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5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MMC)2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2周BCG120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3周MMC,术后4周BCG,依次类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以后改为1月灌注1次,后改为3月1次,最后为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月至4年,平均2.4年,肿瘤复发率为5.55%。结论:卡介苗与丝裂霉素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延长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李永廉 《中国医刊》2001,36(12):30-31
目的:总结和评价噻替哌、丝裂霉素行膀胱肿瘤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交替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膀胱部分切除后,术中行膀胱周围粘膜下多点注射,膀胱内术后每周1次,灌注8周后改每月1次。结果:随访5年,术后复发率为16.4%。结论:噻替哌,丝裂霉素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交替灌注可提高治愈率,预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更佳膀胱内灌注方案。方法:将4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浅表性膀胱癌分为两组:A组(21例)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加卡介苗素,B组(21例)膀胱内单纯灌注丝裂霉素。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2-28个月,A组复发1例,复发率4.8%,B组复发7例,复发率33.3%,两组复发率的并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护理要点. 方法 对22例膀胱.恶性肿瘤术后1~2周即可开始灌注,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术后4周开始灌注.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治疗1-2年. 结论 膀胱癌具有多发、易发、复发的病理特点,在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要正确的实施观察和护理,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37例浅表性膀胱肿瘤一次切除无再次复发,9例随访分别于1年内再次复发,5例2年内再次复发,1例二年内复发三次。均再行TURBT并继续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C)与卡介苗(BCG)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MMC20 m加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第2周BCG 100 mg加生理盐水40 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检;以后改为1个月灌注1次、3个月1次和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个月至58个月,平均4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7.14%。结论:丝裂霉素C与卡介苗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2 3 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2 0例 ,用丝裂霉素C 8~ 10mg加生理盐水 60~ 80ml行术中粘膜下注射 ,然后用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 ;B组 116例 ,丝裂霉素C10mg加生理盐水 3 0ml行术后膀胱内灌注。每周 1次 ,8次后改为每月 1次 ,连续 2年半以上。结果 随访 6个月~ 6年 ,A组复发 12例 ,复发率为 10 .0 % ;B组复发 43例 ,复发率为 3 7.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4.18,P <0 .0 1。结论 丝裂霉素C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新型免疫毒素BDI- 1-PEA膀胱灌注 ,探讨其对预防人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1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 10 0倍半细胞致死剂量浓度 (1× 10 - 7mol L)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BDI- 1-PEA5 0ml行膀胱内灌注 ,药物在膀胱内保留 1h后排出 ,每周灌注 2次 ,10次为一疗程。同期随机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丝裂霉素 2 0mg膀胱灌注作为对照 ,每周灌注 1次 ,8次后改为每月 1次 ,10次为 1疗程。每 3个月复查膀胱镜或B超检查。结果 免疫毒素组用药后随访 7~ 16个月 ,平均 12个月 ;12例病人均无复发 ,多次膀胱镜检查未见异常。丝裂霉素组随访 9~ 15个月 ,平均 11个月 ;2例复发。结论 免疫毒素BDI- 1-PEA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于凤华 《中外医疗》2009,28(4):84-84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4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2次。结果随访6~48个月,其中3年以上无复发52例。结论丝裂霉素用于膀胱灌注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丝裂霉素C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其中,丝裂霉素C组用丝裂霉素C 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膀胱灌注2 h;吡柔比星组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注射液30 ml,膀胱灌注30 min;两组均术后每周1次,共8次;再每月1次,至手术后24个月。观察2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患者均随访24个月,其中丝裂霉素C组复发率为14.3%,吡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肿瘤进展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2.0%,吡柔比星组为38.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全身药物反应。结论:丝裂霉素C和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相似,两者均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1.
本组 2 9例均经过病理检验 ,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作肿瘤局部或膀胱部分切除后二周开始交替灌注顺铂和丝裂霉素 C,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灌注后定期复查随访 (平均随访 2 8月 ) ,仅一例复发。顺铂和丝裂霉素 C交替膀胱灌注 ,能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接受保留膀胱术式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2例接受小剂量丝裂霉素素C(4mg/次)膀胱灌注治疗,42例接受标准荆量(40mg/次)膀胱灌注治疗。随访时间5年。结果两组术后5年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小剂量膀胱灌注疗法并发症远少于后者。结论小荆量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同时减少了细胞毒性药物膀胱灌注的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4例表浅性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术后1~2周应用丝裂霉素4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每月1次,至术后1年。观察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7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6个月。其中54例治愈,有效率73%,20例复发,复发率27%。第1组3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有效率72.7%(24/33),复发率27.3%(9/33),不良反应发生率24.2%(8/33);第2组4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有效率73.2%(30/41),复发率26.8%(11/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41)。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结论应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用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对45例膀胱癌术后定期门诊行膀胱化疗,并进行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定期行膀胱灌注共45例患者,男40例、女5例,年龄45~70岁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2例用丝裂霉素行膀胱内灌注,3例用吡柔比星,其中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或下腹不适,1例复发.方法:每次用丝裂霉素20 mg+生理盐水20 ml或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50 ml经导尿管注入膀胱,每周1次连续8次,然后两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总疗程为1年,灌注期间3个月做膀胱镜1次,1年后改为6个月,至术后2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耽炎的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术后l周开始进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总疗程24次,时间10.5月。结果:25例患者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注,随诊4~48个月。治愈22例,症状无好转3例。1例术后原位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癌变.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电切术(TURBT)后用丝裂霉素C(MCC)做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对72例膀胱癌患者行电切术后加膀胱灌注MCC治疗,20mg每周1次,共8次。结果72例患者跟踪2年。有8例在1年内非原来位置再发。再次经电切治疗缓解,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表浅性及浸润程度不深的膀胱癌,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手术电切后膀胱药物灌注治疗,MCC是首选。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02-904
目的:对比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使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两种药物定期灌注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并且行TUR-Bt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丝裂霉素组、吡柔比星组,每组各21例。吡柔比星组术后使用30mg吡柔比星定期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组术后使用20mg丝裂霉素定期灌注肿瘤。观察两组复发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48个月,期间共有3例患者失访,随访3年期间吡柔比星组共复发8例,复发率40.00%,丝裂霉素组共复发15例,复发率71.43%,3年总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灌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膀胱刺激症状、恶心、胸闷、心悸、尿道狭窄等最为常见,其中吡柔比星组发生14例次,丝裂霉素组发生2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给予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两种药物进行定期灌注化疗,两种药物均能起到一定的预防肿瘤复发作用,但以吡柔比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谭文波  王杰  杨多  李仕堂 《四川医学》2005,26(7):767-768
目的观察膀胱癌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丝裂霉素40mg和BCG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内灌注。各灌注6次。以后每间隔2个月灌注1次,持续1年。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6个月。肿瘤复塞率为10.4%。结论丝裂霉素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 +化疗预防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2 3例肌层侵犯的浸润性膀胱移性细胞癌保存膀胱术后在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基础上行放射治疗 (研究组 ) ,照射平均剂量为 51 4 8± 462cGy。以 2 9例同期同样病变行保存膀胱术后单纯丝裂霉素规则膀胱灌注化疗的为对照 (对照组 )。所有病例随访 3年以上 ,平均随访 41 6个月 ( 3 6-60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 3年盆腔复发率为 1 7 4%和 44 8% (P =0 0 3 6) ;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 1 7 4和 2 4 1 %(P =0 554 )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8%和 86 2 % (P =0 670 )。研究组除 2例因放射性膀胱炎分别中断 3d和 1周后继续治疗外 ,其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 保存膀胱术后放射 +化疗治疗能有效降低肌层肌层侵犯浸润性膀胱癌盆腔复发率 ,且是膀胱癌保膀胱术后理想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46例膀胱浅表性肿瘤术后患者于术后1周开始接受THP治疗,每次30mg,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8个月为一疗程。结果:其中43例随诊平均21.5个月,1年无瘤期81.2%,2年为75%,3年为69.3%。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