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资 料 患者,男性,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酸痛伴左下肢麻木、无力,症状反复出现,左下肢肌力逐渐减退,于外院行MRI检查提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未予治疗.入院查体: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左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拇趾背伸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肌力3级,双侧"4"字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2.
某某,女,弃婴,1岁7个月,康复号022号。1997年3月27日初诊。双下肢软瘫,呈双手支地蛙式坐位.不能站立和行走,检查智力及语言发育未见异常;双下肢肌肉松弛,弹性较差,肌张力低下,其中右下肢胭绳肌、股骨前肌和小腿三头肌肌力均1级.左下肢肌肌力1级,其余肌群未见肌肉收缩;被动屈伸双下肢各关节毫无阻抗,双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在被动运动时幅度明显超过正常范围。T;l-I,4向左侧稍凸出,坐位时有轻度脊柱左侧弯曲。X片显示脊柱各关节无异常。彩超提示左腰椎旁肌层稍增厚,其它无异常。感觉对称存在.右下腹壁反射可引出,其余腹…  相似文献   

3.
病例女,53岁,因间断多关节疼痛伴僵硬1月余,加重伴左下肢肿胀10余天入院。查体:T36.5,BP110/80mmHg,肥胖体态。心肺无异常。左下肢中度可凹陷性水肿,左下肢橡皮样水肿。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显示:左小腿肌组织内低回声,考虑肌间静脉血栓,双小腿皮下淋巴水肿。临床经抗炎、改善循环、溶栓、理疗、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肿胀稍有减轻,但疼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5岁。左小腿外伤后4年出现疼痛、肿胀,经消炎治疗后缓解。半年前左小腿又开始反复肿胀、疼痛,消炎治疗无效。查体:左小腿增粗,足部水肿,腓肠肌变硬,压痛不明显,超声检查:左小腿腓肠肌内可见106mm×52m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包膜完整,中心可见多个强回声斑块,后方伴声影,边缘可测及动脉血流信号,与骨骼界限清楚(图1)。超声诊断:左小腿实性占位合并钙化(性质待查)。X-线诊断:左小腿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后经手术证实。讨论骨化性肌炎是由于肌肉血肿形成异位骨化的一种疾病。一般靠X-线诊断。外伤病史,结合超声图像中肌层内可见局限性低回…  相似文献   

5.
彭民  沈继斌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4):F003-F003
患者,男,29岁,因突发左侧剧烈胸痛,胸闷,呼吸困难2小时收治入院。既往无呼吸、循环系统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110次/分,血压17/10Kpa,急性病容,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及湿性罗音,余肺正常,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小腿明显肿胀,压痛明显。追问患者有浴后踩踏按摩后致双下肢肿胀7天病史。辅助检查:心电图呈S_ⅠQ_ⅢT_Ⅲ(Ⅰ导联呈Rs波,s波深3mv,Ⅲ导联呈QR型,Ⅲ、V1导联T波倒置),特征性改变;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9.4%;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检测,双下肢腘静脉、股静脉管腔内有多处无回声和低回声光团,以左侧为主,大小不等;在腘静脉和股静脉管腔内可测及少量血流信号,并见血流信号充填缺损,远端加压后血流信号无明显增多,提示双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以左侧为主(见图1)。胸部CT检查提示左下肺肺不张;肺动脉造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63岁, 1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无力、变细, 继而右下肢也出现同样症状, 随后双上肢抬举费力, 右上肢近端肌肉萎缩, 入院前出现吞咽困难。既往腰椎间盘突出5年、颈椎间盘突出1年, 家族史阴性。入院查体:行走呈鸭步。双上肢肌力:肩外展:左侧3级, 右侧2级;屈肘:左侧4+级, 右侧4-级;伸肘:左侧4级, 右侧3级;余正常。双下肢肌力:屈髋:左侧3级, 右侧3级;屈膝:左侧4级, 右侧5级;伸膝:左侧4+级, 右侧4+级;余正常。右上肢近端肌肉及左下肢肌肉明显萎缩, 双侧翼状肩。全身肌肉无压痛。病理征(-)。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137 U/L(参考值38~174 U/L), 乳酸脱氢酶(LDH)258 U/L(参考值91~245 U/L);甲状腺功能六项正常;风湿系列正常;血生化:球蛋白43.7 g/L(参考值20~40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游离L轻链阳性;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血清蛋白电泳阴性;心脏超声、脑动脉超声、颈部超声均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条索影;磁共振成像(MRI):双侧股前肌群、股内侧肌群、股后肌群对称性略萎缩, 双侧小腿周围肌肉, 包括外侧肌群及后部肌群对称性略萎缩, 双侧盆腔周围臀区肌群、髂区肌群及股前肌群对称性轻度萎缩。骨髓象:浆细胞占1%, 形态大致正常。骨髓流式细胞术未见异常浆细胞。肌电图:双侧股四头肌、肱二头肌、左侧三角肌静息下可见不同程度正尖样波或纤颤样波, 部分肌肉可见窄小电位、左侧腓肠肌可见少量宽大电位, 部分所检肌呈肌源性损害+自发电位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女,63岁,因“突发腰部麻木不适感伴双下肢麻木1月,加重伴左下肢活动不灵2天”就诊。神经科查体:左下肢肌力及肌张力减弱,左侧膝反射增强,左侧Babinski征可疑阳性。既往史:白细胞减低病史10余年。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白细胞2.64×109L-1,血红蛋白100 g/L,淋巴细胞0.73×109L-1,余均为阴性;(2)风湿免疫指标:ANA 1∶3 200+阳性、SM抗体弱阳性、ds-DNA抗体357.08 IU/mL、抗β2糖蛋白1Ig G抗体118.6 CU;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女,32岁。因双小腿肿胀3天急诊以“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收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肿胀伴酸痛、行走乏力。查体:双小腿肿胀,皮色深,皮温凉,皮肤张力高,右侧近足靴处皮肤有明显淤血斑,Homan征及腓肠肌压痛阳性。左侧髌骨下10 cm处小腿周径为50 cm,右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9岁,因反复胸腰部酸痛13年余,加重伴小便不畅、双下肢麻木3d入院。查体:患者消瘦,双下肢明显萎缩。胸椎及腰椎棘突多处有压痛、叩击痛,尤以T8、T9、T10、T11压痛明显,右下肢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入院期间体温36.3~37.9℃。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1.1×109/L,中性粒细胞16.7×109/L,血沉41mm/1h,人血白蛋白31.1g/L,甲胎蛋白、癌胚抗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1岁,主因"左下肢肿胀疼痛3d"收入院。查体:双下肢胫前凹陷性水肿,皮色皮温可,左腓肠肌压痛。CDFI证实:左股总静脉、双侧腘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提示双侧肺动脉多发栓塞。入院诊断为双下肢急  相似文献   

11.
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态下肢肌的表面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肌肉的生物电活动是人体的能动部分,可反映人体运动的功能。目的:观察和分析正常青年人在自然步态中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方法:采用美国NORAXON公司生产的TELEMYO2400RG2表面肌电图仪对30例正常青年人在平地自然行走时,其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进行测试,分析在正常步态中受试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正常青年人平地自然步行中,其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的肌电随步态周期呈活动与静止周期性变化,左右侧同名肌肉交替活动;平均肌电振幅、平均肌电积分、平均频率、中位频率值最大的是腓肠肌内侧,其余由大到小依次是胫前肌,股二头肌,股直肌,右左腿分布规律一致;右侧腓肠肌内侧平均肌电振幅、平均频率、中位频率值均明显低于左侧(P<0.05);受试肌的时域、频域值波动在一定范围。提示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态中下肢肌群肌电活动呈节律性和右左侧交替活动;在受试肌中腓肠肌内侧的肌电活动最强;腓肠肌内侧的肌电活动存在着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轻度差别;下肢肌肌电活动的时域、频域值在一定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12.
左侧巨大腘窝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64岁,因发现左小腿肿胀3月余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小腿肿胀,局部无红肿疼痛,无活动障碍,当时未予重视,未行治疗,后发现左小腿肿胀越来越重,尤其在长时间行走后,酸胀感明显.于是去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提示:左小腿囊性团块,15 cm×6 cm;MRI检查提示:左小腿腓肠肌内侧囊实性占位.以左小腿肿块收入院.患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8年.  相似文献   

13.
患者1:女,46岁.乳腺肿物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为行第九次化疗于2006年3月9日入院.查体:体温最高38.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6.8×109/L.给予COMP化疗方案,无不适.3月26日主诉双下肢小腿疼痛,以左侧为著,无肢体肿胀,无色泽变化,应用止痛药效果不佳且疼痛加剧.查体发现左踝及胫前皮下气肿,左下肢肿胀发硬,皮温高,有捻发音,渐出现血疱且面积逐渐扩大,肿胀平面迅速上移,扩展至膝,呈青紫色(图略),临床怀疑气性坏疽.静点甲硝唑、克林霉素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采用足踝环转运动,双下肢比目鱼肌与腓肠肌手法按摩等以强化小腿肌泵运动。结果:观察组重点采用被动及主动足踝环转运动,双下肢比目鱼肌与腓肠肌手法按摩等强化小腿肌泵运动的措施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小腿肌泵运动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36岁。因左小腿肿胀疼痛 6 d就诊。患者6 d前与人碰撞后左小腿肿胀疼痛。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5 d无效 ,且症状逐渐加重。查体 :左小腿广泛性肿粗 ,浅静脉扩张 ,皮色暗红 ,皮温高 ,皮下有片状瘀斑 ,腓肠肌饱满紧韧 ,压痛明显 ,霍曼氏征阳性。彩超显示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孕1产0,因"停经36周,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10年5月30日收入院.孕期未行常规产科检查,怀孕4个月发现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尿蛋白(+++),曾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查体:双下肢、双脚及腹部妊娠纹处皮肤水肿明显,右下肢肿胀较左下肢明显,均为凹陷性水肿,左下肢皮肤破溃...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因左小腿外伤后肿痛、伤口流血、活动受限4 h入院。查体:T 36.3℃,脉搏8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10/80 mmHg,意识清楚,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无胸腹部病史。专科检查:患处肢体沾有大量尘土,左小腿中、下段及足部明显肿胀,皮下瘀斑,并见一长约0.5 cm皮肤伤口,有少许暗红色血液流出。左小腿下段触痛明显,可触及明显骨擦感,闻及骨擦音。X线检查:左踝关节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女,14岁。因左下肢疼痛1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以肌肉压痛为主,剧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7个月前发现左下肢周径变细,伴跛行、下蹲费力,无肌肉跳动、肢体麻木。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正常,腰椎MR I示“腰3~骶5椎间盘膨出”,经治疗无效,转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左下肢远端肌力Ⅴ-级,左小腿肌萎缩,腓肠肌压痛,未触及包块。余肢体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医技检查:血、尿、粪常规及生化、红细胞沉降率、肌红蛋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6岁,因左小腿肿胀2个月伴皮肤破溃高热20天入院.外科检查:左小腿高度凹陷性水肿,外侧皮肤散在数枚核桃大小溃疡面,可见黑痂附着,少量渗血,周边发红,皮温较对侧高,无明显压痛,左小腿后侧肌肉质硬.骨髓检查无异常.X线平片未见左胫腓骨骨膜浸润.MRI平扫所见:左侧比目鱼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呈梭形明显肿胀,以比目鱼肌为著;其中比目鱼肌内侧肌束信号呈最高(图1、2).上述肌间隙清晰,但较正常变窄,脂肪间隙尚存在,肌内可见流空的血管.Gd-DTPA增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比目鱼肌中度不均匀强化(图3).诊断为左小腿部分伸肌群占位,淋巴瘤可能性大.活检病理:鼻外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57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3年,加重10 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肝硬化、高血压病、痛风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2℃,心率82次/min,呼吸频率14次/min,收缩压134 mm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3 mm Hg,意识清楚,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左侧较右侧明显,左侧膝关节红肿,伴皮温升高,有轻微压痛,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29×10-9/L,肌酐228μmol/L,葡萄糖16.1 mmol/L,C反应蛋白68.73 mg/L。患者入院后行血液透析治疗5 d后双下肢水肿减轻,但左侧膝关节及小腿持续肿痛,行左侧膝关节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左侧小腿后外侧皮下脂肪层增厚肿胀,内见条状无回声,皮下脂肪层与肌层间见片状低回声区,部分低回声区内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