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委中穴刺络放血结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及VA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委中穴刺络放血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针刺委中穴后配合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委中穴后配合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对照组选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通过NRS、腰椎JOA及ODI评分量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治疗后NRS、JOA、OD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委中穴后配合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3.
探讨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傍针关刺合下闪电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阿是穴及近端的痛点或"筋结"行傍针关刺法,针刺双侧下闪电穴重刺激不留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环跳、阳陵泉、委中,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表(JOA)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及JOA评分(P<0.01);而傍针关刺合下闪电穴组对患者疼痛及下腰痛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76.7%。结论:傍针关刺合下闪电穴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拍打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拍打委中穴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进行JOA下腰痛评分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拍打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等优势,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应用电针腰部十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方法,在首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其即刻止痛和远期止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腰部十穴联合刺络拔罐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 3%(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 2±0. 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 1±0. 8)分(P 0. 05);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常规检查异常,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疼痛症状,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拍打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拍打委中穴配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JOA评分及测量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结果:两组JOA评分、腰椎前屈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腰椎后伸活动度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拍打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能改善腰椎前屈活动度,但对腰椎后伸活动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委中穴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委中穴放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48%、对照组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为(2.64±0.65)分、对照组(4.37±1.29)分,JOA评分观察组为(22.54±2.14)分、对照组(18.64±2.3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委中穴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58.1%和96.8%,对照组分别为19.2%和7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刺络拔罐与电针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门诊患者,分为刺络拔罐加电针组(针罐组)和电针组,疗程以15 d为限,评比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两组疗法的显效率。结果针罐组和电针组均有效,而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效率分别是74.3%、40.0%,针罐组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电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快速止痛的一项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针头留置委中刺血法与委中刺血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头留置组和刺血拔罐组,每组30例。针头留置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取委中穴刺血并留置针头引血外出,刺血拔罐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在委中穴刺血后拔罐,以上治疗常规针刺1次/日,委中刺血1次/5日。治疗10日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步行距离三个方面评定镇痛效应。结果:针头留置组愈显率为73.3%(22/30),刺血拔罐组愈显率为56.7%(17/30),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1)。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直腿抬高诱发疼痛的角度都较前增大(P〈0.01),平地步行时间均较前增长(P〈0.01),针头留置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刺血拔罐组(P〈0.05)。结论:针头留置委中刺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委中刺血拔罐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测定结果,评价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星期后JOA下腰痛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2、3星期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温针及单纯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计入统计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31例。均取双侧肾俞、夹脊穴及患侧环跳、委中、阿是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温针组在提高JOA评分和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其在提高患者痛阈方面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痛Ⅰ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腰痛Ⅰ号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腰痛宁胶囊治疗,并于第4周进行两组JOA评分及疗效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JOA评分和疗效组间(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腰痛Ⅰ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毫针配合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4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1组采用毫针配合铍针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治疗3组采用单纯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毫针、铍针干预。比较4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腿痛JOA评分。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2组为90.0%,治疗3组为85.0%,治疗4组为20.0%,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值与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毫针配合铍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1.0%,对照组为5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理疗,比较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推拿治疗LD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45例(推拿配合西药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后疗效及疼痛积分、JOA评分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疼痛积分与JOA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推拿配合西药治疗,P<0.05。结论:穴位贴敷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挑治拔罐配合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挑治拔罐配合TDP照射治疗(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并与电针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1年者治愈率为72.7%,总有效率为95.5%,病程1年者治愈率为38.9%,总有效率为88.9%,不同病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挑治拔罐配合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