测致病菌,分析病原体构成、季节变化、人群分布。结果 从150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体87例,检出率为58.0%。致病菌检出率为21.3%,集中在夏季,主要为沙门菌(12例)、致泻性大肠杆菌(12例)。病毒检出率为36.7%,集中在秋冬季,主要为轮状病毒A型(28例)、诺如病毒(17例)。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不同年龄组中的副溶血性弧菌(P=0.001)、诺如病毒(P=0.006)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体检出主要集中在0~5岁人群(71.3%,62/87)。结论 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夏季以细菌为主,秋、冬季以病毒为主。0~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哨点医院2013年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进行轮状病毒(RV)、诺如病毒(NV)、星状病毒(ASV)、札如病毒(SAV)和肠道腺病毒(EADV)核酸检测。结果 151例患儿粪便标本中,5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5.17%、19.87%、0.66%、5.29%和5.29%,其中52份为单一病毒核酸阳性,16份为混合感染NV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V只在2~5岁组检出1例。男、女患儿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3.00%和29.41%。RV在各季度的检出率均较高,尤其是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不同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V只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检出,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3年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RV,其次是NV、SAV和EADV,ASV感染很少,另外还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区成人腹泻病的病原谱,为腹泻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上海市监测点医院的肠道门诊,对就诊的腹泻病病例进行监测,按一定抽样间隔进行调查,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结果 2015—2019年监测点医院共对474例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阳性菌毒株检出率48.1%(228株),其中致病菌占35.5%(81/228);致病菌检出率17.1%(81/474),病毒株检出率31.0%(147/474),病毒检出率相对较高;致病菌以肠致泻性大肠杆菌为主(66.7%,54/81);致病菌中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11.4%,54/474,χ~2=9.84,P0.01);成人腹泻病病例病毒检出占64.5%(147/228),以诺如病毒为主(57.8%,85/147),且检出率较高(χ~2=4.26,P0.05);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是夏、秋季,分别为26.5%(41/155)及21.1%(23/109),病毒株以冬季较高(54.2%,52/96),春季次之(36.0%,41/114);男性病原体检出率(53.5%)高于女性(42.5,χ~2=5.78,P0.05)。结论上海市崇明区成人腹泻病病例以病毒感染为主,其中诺如病毒是优势病原,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年龄和流行季节特点. [方法]2007年4月~2008年3月应用实时荧光返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门诊18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患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进行HRV检测,并进行不同年龄组、季节病原分布情况比较. [结果]1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共检测出HRV阳性26例,检出牢14.4%,其中92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6例,检出率17.39%,88例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检测出HRV阳性12例检出率1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岁82例中HRV阳性12例(14.6%),最小年龄11个月.~6岁78例中HRV阳性13例(16.67%),>6岁20例中HRV阳性1例(5%),三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RV阳性检出率在3~5月和10~11月各有一个高峰,以3月份最高(31.58%). [结论]鼻病毒是广州地区儿童急性七、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感染高峰集中在春、秋季两季.6岁以下儿童易感HRV.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流行特征及病毒混合感染的病原学构成。方法:2006年9月~2009年8月共收集720例起病3天内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H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MPV)及冠状病毒(HCoV)等7种病毒的核酸。结果:①病毒总检出率为69.7%(502/720),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病毒为RSV(19.4%)、Flu(16.9%)和HRV(14.2%)。不同年龄组患儿同种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02例阳性标本中,83例(16.5%)检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7例(1.4%)检出3种病毒混合感染。不同年龄组患儿混合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毒混合感染高峰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其中春季以RSV、HRV、Flu和MPV混合感染为主,夏季则以Flu、HRV和ADV混合感染为主。结论:RSV、Flu和HRV是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混合感染以RSV和Flu最为常见,随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有一定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2020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感染性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群).结果 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99例,病原检出率为36.34%,病毒检出率为3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追踪其分子流行病学演变趋势,为感染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哨点监测结合暴发疫情监测的方法,收集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标本,对细菌病原采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进行检测;对病毒病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型鉴定,并对部分PCR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总阳性率为35.61%,病毒检出率20.26%高于细菌检出率11.26%,混合病原感染检出率为4.09%。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O∶4群鼠伤寒型为主,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型和诺如病毒GⅡ.4Sydney[P31]型感染为主。不同监测、不同年份的病原谱构成及其基因型变迁规律各不相同:哨点医院监测细菌阳性率低而病毒阳性率高时,诺如暴发疫情随之增加;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感染为86.78%,其中69.43%为GⅡ型感染,12.42%为GⅠ型感染,混合感染占3.03%。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具有明显季节性,优势基因型为GⅡ.2[P16]占42.97%。 结论 2015—2020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鼠伤寒沙门菌、A组轮状病毒G9P[8]和诺如病毒GⅡ.4 Sydney [P3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和优势血清/基因型;GⅡ.2 [P16]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优势基因型;通过连续哨点监测的数据支持,提前为暴发疫情做好了防控,促成了湖南省感染性腹泻发病率的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1年4-12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675份,按照WS287-2008、WS/T9-1996、GB17012-1997和WS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非O1、O139群霍乱弧菌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从收集到的675份标本中共分离到19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9.04%。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占40.31%(39/196),其次为志贺菌,占18.37%(36/196)。检出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有针对性的主动加强监测,尤其是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 - 2018年贵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9 - 2018年贵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 - 2018年贵阳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9 98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76/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28.62/10万上升至2018年的71.15/10万。年龄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80.47%),男女性别比为1.63∶1;以散居儿童为主(82.67%)。以秋季或冬季高峰为主(47.96%)。观山湖区发病连续10年位居第1位(190.33/10万)。明确病原诊断5 66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8.33%。病毒感染5 560例(98.22%),细菌感染80例(1.41%),真菌感染2例(0.04%),混合感染19例(0.34%)。结论 贵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形势严峻,防控重点为3岁以下散居儿童。病原以病毒感染为主,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同时病原学诊断率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泻儿童病例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特征,为儿童腹泻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琼海市某医院诊治的腹泻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并收集病例粪便样本进行细菌鉴定、病毒抗原监测及药敏试验,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 059例腹泻儿童纳入研究,男童(59.0%)多于女童(41.0%),以1~3岁儿童比例最高(57.0%),夏秋季节发病比例高(63.2%),临床症状主要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脱水等。检出病原体617例,检出率为58.3%。不同年龄、发病季节的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3岁(61.4%)、夏季(64.0%)发病的儿童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更高。共检出病原体793株,其中病毒421株(53.1%)、细菌372株(46.9%),病毒病原体中以轮状病毒(27.2%)、杯状病毒(12.9%)为主,细菌病原体中以沙门菌(19.8%)、志贺菌(13.9%)为主。沙门菌、志贺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 腹泻儿童病例男童、1~3岁儿童比例高,夏季发病比例高,病毒病原体中以轮状病毒、杯状病毒为主,细菌病原体中以沙门菌、志贺菌为主,需根据病原体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常见病毒的流行状态。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本院儿科医学中心住院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165例,采集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应用RT—PCR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RSV、HRV、PIV1~3、和IFA、IFB,PCR方法检测ADV,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检出率及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的关系。结果1165例患儿中,783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检出率为67.2%。其中RSV检出率27%,其次是HRV(17.4%)和PIV3(13.9%)。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季节。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组病毒检出率较高为67.5%,〉60个月组病毒检出率最低为42.9%。783例中2种或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6.3%,≤12个月组混合感染检出率最高为63.7%,〉36个月组混合感染检出率仅为8.5%。结论ALRTI患儿中常见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季节;检出的呼吸道病毒中RSV感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HRV和PIV3;≤12个月患儿病毒感染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最高;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是RSV和HRV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16年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6年湖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统计报表和病例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6年湖南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62 396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15.84/10万~45.57/10万,报告发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16 974.39,P<0.001)。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55.0%)、60岁及以上人群(10.8%)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52.1%)、农民(22.2%)为主。每年呈现夏季(7-9月)、冬季(11-次年1月)两个高峰期。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市是永州市(71.6/10万)、株洲市(63.8/10万)、娄底市(56.5/10万)、长沙市(50.8/10万)和张家界市(38.9/10万)。病毒感染占90.3%(3 318/3 676),细菌感染占9.06%(333/3 676);病毒感染病例中93.1%为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病例中67.3%为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感染高峰在5-10月,病毒感染高峰在1月、11-12月。 结论 湖南省2005-201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呈现夏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5岁以下散居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农民是高发人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夏秋季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河南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季节流行特征及轮状病毒(HRV)血清型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单中心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粪便共506份。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轮状病毒(HRV),人星状病毒(HAstV)、人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EAdV)及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血清型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检测的506份标本中HRV(224)44.26%、HAstV(83)16.40%、HuCV(诺如病毒II型为主)(58)11.46%、EAdV(32)6.32%、未定型(109)21.54%,HRV是导致河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每年秋冬季节患儿病毒阳性率检出明显升高;病毒性腹泻各组间所占比例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腹泻患儿发病的高峰年龄为6~24月龄,占51.54%(183/355);224份RV检测阳性标本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布特征,G血清型流行优势毒株为G3型90份(40.17%),未发现G8型。P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最常见的毒株是P8型99份(44.19%)。基因型组合:以G3P[8]为主;506份检测标本中混合感染共24份(4.74%),以轮状病毒混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50%(12/24),轮状病毒和人星状病毒混合感染最多,占29.16%(7/24);其次,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混合感染占20.83%(5/24)。混合感染的患儿中<2岁的占83.33%(20/24)。结论 河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型复杂,以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发病高峰在每年秋冬季节,以6~24月龄婴幼儿为主,HRV主要亚型G3[P8],同时存在不同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人群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成人(>14岁)和儿童(0~14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差异。 方法 采集宝安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成人和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结果 检测成人标本4 512份,总检出率17.00%,主要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7.49%,腹泻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65.81%、53.57%。检测儿童标本2 608份,总检出率28.80%,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35%、8.44%,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水样便,发生率分别为32.28%和46.78%,成人和儿童腹泻均多发于夏秋两季。 结论 2012-2014年副溶血性弧菌是深圳市宝安区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加强不同人群的监测,根据各种病原在不同季节检出率的差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友谊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中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按WHO轮状病毒监测的通用方法(CID-98)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从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收集的48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23份,总的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为25.4%,住院和门诊患儿检出率分别是31.6%和27.3%,而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则可以引起高达46.2%急性腹泻住院率。腹泻患儿发病呈现两个明显的季节高峰:一个由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夏季(6~9月)发病高峰,另一个是轮状病毒感染腹泻造成的秋冬季(10~12月)发病高峰。轮状病毒感染96.8%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主要在6~11月龄(38.2%)和1~2岁(28.5%)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率在6~35月龄年龄段最高。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55.3%)、G2(26.8%)、G3(9.8%)和G4(0.8%),没有发现G9型,10份(8.1%)标本未能分型,混合感染(0.8%)罕见。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是北京市儿童的重要传染病,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将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