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毅  刘副全  李斌  许广大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60-1461
目的分析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9例STC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排便情况以确定该术式的疗效。结果17例排便基本正常,自然排便1~3次/d,不需要服用泻药;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后好转,间断服用泻药,排便≥2次/d。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治探讨(附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部分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9例次全结肠切除、盲肠与直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见肠壁神经丛有变性、减少。回直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偏多,多数>3次/d,个  相似文献   

3.
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2例,其中17例单纯STC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术,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1例行全结肠及部分间肠切贮袋肛管吻合术,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者均加行改良式On‘s直肠悬吊、盆底抬高、子宫悬吊术;4例加盆底疝修复术;6例加直肠产膨出修补术。结果 17例单纯STC患者痊愈率100%(17/17),排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结肠次全切除术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SA)和结肠次全切除术一盲肠直肠吻合术(C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大肠肛门病研究中心就诊的6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结肠次全切除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组(ISA组)、结肠次全切除一盲肠直肠吻合术组(CRA组),每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止泻剂的使用、切口感染、吻合口漏、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大便性状、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评分、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A组止泻剂使用比例显著低于CRA组(P<0.05)。术后疗效ISA组优于CRA组(x2=4.279,P<0.05)。随访期间,2组患者每周排便次数、腹胀评分、腹痛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ISA组术后每周排便频率、腹胀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RA组(t=2.165、2.021、11.273,P<0.05)。ISA组大便性状优良率、手术满意度评分、GIQLI明显高于CRA组(t=6.513、3.663、5.310,P<0.05)。结论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时,结肠次全切除一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优于结肠次全切除一盲肠直肠吻合术,除了缓解便秘症状外,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15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25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结肠肠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直肠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4次/日,平均2.3±1.1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5次/日,平均2.5±1.2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3~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日。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995年1月~2004年1月165例慢性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采用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同时对不同原因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病人排便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年,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人排便满意率迭89.1%,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报告34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其中结肠部分切除9例,次全切除25例。术前均经传输试验、钡灌肠造影以及排粪造影证实结肠慢传输,并排除其它原因的便秘。结肠部分切除远期复发5例,复发率55%,次全结肠切除无复发。术后1年内腹痛,腹胀7例,长期大便不成形,日排便6次以上1例。远期疗效: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症状在第1次排便后消失,但部分病例在1—2年后大便次数减少而再复发,但间隔时间及痛苦均轻于术前。5例再手术。次全切除或全切除远期疗效可靠,因腹腔创伤面大,以及术后水分吸收功能降低,近期肠粘连等并发症及大便次数多将不可避免。次全切除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优于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回直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治疗17例,其中特发性慢传输型便秘14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2例, 特发性巨结肠1例。评估患者术后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5 (3-7)次,半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3(2-4)次,固体状大便;术后2年平均每天大便次数2 (1-4)次。术后所有患者均不需用止泻药;1例混合型便秘患者仍间断使用泻药外其余患者均未用泻药。17 例患者(100%)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例出现粘连性小肠梗阻,其余患者未出现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对部分慢传输型便秘及特发性巨结肠患者,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联合全直肠保留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 )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STC全保留组手术患者行全结肠切除,保留全部直肠,回肠直肠吻合,观察术后3、6、24个月临床效果及排便功能变化,同期18例STC残留组患者行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手术患者作对比。结果术后便秘无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痛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24个月患者每天大便次数、Wexner失禁评分残留组高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残留组低于全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全结肠切除治疗联合保留全直肠治疗STC安全、有效,术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于经典全结肠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6月~2004年12月入住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6例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排便3~6次,大便液体状.术后1年以后平均每天排便2次,固体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便控制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排便满意度达89%.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钟育波  邱磊  谢沛标  廖健南  周爱华  魏君 《广东医学》2012,33(13):1934-193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antiperisaltic cecoproctostomy,LASCAC)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全结肠游离,在腹部做小切口入腹,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手术.结果 LASCAC完成13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50) min,出血量50~130 mL,中位出血量70 mL,辅助切口平均长(5±0.8)cm,肛门排气时间(2.1±1.1) d,可下地行走时间(3.5±1.5) d,术后住院时间(11±3)d,无发生切口感染、吻合漏、吻合狭窄、盆腔感染.术后1周内,2例发生不全性小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随访3~26个月,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痊愈率100%,排便2~5次/d,13例对排便频率感到满意.术后1年胃肠生活质量指数(110±25)分(满分144分),而术前仅为(90±15)分.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方法,LASC创伤小,对患者机体内环境影响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病,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所导致的排便困难,约占便秘的18%,绝大多数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以往作者大多数主张应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或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更多的作者则倾向于应用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我们同样遵循上述基本原则诊治此类患者3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回肠远段环形贮袋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慢传输型便秘、7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3例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均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远段环形贮袋一直肠吻合术。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9例均手术成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5 d,36 d排便。术后随访6个月6 d排便。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顽固性腹泻、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远段环形贮袋一直肠吻合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措施,术后排便控制能力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对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慢传输性便秘患者25例,均行结肠次全切除治疗,对合并有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前期行相应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切断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肠腔扩张7例,25例患者均有黏膜慢性炎症反应、部分肌层变薄、结肠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颗粒及空泡变性,其中5例肠神经丛变性萎缩.25例患者均未发生肠瘘、盆腔感染或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15~24 d 25例患者肠蠕动基本恢复.结论 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结肠次全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吸收聚-DL-乳酸医用膜对慢传输便秘患者结肠(次)全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传输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术,20例接受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使用可吸收聚-DL-乳酸医用膜组31例,未使用组19例。结果术后病人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乳酸医用膜使用组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2%。未使用组4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1.1%。使用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使用组(P=0.0414)。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可吸收聚-DL-乳酸医用膜可降低慢传输便秘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慢传输性便秘的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慢传输性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效果及结肠的病理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3年来手术治疗的 44例STC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间隔延长 ,平均为 1次 /4 .8~ 7.4d ,90 .9%的病人靠服用泻剂。本组病人结肠传输均明显减慢 ,72 .7%的病人伴有直肠内脱垂。大多数结肠存在肌间神经变性和黏膜炎症 ( 77.3 %、75 .0 %) ,44 .7%的结肠发生肌萎缩。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83 .3 %( 2 5 /3 0 )病人在术后半年大便次数正常。结论 全结肠切除是治疗STC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2007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12例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后均存活。6例行全结肠直肠黏膜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另1例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随访3年疗效满意。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原发病,病变早期行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3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范围,有3例行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3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术后有1例并发吻合口瘘,保守治疗后治愈;3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储袋肛管成形术,术后1例并发储袋炎再次手术切除储袋改回肠造瘘;4例行全结肠直肠肛管切除回肠造瘘术。术后均随访,有2例肝转移死亡。结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癌前病变,需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根据病人具体选择相应手术方式,术后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经排便造影、结肠传输试验及钡剂灌肠检查确诊,均接受直肠通道矫正手术及部分结肠切除手术,效果良好,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结肠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排便造影、结肠传输试验及钡剂灌肠检查是确诊的方法,直肠通道矫正手术及部分结肠切除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