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采收期麦冬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麦冬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最佳采收期。方法:选用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氯酸显色,在409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不同采收期麦冬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薯蓣皂苷元在15~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6%,RSD为2.0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麦冬茎叶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并且最佳采收期是4月份,与传统麦冬块根的采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麦冬茎叶的总皂苷含量测定及采收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麦冬茎叶的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及采收时间,为扩大麦冬的用药部位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氯酸显色,在409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麦冬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薯蓣皂苷元在15-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6%,RSD为2.0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麦冬茎叶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并且最佳采收期是4月份,与传统麦冬块根的采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浙麦冬须根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确定浙麦冬须根的药用及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为指标,在495nm波长和390nm波长处对浙麦冬须根及块根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类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其中块根和须根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26mg.g-1和6.21mg.g-1,总皂苷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1.31mg.g-1和13.38mg.g-1。结论:浙麦冬须根所含黄酮和皂苷类成分与块根基本一致,且含量较高,浙麦冬须根具有进一步作为药用和功能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浙麦冬中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浓硫酸-蒽酮显色法对不同采收期浙麦冬中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芦丁为对照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总黄酮在3月下旬至6月底前含量相对稳定,在6月底以后含量逐渐升高;总多糖含量从3月下旬始逐渐增加,至4月下旬有一个相对高点,其后含量稍有下降,至5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上升,至6月中旬含量达最高。因此从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来考虑,也与传统的浙麦冬采收期在5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方法 用80%乙醇提取,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比色法测定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15批芭蕉根中,同一采收期中天柱远口采集的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同一产地的5个采收期中,以8,9,10月份采收的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较高,1月份采收的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最低.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生长环境和采收季节对芭蕉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块根生长发育期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动态积累规律,比较不同加工条件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生长期以及不同加工条件的麦冬药材进行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川麦冬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在12月至次年1月的块根形成初期中稍有降低;2月至3月底是麦冬总黄酮和总皂苷的主要积累期;进入4月份后麦冬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趋于稳定,5月初麦冬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下降,此后,麦冬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有所起伏;部分加工方法对麦冬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沿阶草属主流商品麦冬块根与须根中大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三种麦冬药材中大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麦冬大类成分的提取纯化选择适宜的原药材。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皂苷、总多糖含量:川麦冬须根>浙麦冬>川麦冬;总黄酮含量:浙麦冬>川麦冬须根>川麦冬。结论提取麦冬总皂苷可选用川麦冬须根作为原料药;提取麦冬总多糖、总黄酮可选用浙麦冬作为原料药。  相似文献   

8.
浙麦冬产地加工不同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科学研究浙麦冬产地适宜的加工和干燥方法。方法:通过不同温度直接烘干、类似传统的烘后回潮再烘的干燥方式、微波杀青、100℃高温杀青、去须根干燥以及传统的加工干燥等方式加工浙麦冬,并测定其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等三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浙麦冬产地加工以60℃直接烘干,其总皂苷、总黄酮含量与传统加工方式相似,总多糖含量高于传统加工,可以代替传统的加工方式;100℃高温杀青、微波杀青或去须根等方式干燥,对总多糖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温郁金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及块根的适宜采收期。方法记录其根茎和块根生物产量、折干率,比较生长期内干物质积累动态,并测定根茎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结果温郁金根茎单株产量、浸出物含量下降的趋势和挥发油含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中旬极不一致,不能以含量作为主要考虑指标。结论温郁金的适宜采收期应为11月中旬~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期玉竹的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确定玉竹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结果: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长白山玉竹的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在10月11日之后达到最高。结论:长白山玉竹最佳采收年限为6年生,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杨莉  王国栋  韩梅 《中草药》2013,44(9):1186-1189
目的 研究蒺藜总皂苷、总黄酮类物质的动态积累情况及其在根、茎、叶、果等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成熟期内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蒺藜全草和各部位中总皂苷、总黄酮的量.结果 蒺藜总皂苷与总黄酮的高峰期出现时间、积累曲线等并不一致;其中,总皂苷主要集中分布在叶片中,总黄酮主要在叶片和果实中积累.结论 以蒺藜总皂苷量确定蒺藜的最佳采收期并不适用于总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应根据目标成分的变化掌握蒺藜的适宜采收期;其次,应重视蒺藜叶片的采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探讨赤雹根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小鼠48℃热板法、小鼠48℃热水浸尾法、灌胃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法,评价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结果:48℃热板试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240mg/kg、120mg/kg、60mg/kg)小鼠痛反应潜伏期(35.73±3.84)s、(28.20±3.74)s、(27.00±3.38)s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24.88±5.02)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小鼠48℃甩尾实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药后40min、60min缩尾潜伏期(11.89±1.36)s、(10.83±1.09)s、(10.30±2.20)s、(8.98±1.65)s、(9.08±1.22)s、(8.01±2.04)s均显著高于NS组(7.27±1.32)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15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24.10±2.77)次、(28.40±3.75)次、(35.60±4.99)次均显著低于NS组(40.40±5.04)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山药总皂苷提取工艺。方法:采用UV法和HPLC法测定山药总皂苷和薯蓣皂苷,以二1者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循环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过程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30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h,总皂苷的含量为2.174mg·g-1,薯蓣皂苷的含量为0.790mg·g-1。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山药总皂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蒺藜呋甾皂苷、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蒺藜呋甾皂苷、总黄酮含量及其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树脂富集纯化蒺藜呋甾皂苷和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纯化最优工艺条件:上样量为0.4g/mL,树脂径高比为1∶8,4BV水以2mL/min流速洗脱,分别用5BV50%乙醇、2BV/h 70%乙醇洗脱.D101树脂纯化后蒺藜呋甾皂苷纯度由22.59%提高到53.54%,增加了1.37倍;总黄酮的纯度由12.46%提高到32.11%,增加了1.58倍.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蒺藜呋甾皂苷和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15.
三七皂苷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三七皂苷的积累规律 ,为确定三七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定点采集三七样品 ,分析三七总皂苷和主要单体皂苷含量。结果 :4~7月三七皂苷含量减少 ,8~12月 ,三七皂苷含量增加。结论 :10~12月为三七最佳采收期 ,与传统确定的采收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苦瓜中总皂苷的比色法含量测定方法,定量分析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苦瓜干料中的苦瓜皂苷。用液液萃取法去除杂质,纯化苦瓜提取液。然后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比色体系,优化体系参数,确定标准曲线性范围、准确度、加样回收率并测定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经验证标准曲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加样回收率高且稳定,可用于苦瓜中总皂苷的测定。测得江苏苦瓜中的总皂苷含量为3.1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苦瓜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纯化穿山龙总皂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纯化穿山龙总皂苷的工艺。方法:以洗脱所得总固物的量及总固物中穿山龙总皂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树脂型号、洗脱溶剂用量等工艺条件与药材-树脂比例、色谱柱径高比、洗脱流速、收集洗脱液的量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为药材-树脂(1:2),色谱柱径高比1:13,收集8BV洗脱液的量。总固物得率为5.79%~6.27%,穿山龙总皂苷的含量为55.08%~57.79%。结论: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稳定,适合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参草通脉颗粒的质量,对其主要药味三七中的三七总皂苷优化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三七总皂苷的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三七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三七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简便易行,三七总皂苷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9.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藤梨根总皂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藤梨根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该药用部分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总皂苷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对藤梨根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UV测定总皂苷含量,检测波长547 nm。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73 min,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3;藤梨根总皂苷提取量1.67 mg·g-1,与预测值1.69 mg·g-1的偏差1.18%。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藤梨根总皂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