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因其感染力强、传播快对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极大地加重了社会负担。由于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阻止疫情蔓延是防疫工作的重点。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瘟疫”范畴。疫病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大流行,无论是《黄帝内经》、《伤寒论》,还是在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的著作中都可以见到关于“疫病”的论述。几千年来,中医学在不断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在预防疫病的传播与流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中药预防一直是中医学与疫病斗争的法宝之一。随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尤其是在武汉隔离点及方舱医院,中医药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的例数占治愈出院病例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这无疑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的防治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导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主要传染源为染疫的牛、羊、猪等,布鲁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媒介叮咬传播。布病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同时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1 布病疫情流行现状1.1 世界疫情布病作为一种古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全球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热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传染病总是出其不意地袭击人类,流行疫病有时总让人们难以预料其变化动向.如果我们试图学会当一个事后"诸葛亮",或许在寻找、整理、回顾既往有据可查的事实中,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能从中发现对疫病蜘丝马迹的线索,获得新的启发,甚至有用的防治规律,用来提高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来就认为天气变化异常、环境条件恶劣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医籍中常将现代的传染病称之谓“疫”,“疫病”,“疠疾”,“天行”,“时气”,“时行”,“温疫”,“湿病”,“伤寒”等;并把疹、痘、斑毒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血吸虫病的监测与预警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建立有效、快速反应的监测与预警机制,是一个地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前提。本文结合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机制以及监测、预警与响应等基本概念,就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监测与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与相关进展作一系统分析与探讨,以提升我国血吸虫病的监测与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大国。1998—2014年28种甲、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布氏杆菌病、梅毒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他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走低。死亡人数以艾滋病为首位。国际上,突发、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涌现。部分慢性传染病患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导致病情复杂化,而良好依从性可以提高慢性传染病治疗的成功率。传染病医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云医院、远程医疗等新型模式,加快传染病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转型为感染性疾病综合性医院,发展精细化感染性疾病专业,以医疗服务带动传染病医院创新发展,加强慢性传染病管理与口岸合作。  相似文献   

7.
祝贺与寄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阴荏苒,自我1982~1988年首任《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以来,已近20年了。在我眼里本刊犹如一个初生婴儿茁壮成长,而今更健壮、更成熟了。看到《中华传染病杂志》在这20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如今又逢刊物由季刊改双月刊,使广大感染病领域的医生有更大的天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我更感到由衷的兴奋。《中华传染病杂志》的前身是《中华寄生虫病、传染病杂志》,创刊于1958年。当时我曾为此感到欣喜,因为从此有了一份属于我们中国传染病医生自己的刊物,可以记载我国传染病学的发展足迹,也提供了一块学术争鸣的天地。但由于历史原…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较为严重,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终止结核病战略设定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的新形势下,目前我国国家层面还没有结核病防治的专门立法,已有的法规政策存在法律位阶低、立法时间早、立法内容滞后等问题。在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基础上,笔者提出有必要推进结核病防治管理法治化,并就结核病防治中需要立法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如何推进结核病防治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4次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拟于2012年9月在上海召开。1.会议征文内容:①各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和实验研究;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经验总结;③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发展战略;④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疗传染病的进展和评价;⑤运用多种疗法(如针灸、气功等)、多种给药途径(栓剂、保留灌肠、皮肤给药、器官给药、腧穴给药等等)治疗各种传染病的应用和配合研究;⑥各种传染病动物模型、病理机制、检测技术、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各种传染病多次席卷世界不同地域,在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同时,对文明发展、历史更迭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时下,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暴发,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回顾世界历史上历次重大的疫情流行和暴发,总结这些事件的传染病学特征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传染病,预防并提早发现传染病的流行,消除疾病恐慌,科学防治,进而最终战胜传染病。此外,我们还应该构建传染病知识教育体系,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龄教育,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国民传染病防治意识,最终实现全民防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AIDS等传染病的全球防控新形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紧跟国际交流和疫情防治前沿,聚焦WHO指导下全球已有防控规划、并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尚须继续努力的4类传染病(AIDS、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和梅毒),供各级行政(特别是卫生)部门医、教、研、防人员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染病防治事关国家安全、人民健康,虽然我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断增强,但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传染病的防控情况,本文介绍了我国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传染病领域的研究与防治进展,总结我国传染病防控成果。同时分析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我国传染病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冰  徐艳利  蒋荣猛 《传染病信息》2020,33(1):27-29,35
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尤其是近年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至今,国内已经陆续经历了甲型H1N1流感、H7N9型禽流感等多次疫情考验。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上述防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本文将从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方面分析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进展和不足,为未来防控体系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19 年 12 月份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和全球迅速流行。 笔者作为安徽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员参与了支援武汉新冠肺炎诊疗工作,并就此次突发疫情对传染病学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思考。 笔者认为,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应教导医学生要深切认识学习传染病学课程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过程中要务必严格做好标准防护,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要强化临床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思维等。作为教学工作者自身来说,还应充实传染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席卷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国境外多个国家也有病例报道。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是由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的"SARS-CoV-2"所致,一种以前从未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研究显示SARS-CoV-2的传染性较强。本文基于目前我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疫情及其防控,对疫情现阶段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基于One Health视角探讨新发传染病防控策略,以期为今后我国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国内外都出现了大量的确诊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感染病例数的增加,尤其是最新报道指出存在气溶胶传播途径感染的可能,引起了口腔行业的重视,并由此引发了口腔工作者们对口腔诊疗日常感染控制工作的思考:如何在日常口腔诊疗工作中控制感染,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本文根据各级疫情防控经验,结合多年传染病专科医院口腔科门诊工作经验,着重从器械使用、洗消及管理方面对口腔科门诊的防控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期望对口腔科的日常诊疗工作,尤其是针对烈性呼吸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聚焦当今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今传染病疫情,从流感病毒的危害、O104∶H4新病原、霍乱现状、结核病防控、3种蚊媒传染病(登革热、疟疾和基孔肯雅热)流行特点、我国野生脊髓灰质炎感染复燃、西尼罗病毒感染洲际传播、HBV和HCV引发的肝细胞癌的防治新理念、狂犬病预防及幽门螺杆菌根治10个方面进行评述,提示积极应对传染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高县2004-2010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漏报原因,提高报告质量,找出科学对策。方法对2004-2010年高县传染病漏报调查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高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0.95%,漏报前3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2.03%)、其他感染性腹泻(1.59%)、痢疾(1.23%)。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2004-2010年各年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问卷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03,P<0.01)。结论 2004-2010年高县传染病漏报率较低,有规范的网络报告系统,畅通疫情信息和反馈机制,能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的漏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成都市青羊区54年传染病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53-2006年全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56.35/10万4 750.95/10万之间。从1979年开始,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的态势,1994-2006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左右。趋势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世纪50-60年代发病居前位的麻疹、百日咳、疟疾在2000年以后已下降到急性传染病的后几位或连续10年未发病。2000年以来性病、痢疾、结核、肝炎、猩红热居传染病发病的前5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从50年代以呼吸道和肠道为主到2000年后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1953-2006年间成都市青羊区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传染病谱发生了改变,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已成为该区的主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使得传染病的防治面临更加严重的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