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 homocysteinemia,Hhcy)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Vit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与8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LDL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叶酸、VitB12水平、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③不同类型脑梗死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Vit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水平变化,探讨AOPP在OSAHS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7例OSAHS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SAHS患者血浆AOPP、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1)。OSAHS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各组间血浆AOPP、MDA、SOD和GSH-PX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AOPP和MDA随着病情的加重明显升高,SOD和GSH-PX水平随病情的加重显著降低。(2)AOPP水平与MDA水平呈正相关,与SOD和GSH-PX水平呈负相关;AOPP和MDA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呈正相关;SOD、GSH-PX水平与AHI、LSaO2呈负相关。结论 OSAHS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体内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蛋白氧化损伤程度增强,AOP...  相似文献   

3.
陈建 《河北医学》2012,18(12):1758-176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30例中青年TI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各组中Hhcy患者发生率,分析Hhcy与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及TIA组中Hhcy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无Hhcy患者相比,Hhcy患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危险度明显增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 Hcy可作为对有脑血管病倾向的中青年常规检查指标,对预测及指导治疗脑血管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念  郝仲芳  王立平 《海南医学》2007,18(8):72-72,8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方法 测定61例急性脑出血和60例脑梗塞患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中共有41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占总数的33.9%;脑梗塞组患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脑出血组(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脑卒中患者致病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脑梗塞患者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异常患者比例均高于脑出血患者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再灌注组(12只)及Hhcy组(12只)。Hhcy组大鼠腹腔注射2%L-半胱氨酸5 ml/(kg·d),空白组、再灌注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d),共12周后,首先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确保Hhcy血症模型成立,随后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检测各组血浆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nin I,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①Hhcy组血浆cTNI显著高于再灌注组,②与空白组及再灌注组比较,Hhcy组血浆SOD、CAT活性显著降低(P<0.001),而血浆MDA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Hhcy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是其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0例健康对照者,50例无DR 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50例合并非增殖型DR 2型糖尿病患者(NPDR组)及50例合并增殖型DR 2型糖尿病患者(PDR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所有糖尿病患者Hcy、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PDR组及PDR组均较NDR组明显升高,血清SOD、GSH含量所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PDR组及PDR组均较NDR组低(P<0.01);同时PDR组又低于NPDR组(P<0.01);血清Hcy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5),与SOD、GSH含量均呈负相关(r=-0.77,-0.68,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化应激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可以作为诊断脑梗死急性期的早期生化检测指标,达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的目的.方法:选择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浆hcy平均水平为(23.56±4.6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cy平均水平(11.28±2.19)μmoL/L,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46例,所占比例为47.9%,对照组Hhcy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Hhcy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Hhcy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1例健康人(control,CON组)和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组为无糖尿病并发症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各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的血浆tHcy水平为(11.85±7.79)μmol/L高于CON组(7.59±1.23)μmol/L,(P<0.01);无糖尿病并发症组血浆tHcy水平为(8.66±2.66)μmol/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浆tHcy水平为(13.48±3.36)μmol/L;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组血浆tHcy水平为(25.50±12.41)μmol/L。各组间tHcy水平均有差异极为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水平高于CON组,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血浆tHcy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浆tHcy水平可以作为监测DN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渝 《医学综述》2013,(16):3004-3006
目的分析并评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以及体检健康对照者各31例,分析三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作为中青年存在脑血管疾病倾向的常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和再发脑梗死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将142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分为Hhcy组(n=62)和非Hhcy组(n=80),均治疗并随访2年。统计两组ACI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hcy和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结果:Hhcy组脑梗死再发率为30.19%,显著高于非Hhcy组的13.43%(χ~2=5.037,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高血压、糖尿病传统危险因素外,Hhcy也是ACI患者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95%CI 1.075~1.238,P<0.01)。结论:Hhcy是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完善ACI二级预防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冯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0):1365-136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空腹血糖(FBG)、阴离子间隙(AG)、C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能力(TAC);比较治疗前后应激相关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第2、24小时观察组HbAlc、FBG、AG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2-CP和C肽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和TAC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or和N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T3、FT4和TSH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有效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疗效优于小剂量静脉持续滴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迟发性运动障碍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4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第5周灌胃5 ml/kg生理盐水)、TD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l/kg+第五周灌胃5 ml/kg生理盐水)、TD+50 mg/kg EGB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l/kg+每日50 mg/kg EGB)、TD+100 mg/kg EGB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l/kg+每日100 mg/kg EGB)和TD+200 mg/kg EGB组(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 ml/kg+每日200mg/kg EGB),共9周,每组大鼠每周进行1次大鼠口周异常评定;研究结束后采集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大剂量腹腔注射氟哌啶醇使SD大鼠的口周异常运动评分增加,于第4周末达峰值;银杏叶提取物可使迟发性运动障碍大鼠口周异常运动评分稳定下降,与TD组相比,TD+100 mg/kg EGB组减分值显著升高(P〈0.05)。TD组大鼠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低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与TD组相比,TD+100 mg/kgEGB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升高(P〈0.05,P〈0.01),TD+50 mg/kg EGB、TD+100 mg/kg EGB、TD+200 mg/kg EGB组的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消除自由基、阻止氧化损伤等作用,能有效缓解迟发性运动障碍大鼠口周异常运动的症状,氧化应激在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XP)、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小剂量组(小剂量组)、补中益气汤大剂量组(大剂量组)4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运动,其他各组每天灌胃2 h后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同时大剂量组大鼠按体重灌服补中益气汤12 g/kg;小剂量组大鼠灌服补中益气汤6 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同体积纯化水。1次/d,连续6 w。第6周末,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大鼠SOD、MDA、GSH-XP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补中益气汤大、小剂量组MDA、SOD、GSH-XP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大、小剂量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GSH-XP含量升高(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血清GSH-PX、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天麻钩藤饮治疗风阳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风阳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以7 d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DA、ox-LDL水平均降低,SOD、GSH-PX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改善更为显著,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风阳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作用这一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CH),脑梗死(C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114例,其中C1组和65例,CH组49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NO,NOS,MDA,SOD,VitE,VitC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I组,CH组NO,NOS,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升高,2周或3周开始下降,SOD,VitE,Vi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结论:ACVD患者NO,NOS,MDA早期含量明显升,高,参与了ACVD脑组织损伤的病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BMP-7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I-R模型,观察BMP-7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与Ht组相比,BMP-7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t=2.33,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t=5.51,P〈0.05),MDA含量降低(F活性升高(F=22.19±68.11,q=9.41~16.25,P〈0.05)。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性损伤有关。33.99、42.94,q=6.59、6.16,P〈0.05),SOD和GSH—PX结论BMP-7对大鼠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茵素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给予黄连素0.1g/kg.d灌胃治疗8周,检测葡萄糖耐量(OGTT)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各观察值均与糖尿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治疗组葡萄糖耐量(OGTT)显著改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下降。结论:黄连素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异常,延缓其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其降血糖、清除自由基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羊栖菜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栖菜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高糖血症动物模型,将基础空腹血糖(FBG)为10.00~15.00 mmol/L的24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羊栖菜组,每组8只。羊栖菜组小鼠给予羊栖菜粉饲料继续喂养2周;二甲双胍组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二甲双胍灌胃,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普通饲料喂养2周。自动血糖仪测小鼠FBG,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治疗后羊栖菜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血清FBG、MDA和NO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F=6.11~112.95,q=3.46~10.61,P<0.05),而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F=9.08、5.76,q=4.52~5.34,P<0.05)。结论羊栖菜可能通过增强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体内MDA和NO的水平,发挥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唾液氧化应激和免疫指标与儿童龋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收治龋病患儿107例(龋病组),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分为低龋亚组(0~4,42例)、高龋亚组(≥5,65例),另选择83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入组当日均采集唾液,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了解SVD的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96例,根椐腔隙数目分为单发性腔梗组(SLI)和多发性腔梗组(MLI),根据脑白质疏松(LA)有无分为LA组和无L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组患者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各组之间的患者tHcy水平,评价tHcy水平和LI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I组与A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LI组患者tHcy水平高于SLI,LA组患者则高于无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患者t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等各指标无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tHcy(OR=1.335,Az=0.882)是LI的较强的预测指标,同时tHcy(OR=1.063)也是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tHcy与LI及其脑白质疏松症有关,是SVD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至于Hcy在SVD的致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