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0和IFN-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50例缓解期哮喘病人以及48例正常受试者血清中IL-10和IFN-γ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血清IL-10、IFN-γ水平(13.3±105pg/ml;0.32±0.13IU/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5±9.4pg/ml;0.51±0.12IU/ml;P<0.01)。IgE水平在发作用哮喘病人(178.8±90.2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8±30.3IU/ml;P<0.01),而缓解期组的IL-10、IFN-γ和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发作期病人血清IL-10和IFN-γ水平与正IgE水平呈负相关(IL-10:r=-0.4816,P<0.01;IFN-γ:r=-0.5125,P<0.01)。结论IL-10和IFN-γ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试图通过增加IL-10和IFN-γ含量来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19-32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及IL-4在人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鼻息肉组鼻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L-17,IFN-γ及IL-4表达情况.[结果]30例鼻息肉中IL-17,IFN-γ及IL-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8%±10.63%,29.54%±9.09%,50.16%±16.37%,与正常对照组5.66%±3.52%,15.51%±6.01%,5.85%±3.10%相比较,IL-17及IL-4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息肉中EOS缺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中IL-17,IL-4表达均增强,而IFN-γ呈低表达,提示鼻息肉中Th17/Th2细胞占优势,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明  刘军  张丽娟  张西莹 《现代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清白细胞介素-13、17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3、IL-17与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关系。方法对20例非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14例稳定期COPD患者、21例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CB)患者和10例正常参照者行气道激发试验。采用ELISA法测定四组受试者的血清IL-13和IL-17。结果伴有AHR的哮喘患者血清IL-13水平(53.62±8.85)pg/ml和COPD、CB患者血清IL-13水平(48.15±6.02)pg/ml均较正常人(39.99±5.95)pg/ml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IL-13与哮喘患者PC20FEV1呈负相关(r=-0.602,P<0.01),与COPD、CB患者PC20FEV1也呈负相关(r=-0.632,P<0.05)。哮喘患者血清IL-17水平(18.10±3.90)pg/ml较正常人(14.40±4.05)pg/ml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IL-17与COPD、CB和哮喘患者PC20FEV1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3与哮喘、COPD、CB患者AHR的发生相关;而血清IL-17与AHR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张颖  吴华香  朱永良 《浙江医学》2003,25(12):716-71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2(IL -2)、干扰素 -γ(IFN -γ)和新喋呤水平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的相关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活动性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IL -1、TNF -α、IL-2、IFN -γ和新喋呤水平 ,并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RA活动性指标的关系。 结果 RA患者血清IL -1、TNF-α、IL -2、IFN -γ和新喋呤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0.001) ,各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 (P<0.05) ,而IL-1、TNF -α、IL-2、IFN -γ和新喋呤与RA活动性指标均不相关 (均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1、TNF-α、IL -2、IFN -γ和新喋呤水平升高 ,推测上述细胞因子参与RA发病过程 ,但与病情活动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1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用CAP系统通过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结果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粒细胞(EOS)、IL-5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CP及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及ECP水平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小儿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3月期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小儿肺炎和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各30例,分为肺炎组和哮喘急性发作组,以及同期入托、入学体检的健康小儿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肺炎及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的IL-18、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肺炎患儿血清IL-18为(489±93)pg/L,较对照组升高;IL-12为(385±256)pg/L,较对照组升高;IL-4为(5.1±2.4)pg/L,较对照组降低;IFN-γ为(8.1±5.4)pg/L,较对照组升高.而哮喘急性发作患儿IL-18为(390±99)pg/L,较对照组升高;IL-12为(206±80)pg/L,较对照组降低;IL-4为(17.8±6.9)pg/L,较对照组升高;IFN-γ为(2.0±0.8)pg/L,较对照组下降.[结论]IL-18、IL-12参与了小儿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IL-18可能在Th0细胞向T1、Th2细胞分化中起双向调节作用,在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熏PBMCs)中核因子κB(NF鄄κB)活性及血浆IL鄄4、IL鄄5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法穴EMSA雪测定了22例发作期患者(哮喘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PBMCs中NF鄄κB活性,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穴ELISA雪测定了血浆IL鄄4、IL鄄5水平。结果:哮喘组NF鄄κB活性(0.817±0.062)显著高于COPD组(0.757±0.051)、对照组(0.727±0.073)(P<0.01);哮喘组血浆IL鄄4(27.641±5.099)、IL鄄5(29.062±5.85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鄄4(19.979±5.5710)、IL鄄5(20.476±5.517)(P<0.01);哮喘组NF鄄κB活性与血浆IL鄄4、IL鄄5水平呈正相关(r=0.599,r=0.654,P<0.01)。结论:通过抑制NF鄄κB活性下调IL鄄4和IL鄄5的表达,能在较高的水平上调控产生炎性因子的总体环节,更有效地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11.
IL-9和IL-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9(IL-9)和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性粒细胞(EOS)、IL-5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 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和IL-5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分析其与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关系,探讨IL-2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血浆IgE水平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46)和IgE正常组(n=32);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另外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IL-22、IgE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NO,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FEV1和FENO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IL-22水平与IgE、FEV1和FE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者外周血血浆IL-22和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临床缓解期患者IL-22和FENO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浆IL-22水平高于IgE正常组(P<0.05)。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IL-22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r=-0.3653,P<0.05;r=-0.2672,P<0.05),与FENO无相关关系(r=0.0119,P>0.05;r=0.0598,P>0.05)。结论:IL-22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并可能加剧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老年哮喘患者1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化痰、抗感染及静脉注射氨茶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 mg+2 m L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IL-2、IL-5、IFN-γ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峰值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血清IL-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IL-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EF、FEV1、FEV1/FVC及血清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IL-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显著提高老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这可能与布地奈德能调节Th1/Th2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在气道内浸润,伴有气道上皮细胞脱落以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细胞因子在慢性炎症的发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CK)网络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最近资料表明,哮喘发病时IL-4、IL-5、IL-8、IFN-α、IL-10、与可溶性粘分子均升高,而γ干扰素(IFN-γ),IL-2等均有降低,IL-4,IFN-γ和IgE的水平升高有直接关系。而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血清中IgE增高,而IL-4、IFN-γ是哮喘患者血清中IgE浓度的一对重要调节因子,对B细胞合成IgE有上调与下调两方面的作用,并且IL-4、IFN-γ与TH1与TH2的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网络中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h1型细胞因子在先兆子痫中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15例先兆子痫患者及 15例正常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orcell,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γ干扰素 (IFN γ)产生水平。结果 :先兆子痫患者IL 2 (2 79.0± 12 3.7pg/ml)及IFNγ(46 6 .9± 16 5 .4 ) pg/ml水平升高差异非常显著 ,均为P <0 .0 0 1;两者成显著正相关 ,r为 0 .6 2 6 ,P <0 .0 1;且IL 2与IFNγ产生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6 19及 0 .6 5 9,均为P <0 .0 1。结论 :先兆子痫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亢进 ,且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瘦素(1eptin)在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瘦素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 IFN-γ和1eptin,同时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按GINA方案进行分级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取静脉血测IL-4、 IFN-γ和1epti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治疗后血清IFN-γ和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05)。同样,治疗后血清lept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 <0.05)。此外,治疗前 leptin水平与IFN-γ/IL-4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直线相关(r=0.749, P =0.05);治疗后 leptin水平与IFN-γ/IL-4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同样直线相关(r=0.745, P =0.013)。【结论】血浆leptin水平和Th1/Th2细胞因子间的存在正相关,和哮喘儿童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可能参与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0(IL-2、10),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28例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产生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了NOI、L-2、和TNF-α的水平,并研究了重组人IL-10(rhIL-10)对PBMC体外诱生NOI、L-2、和TNF-α的调节作用。结果:(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及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10水平均比正常儿低(P<0.05);(2)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及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NO水平均升高(P<0.05~0.01),而在缓解期恢复正常(P>0.05);(3)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2和TNF-α水平升高(P均<0.01);(4)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PBMC在PHA刺激下产生IL-10水平与IL-2和TNF-α呈负相关(r=-0.319,P>0.05);(5)IL-10能明显抑制PHA刺激的哮喘患儿PBMC诱生NOI、L-2和TNF-α,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哮喘发作时IL-10分泌及释放减少,NOI、L-2和TNF-α升高,rhIL-10对PHA刺激的哮喘患儿PBMC体外诱生NOI、L-2和TNF-α呈负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变化.方法 AECOPD诱导痰液中IL-8及IL-16水平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液中IL-8及IL-1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时照组的水平(P<0.001),AECOPD患者诱导痰液中IL-8水平与FEVI呈负相关(r=-73,P<0.05),IL-16水平也与FEV1呈负相关(r=-0.54,P<0.05).结论 IL-8及IL-16均参与了AECOPD气管炎症发病过程,其中IL-8所起作用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硫化氢(H2S)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135例支气管哮喘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出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病情将其分为哮喘缓解期(A组)35例,轻度急性发作期(B组)25例,中度急性发作期(C组)25例,重度急性发作期(D组)20例以及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各组H2S水平及血清IL-35,同时对各组痰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并检测各组肺功能。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H2S水平分别为(74.32±12.58)μmol/L、(57.22±12.45)μmol/L、(54.18±6.23)μmol/L、(42.32±5.12)μmol/L及(34.12±2.18)μmol/L;B、C、D组患者血浆H2S水平显著低于A组及对照组(P<0.05),而D组患者显著低于B、C组(P<0.05)。B、C、D组血清IL-35水平分别为(275.6±34.5)pg/mL、(215.2±75.2)pg/mL、(158.2±43.6)pg/mL,低于A组(386.5±115.6)pg/mL及对照组(391.2±12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发作期患者H2S水平与IL-35(r=0.412,P=0.002)、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FEV1)(r=0.351,P=0.010)、PEF占预计值百分比(r=0.337,P=0.024)、FEV1与用力呼吸肺活师(FVC)的比值(r=0.411,P=0.015)呈正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r=-0.310,P=0.012)、嗜酸粒细胞百分比(r=-0.362,P=0.021)呈负相关。结论随着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血浆中H2S水平及血清IL-35显著下降,且H2S与血清IL-35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志军  钱惠江 《广西医学》2011,33(6):711-712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0、INF-γ及IgE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5例(哮喘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18例作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IL-4、IL-10、INF-γ及IgE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