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泄浊降酸方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别嘌呤醇口服,治疗组37例给予泄浊降酸方和别嘌呤醇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降酸方能降低尿酸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1个月后进行总有效率、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的评估。结果:中西医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方面,中西医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联合别嘌醇治疗脾肾气虚兼湿热内蕴型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气虚兼湿热内蕴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别嘌醇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降尿酸方。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基-β-D氨基葡糖苷酶、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尿酸、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基-β-D氨基葡糖苷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尿酸方联合别嘌醇治疗脾肾气虚兼湿热内蕴型尿酸性肾病,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还可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修复功能,降低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益肾泄浊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7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肾泄浊汤,观察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能改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以中药加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以别嘌呤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尿蛋白、尿系列微量蛋白、血脂及血液粘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56%的总有效率(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肾功能,降低血尿酸、蛋白尿和尿系列微量蛋白,改善血脂代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泻浊汤合别嘌呤醇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泻浊汤加别嘌呤醇治疗组(32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能降低血尿酸,但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泻浊汤合别嘌呤醇治疗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何氏养肾方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何氏养肾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别嘌醇片和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 33%,对照组为75.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血尿酸、尿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尿β2微球蛋白、血胱抑素C、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何氏养肾方不但能治疗尿酸性肾病,还可预防尿酸性肾病向肾衰竭发展,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味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健脾益肾方与别嘌呤醇联用对慢性尿酸性肾病(CUNA)患者蛋白尿、肾功能、血脂影响。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加味健脾益肾方,每日1剂,别嘌呤醇100mg,每日2次;对照组45例仅予别嘌呤醇100mg,每日2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查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结果加味健脾益肾方与别嘌呤醇联用能显著降低血尿酸、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及血脂水平。结论健脾益肾方与别嘌呤醇联用能有效地治疗CUNA,同时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痛风肾病1号方联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CUAN)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用痛风肾病1号方加别嘌呤醇治疗,对照组43例用别嘌呤醇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74%,对照组62.7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血尿酸均降低,但治疗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血脂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痛风肾病1号方联合别嘌呤醇治疗CUA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尿酸方联合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功能不全伴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予降尿酸方联合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尿酸(UA)、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 (Cys-C)水平变化以及痛风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P﹤0.05)。结论:采用降尿酸方联合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痛风患者疗效较好,在降低血尿酸水平、保护肾脏功能方面与常规剂量非布司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降尿酸合剂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复方降尿酸合剂(15mL/次,每日3次),对照组则服用苯溴马隆(50mg/次,每日1次),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s-CRP、Cys-C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TC、hs-CRP、Cys-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尿酸合剂与苯溴马隆均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而复方降尿酸合剂还能较好地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从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肾康颗粒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康颗粒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康颗粒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疗程为3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水平,评估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SCr、BUN、UA、血β_2-MG、尿β_2-MG水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SCr、BUN、UA、血β_2-MG、尿β_2-M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异常2例,腹胀腹泻1例;对照组发生大便异常1例,腹胀腹泻2例,2组不良件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颗粒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显著,能降低尿酸,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降尿酸方对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造模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和降尿酸方组。正常组灌胃2 mL/d灭菌蒸馏水,2次/d,模型组采用上午氧嗪酸钾1 500 mg/(kg·d)联合腺嘌呤100 mg/(kg·d)灌胃,下午2 mL/d灭菌蒸馏水4周诱导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别嘌醇组,降尿酸方组,上午与模型组相同。下午别嘌醇组给予大鼠灌胃2.5 mg/100 g剂量别嘌醇灌胃,降尿酸方组给予大鼠灌胃1.6 g/(100 g·mL)剂量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检测血肌酐(Scr)、血尿酸(SUA)、尿素氮(BUN)。观察肾功能,电镜观察肾脏内皮病变,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PCR)检测eNOS mRNA,ET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NOS、E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cr、SUA、BUN显著升高(P<0.05),电镜显示肾脏内皮细胞损伤严重。肾组织eNOS mRNA的表达降低(P<0.05)。肾组织ET mRNA的表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NOS表达下降,ET-1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别嘌醇组和降尿酸方组Scr、SUA、BUN降低(P<0.05),电镜显示大鼠肾脏内皮损伤改善,肾组织eNOS mRNA的表达升高(P<0.05)。肾组织ET mRNA的表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NOS表达升高,ET-1表达下降。结论:降尿酸方通过促进eNOS基因的表达,抑制ET基因的表达改善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内皮功能,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酸性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复方萆薢汤组(n=24)与别嘌呤醇组(n=22)。复方萆薢汤组予复方萆薢汤治疗,别嘌呤醇组予别嘌呤醇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于采血前24小时留取2组患者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定量。结果:复方萆薢汤组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改善明显(P<0.05),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复方萆薢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提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通痹汤配合西药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中药补。肾通痹汤加西药别嘌呤醇。对照组30例单纯用西药别嘌呤醇治疗,两组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3.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马丽丽  周攀  陈宁  孙佩佩 《新中医》2023,55(17):128-132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尿酸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组和百令胶囊组各34例。其中非布司他组单纯予以西药非布司他治疗,百令胶囊组在非布司他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百令胶囊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非布司他组76.47%(P<0.05)。治疗前,2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UA、BUN、SCr水平均下降(P<0.05),且百令胶囊组低于非布司他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下降(P<0.05),且百令胶囊组低于非布司他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伴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伴肾功能不全64例治疗前后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脂的变化。结果:中药益肾化瘀降浊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尿蛋白、尿微量蛋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结论:益肾化瘀降浊法对慢性尿酸性肾病伴肾功能不全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威草胶囊联合非布司他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低嘌呤饮食控制,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及非布司他口服降尿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威草胶囊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检测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沉降率(ESR)、尿酸(SUA)、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统计2组治疗8周后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hsCRP、Hcy、SUA、BUN、SCr水平及ES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时间点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威草胶囊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尿酸性肾病既可减轻炎症反应,又可降低尿酸水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维普数据库(1989—2011年)、万方数据库(1989—2011年)、中国知识期刊网(1989—2011年)、MEDLINE(1989—2011年),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优势比(比值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有22项,共1 500例患者。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够高,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相比,其对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tata软件进行Begg秩相关检验和Egger线性回归法检测漏斗图基本对称,说明无明显发表性偏倚。结论 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用西药治疗原发性尿酸性肾病更为有效,但所纳入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尚不够高,最终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味三妙散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三妙散,疗程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蛋白(Pro)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RBC);尿β2 微球蛋白(β2-M)、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水平的变化。 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41/47),对照组为61.7%(21/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尿Pro、尿RBC排泄率、尿β2-M、尿NAG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仅尿RBC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SUA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Cr、BUN亦明显改善(P<0.01)。 结论 加味三妙散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不仅能明显降低SUA,而且能减轻蛋白尿、血尿,降低尿β2-M、尿NAG,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