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在减少气管插管,改善呼吸功能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例,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组)76例和有创通气组(Ⅰ组)82例,记录两组患儿入ICU时的基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记录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例数及N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并对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PaCO2,是否有肺炎,是否早产儿,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N组ICU住院时间(6.12±2.37)d,有创通气22例,比Ⅰ组[ICU住院时间(7.66±2.74)d和有创通气82例]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I组在行机械通气(无创或有创)前及lh和5h点RR、动脉血pH值、PaCO2及PaO2/FiO2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V治疗结局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CO2、肺炎、早产儿、MODS为NIV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NIV应用于婴儿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量,缩短ICU住院时间;肺炎、早产儿、MODS是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PaCO2、PaO2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所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应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脱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2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方式治疗2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心率(HR)、并发症、死亡例数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后R、HR、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死亡例数、住院时间及血气改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达到支持肺泡通气、改善并维持氧合、缓解呼吸肌疲劳的目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缓解率及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鼻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利用经鼻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经口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等方法对重症呼吸衰竭进行临床治疗,对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白细胞计数、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静剂使用次数、脱机成功率、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用经鼻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RR、HR、PaCO2、PaO2及白细胞计数等生理指标,而且较经口有创无创气管插管明显减少了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期间的镇静剂使用次数及总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或〈0.001)。结论经鼻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有效地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生理指标,还能更有效地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收治的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实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时机分为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内行有创机械通气,47例)与延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后的6 h之后行有创机械通气,33例),观察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早期组治疗前PaCO2、PaO2、PaO2/FiO2分别为(75.81±9.42)mmHg、(50.28±6.87)mmHg、(99.94±9.36)mmHg,治疗后为(48.29±8.10)mmHg、(80.16±10.14)mmHg、(162.33±10.29)mmHg,延期组治疗前为(75.49±9.36)mmHg、(51.05±6.82)mmHg、(99.74±9.50)mmHg,治疗后为(57.12±5.22)mmHg、(73.15±6.76)mmHg、(126.87±10.65)mmHg,PaCO2、PaO2、PaO2/FiO2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以上指标早期组较延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1);早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1).结论 AECOPD伴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机越早对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效果越佳,同时利于减少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因AECOPD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接受NPPV治疗的37例患者(NPPV组),同期住院但未接受NPPV治疗的类似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住院天数及治疗插管率。结果治疗后两者患者动脉血气pH、PaCO2、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NPPV组动脉血气pH、PaCO2、PaO2改善更明显(P0.05)。NPPV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0±5)d比(19±4)d,P0.05],气管插管率显著下降(2.7%比16.7%,P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PPV可以改善通气,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7.
魏中兴 《中外医疗》2013,(33):73-74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贯序组69例,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两组在出窗时间与出窗时PH、PaO2、PaCO2、RR、HR各指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序贯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有效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VAP发生和住院死亡人数,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邓朋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1-1503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h后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24 h和7d后,pH、PaCO2及P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H、PaCO2、PaO2、心率及呼吸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通气功能,纠正CO2潴留和低氧血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1~2天给予BAL。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肺部湿啰音、痰量、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4小时后两组患者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48小时后pH、PaO2、PaCO2较治疗4小时后进一步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第3天所检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部湿啰音及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BAL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有利于纠正呼吸衰竭、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2)NIPPV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面罩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前与治疗后1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NIPPV组治疗后1小时pH、PaO2、PaCO2、HR、RR均明显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小时pH、PaO2、PsCO2、RR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NIPPV组HR、PaO2、PaCO2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有效的通气方式,可作为COPD并发呼衰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世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4-239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通气在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B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 78例患者无创通气3~7d后,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同时减少插管,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在出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窗时间分别为(6.5±2.0)d和(7.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出窗时和脱机时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VAP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尽快痊愈出院,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杨欢欢  刘荣玉 《安徽医学》2012,33(2):186-188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79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行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组(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7天后pH、PO2、PCO2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也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选择时机。方法对62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A组)和延迟机械通气组(B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气道分泌物引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后A组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B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符合有创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有助于改善呼吸衰竭、减少有创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住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ICU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科时采取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和BIPAP组。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和通气48 h时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等血气指标,以及治疗结束后镇静剂的总用量、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纳入研究的AECOPD患者43例,男性17例,女性26例;SIMV组15例,BIPAP组28例。机械通气48 h时RR和HR两组间比较,SIMV组相似文献   

17.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纤支镜吸痰,联合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在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间ICU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9例,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0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20例)和综合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相应干预。监测患者治疗0 h、3 h、3 d、12 d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动脉血气、心率、血压,以及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病率、病死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呼吸频率、心率、PaCO2、白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pH值、PaO2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P〈0.05)。三组间呼吸频率、心率、PaCO2、PaO2在治疗3 d及12 d时有显著差异(P〈0.05),序贯组优于无创组,综合组优于序贯组。三组肺部感染控制窗和VAP出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无创组(P〈0.05),综合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序贯组(P〈0.05)。序贯组VAP患病率高于无创组,住院病死率低于无创组。综合组VAP患病率低于序贯组但仍高于无创组(P〈0.05),住院病死率低于序贯组(P〈0.05)。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明显优于单用无创通气,且尽早给予综合治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纤支镜吸痰、联合雾化吸入)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陈庆青  胡晓峰  郑运江  李滨 《海南医学》2014,(12):1736-173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1例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和辅助呼吸机动用评分(ARMES)等。结果 NIPPV治疗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 h后pH、PaO2、SaO2、RR、HR、BP、ARMES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24 h后可明显降低PaCO2(P<0.05)。3例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5 d后顺利脱机,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河豚鱼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具有可逆性、时间性的特点,NIPPV通过提高PaO2、降低PaCO2,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急性河豚鱼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切换点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进行撤机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加强治疗病房(RICU)及急诊科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16例COPD急性加重行气管插管接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为序贯组,在临床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序贯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渐至脱机。选取同期因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并常规撤机拔管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方式撤机。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天数及复插率、院内死亡率的发生情况和总住院费用。结果与撤机前比较,对照组撤机后的pH值减低,Pa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1h序贯组PaCO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24h序贯组的pH值高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再插管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RICU入住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及总住院费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因肺部感染导致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插管上机的病例,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早期拔管,序贯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撤机,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