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以及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专病专方,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许林利  曹勇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26-122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中西医病机,以便为中西医防治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提供治疗依据和客观指标,降低临床上慢性肾衰竭晚期的死亡率。方法针对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与西医的微观认识相结合来分析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病机特点。结果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的病理本质为“脾虚肾亏为本,淤血、湿热、痰浊为其标”根据“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理论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提供新的思路。结论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可以从中医虚实方面分析,为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以及中药外治。结果与结论:中医药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延缓早中期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透析器的速度、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是不可逆的,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呈进行性发展和加重。此外,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的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的不同阶段也可能表现不同,所以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治疗措施也应当是综合性的。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慢性肾衰竭患者TPO水平、TPO与肾功能及血小板的关系。方法将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酶标仪测定健康对照组和实验组TPO水平,同时应用血细胞测定仪和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常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降低(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TPO治疗后两周内,血小板明显上升(P<0.01),慢性肾衰竭患者TPO水平与血小板呈正相关,TPO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负相关。结论 TPO治疗慢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具有好的疗效,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是不可逆的,虽然病情进展缓慢,但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呈进行性发展和加重。此外,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的不同阶段也可能表现不同,所以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治疗措施也应当是综合性的。根据我们科近几年的探讨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序庚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46-647
通过对中医文献关于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研讨 ,探析慢性肾衰竭的诊治思路。指出脾肾阳衰、浊邪瘀滞、壅塞三焦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 ;温补脾肾、化浊活血、清热熄风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慢性疾病造成的肾单位严重损害,一经出现即不可逆转且逐渐发展,缠绵难愈.应用中医药非透析疗法延缓慢性肾衰竭,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对活血化瘀法治疗或延缓慢性肾衰竭略有心得,并从瘀血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从微炎症状态的病理物质是炎症因子来看,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病理机制可归属于中医学毒邪、络病等范畴,属于慢性肾衰的标证。且络病蕴毒、毒邪损肾络是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病理基础,贯穿于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肾衰竭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特点。方法 对 84例老年慢性肾衰竭与 80例非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因、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常以消化道症状及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病因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等继发性疾病所致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日益增多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漏诊或误诊 ,值得临床医生警惕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常用草药的应用。[方法]根据获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资料,结合中医辨证法,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其讧型。收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剂,累计药物在治疗时被组方的次数,根据用药频率筛选出常用草药。[结果]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多见脾肾气虚证,失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衰竭期中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均多见,而尿毒症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表现证型。方剂多由大黄、黄芪、茯苓、白术、丹参、甘草等组成。[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大致规律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治疗的中草药以补肾健脾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40例。以20例西医基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20例服用参芪地黄汤的患者为治疗组。治疗0.5a,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BUN、Scr显著降低,Ccr显著升高。结论: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衰竭气阴两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古医籍文献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以关格较为恰当;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治疗上是补泻两难,应本着“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治疗原则,若浊邪同时侵犯上下两焦,时时可产生阴阳决离,必须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中医辨证论治有比较满意的疗效,终末期则需中西医结合及血液净化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苏钊 《河南中医》2014,(3):499-5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随证加减。结果:对照组2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2.7%,治疗组3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从血透前到血液透析稳定阶段动态演变的规律。方法:收集60例新发的准备接受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透前,透析后1、2、3、6个月5个点进行中医证型辨证。结果:血透前后相比,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为主,且比例逐渐增高(P0.05);透析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水湿证、湿浊证、湿热证在透析后1~2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而血瘀证则在透析后6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透析前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变化不大,血透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同时减少兼夹实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同证候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研究,探讨慢性肾衰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横断面调查三地协作组198名CRF患者,根据CRF中医证候调查表及生存质量量表的相关内容建立数据库,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普遍较低,总评分为(58.33±9.65),其生存质量各维度受损程度按得分大小依次为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心理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最低为(50.45±12.17)。慢性肾衰肝肾阴虚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最高(60.1±9.4),而阴阳两虚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最低(45.9±2.3),其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型对社会领域、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受到影响。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对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在各证型中阴阳两虚型得分最低,而肝肾阴虚型得分最高,提示CRF病人的QOL可能与中医征候有关,但各证型相关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最终归宿。既可因久病情志不畅而导致肝郁,又可因肝郁而加重,久之则形成恶性循环,调节肝郁是很重要的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手段。生活状态调理加上中医药治疗,对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及恢复均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我们认为"肾络瘀阻"能更好的概括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活血通络与脾肾双补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基本治则,并创立了双丹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衰的辨治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浊清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浊清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肾浊清汤,对照组采用析清胶囊口服,观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肌酐、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服用肾浊清汤剂后,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肾功指标改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肾浊清汤剂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段光堂教授运用肾衰Ⅰ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段光堂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脾肾气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壅为标,依据本病的病机创制出肾衰I号方应用与临床。应用肾衰Ⅰ号方治疗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说明肾衰I号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