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营养素家族在神经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它们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膀胱失去正常调控,经常出现尿潴留及肾损害,其膀胱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泌尿外科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神经假体移植被认为是重建其功能的有效手段。 目的:探讨近年来应用神经假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springer数据库中1988-01/2009-12关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电刺激”或“Neuroprostheses, Implantion, Treat, Neurogenic bladd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4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进展的情况下,神经假体移植技术逐渐成为重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假体有2种:一是Finetech-Brindley 膀胱系统,另一种是InterStim-Therapy膀胱系统。近年来4种新技术的开展将对神经假体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带来革命性变化:①阳极阻滞技术。②条件性电刺激。③注射型神经假体。④刺激阴部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3.
背景:神经导管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 2010-12。检索关键词: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纳入标准: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非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和对再生神经的远期不良影响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材料在神经再生完成后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目前未能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完全仿制出具有天然神经结构的支架。生物衍生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可提供细胞外基质、胶原,起支架作用,但缺血后存在管形塌陷、再生不良、吸收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单用一类材料难以制作出理想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通过结合各类材料的优点,与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许旺细胞等联合应用,制备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导管材料,将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神经缺陷两种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神经缺陷两种方法诊断后统计诊出率,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ROC曲线下面积、Youden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诊断法检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法(P0.05),但神经传导速度诊断法所用时间明显高于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诊断法(P0.05)。神经传导速度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灵敏度、特异性、一致性明显高于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诊断法(P0.05)。神经传导速度诊断法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NSS/NDS(P0.05),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两种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一定意义,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准确率,但耗时较长,临床使用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周围神经病的患者进行皮肤神经活检、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和腓肠神经活检的对比观察。方法 观察7例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皮肤神经活检、腓肠神经活检、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这些检查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7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提示有周围神经损害,腓肠神经活检也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6例皮肤神经活检同时有远近端皮肤神经的异常,且与腓肠神经活检所见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此6例患者的皮肤神经异常远端重于近端,符合长度依赖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 皮肤神经活检与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以及腓肠神经活检的结果有高度一致性;皮肤神经活检可以反映长度依赖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6.
曾宇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10):1859-1862
背景:神经干细胞以其所具有的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迁徙性、低免疫性等特点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有关神经干细胞在运动医学领域用于防治运动性损伤等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 目的:旨在通过分析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神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10-10关于神经干细胞与运动性神经疾病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干细胞,运动医学,失神经肌萎缩,周围神经损伤”或“Neural Stem Cell,Sports Medicine,Denervation Muscle Atrophy,Peripheral Nerve Inju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干细胞和运动性神经疾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初检得到26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以其多向分化潜能、自我维持和更新、低免疫原性、迁徙性和来源广泛等特点为其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运动性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和促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等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基础性研究所限,对其作用机制、诱导分化、迁移等仍有待大量的实验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四肢几个大的皮神经是较易获得用来作神经移植物的。包括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手部桡神经的感觉支,股外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作者认为切取腓肠神经更为容易,它可能供应30—40厘米长作神经移植物,而供应区感觉功能缺陷极少。其切取方  相似文献   

8.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 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 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1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神经心理学是从整体的系统方法论来研究观察人类认知过程,其一观察正常人,其二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模型的缺损症状或兴奋刺激症状。而人脑内在过程的研究则需要用功能神经影像学。显然功能神经影像学系统的活体功能解剖学观察给我们提供了利器,尤其是fMRI(能磁共振)和ERP(事件相关电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应用包括神经营养素3的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当今周围神经再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临床应用上缺乏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基因转染技术为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目的:用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在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设计:完全随机试验。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 材料:实验选用健康SD大鼠3只,鼠龄4个月,雌雄不拘,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房提供。用于转染神经干细胞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构建,浓度为0.15 g/L。 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和同济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入法,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Ad-神经营养素3转染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转染72 h后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神经干细胞上的表达,测定转染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72 h,1,5周后神经营养素3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和转录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神经营养素3基因在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重组质粒pAd-神经营养素3转染神经干细胞:转染72h绿色荧光蛋白在部分神经干细胞上有表达,转染率为40%。5周后仍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②神经营养素3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转录与表达:转染 72 h,1,5周后神经干细胞中均有神经营养素3 mRNA的转录,转染5周后仍有神经营养素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肘部尺神经的伴行供养血管,尺侧上副动脉灌注尺神经的长度,肘部前内侧深筋膜血供情况,为临床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解剖20具无外伤、无畸形的福尔马林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手标本及5具无外伤、无畸形的成人新鲜尸体,对肘管结构进行观察,观察肘部尺神经分支及其血供,测量对尺神经血液供应的血管与神经伴行长度及垂直距离。并将红色乳胶经新鲜尸体的手标本动脉中灌注,模拟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对新鲜标本进行手术操作,测量尺神经可前置的最大距离。深筋膜动脉采肘动脉灌注墨汁和尺神经级织切片的方法观察尺侧上副动脉对尺神经内部血供营养的长度。结果 (1)尺神经外部血供观察:尺神经的营养血管腋部、内侧肌间隔后方、尺神经沟、前臂部主要由尺侧上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后支及尺侧下副动脉供应。三支动脉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为15.0cm、5.0cm和5.5cm,起点距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分别为15.5cm、6.0cm和5.5cm。(2)尺侧上副动脉对尺神经内部血供营养范围:自尺侧上副动脉灌注墨汁后,20例标本中有5侧上肢尺神经由腋部到腕部全长墨染,分别于腕部、手背支、腋部,神经外膜上纵行血管网清晰可见。结论行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时至少应保留尺侧上副动脉或尺侧下副动脉。应依据任意皮瓣原则进行深筋膜瓣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以及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共4种临床典型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电生理学表现进行描述,论述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神经传导检测对吉兰-巴雷综合征、重复神经电刺激和单纤维肌电图对重症肌无力,以及针极肌电图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全面认识电生理学检测对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神经导航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3周复查 MRI,其中脓腔消失6例,明显缩小的2例,残留病灶1例。随访6个月,MRI 证实脓肿已完全吸收6例,其中2例遗有明显的脑软化灶。失访3例。结论神经导航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具有定位精确、损伤小、术后康复快的特点,将成为神经外科医师治疗脑脓肿的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随着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日渐成熟和深入,许多研究者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人工改造,产生了工程化的神经干细胞,如可示踪的神经干细胞、有治疗基因的神经干细胞、把神经干细胞改造成永生化的神经干细胞。文章对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及近年来神经干细胞工程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进行焦虑评测,并依评分分为焦虑组118例,非焦虑组64例。采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根据病程、医疗负担和瘙痒等症状与神经性皮炎焦虑状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神经性皮炎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焦虑状态与医疗负担的关系有显著差异(P<0.05);焦虑组在不同的病程中发病率与病程存在相关关系(P<0.05);神经性皮炎患者焦虑状态发病率与瘙痒程度的关系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疗负担、病程较长及疾病所带来的瘙痒症状较重等潜在引起焦虑原因能使焦虑状态与神经性皮炎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6.
长期用神经阻滞剂的患者常有诸多神经内分泌副反应,Siever认为金刚胺能降低催乳素血浓度、治疗溢乳症。为进一步评价金刚胺对神经阻滞剂所致的神经内分泌副反应的疗效,作者选择10例长期服用神经阻滞剂、有神经内分泌副反应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4~40岁,病期3~20年,作为期7周的自身对照研究。研究期间患者继续服原应用的神经阻滞剂,剂量保持不变。其中6例服甲砜达嗪150~400mg/日;2例服氟哌啶醇,日量分别为10mg及40mg;服氯丙嗪1600mg/日及克塞平150mg/日各1例。抗巴金森氏征药  相似文献   

17.
脑外伤是造成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负担,一般治疗的效果欠佳。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神经元、轴突、树突生长等功能。本文就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在脑外伤后神经发生及功能障碍治疗情况进行综述,阐述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外伤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自体神经移植被公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是自体神经来源受限,且会导致供区感觉功能障碍,感觉神经细小,无法满足较粗神经缺损的需要,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自体神经替代物来桥接神经缺损,同种异体神经﹑自体非神经组织、高分子人工合成材料以及二十世纪80年代兴起的组织工程学人工神经研究,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效果都不理想,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距。 目的:本研究即不是风靡世界的人工神经研究,也不是各种神经细胞的培养,而是从另外一个新角度,使神经缺损很简便易行的转化成多个再生室用自体神经片段串联起来,完成修复。探讨对长距离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市场购买成品壳聚糖粉、胶原、CNTF、成年SD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在辽宁医学院组织胚胎实验室,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室于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实验完成。 材料:日本大耳白兔28只,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成品壳聚糖粉、胶原、CNTF、Sigma公司产品。 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4周龄), 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7只。麻醉下解剖大耳白兔坐骨神经,分别在梨状肌下缘6mm以远,造成右侧坐骨神经12mm、16 mm、30mm的缺损。A组采用30mm自体神经切取后,翻转180度进行桥接;B、C、D组分别采用10mm自体神经片段串联两个等长(6mm、8mm、10mm)壳聚糖-胶原-CNTF复合再生室桥接坐骨神经缺损。 主要观察指标:四通道肌电图仪、BH-2型光学显微镜及摄像系统、日本日立H/7500电镜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和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 结果:术后24周A、B、C、D四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41.99±2.10)m/s (39.79±2.20 )m/s(27.94±1.67)m/s(19.89±1.57)m/s;最远端所取标本神经纤维数目(612.8±7.63).(604.5±7.18).(341.8±7.19).(276.2±7.52)。以上指标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D、 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壳聚糖-胶原-CNTF再生室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大白兔坐骨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进神经生长作用。 2、串联两个6mm壳聚糖-胶原-CNTF复合再生室修复坐骨神经12mm缺损的效果,近似自体神经移植效果。 3、串联再生室自体神经片段的雪旺细胞是可以分泌多种神经活性物质,在有效趋化距离内,神经活性物质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外培养人类神经干细胞神经球中髓鞘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索人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和其形成的神经球的超微结构。方法:从胎脑皮质中机械分离细胞,N2培养基培养和扩增人类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对形成的神经球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从胎儿的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波形蛋白,细胞贴壁后可诱导分化 为神经元和胶质。早期培养的神经球中有典型的髓鞘形成。结论:从胎儿的脑皮质中成功地分离、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这种早期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有形成髓鞘的能力,可作为治疗人类脱髓鞘病变的潜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营养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障碍假说认为 ,神经发育障碍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 ,而神经营养因子系统在神经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