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及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eukocyte Asso-ciated Ig-like Receptor,LAI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浸润癌患者45例(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Ш级(CINШ组)患者42例临床资料,并以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型活性;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表面跨膜型受体LAIR-1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CD4+T细胞在CD3+T细胞中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Ⅲ组(P<0.05),宫颈浸润癌组LAIR-1在T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NⅢ组LAIR-1在CD4+T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Ⅲ~Ⅳ期宫颈癌患者LAIR-1在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t=2.4094,P<0.05)。结论 CD4+T细胞比例的上升和LAIR-1表达改变了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影响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载量水平变化及对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3组的 HIV RNA、HBV DNA、HCV RNA、CD4+ T淋巴细胞频数、CD8+ T淋巴细胞频数、CD4/CD8比值,并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与HIV RNA的关系,HBV DNA/HCV RNA与HIV RNA、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 T 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8+ 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单纯感染组、HIV/HBV合并感染组及 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CD8与各自组的HIV RNA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感染 HBV后,HIV/AIDS患者T细胞的数量下降更明显,致HIV RNA、HBV DNA高载量,加速了 HIV病情进展;感染 HBV后CD4+ T细胞的数量下降比感染HCV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及全身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271例,进行液基细胞学(TCT)、HPV-DNA和阴道镜下病理检查,同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HPV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1)。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CD3+T细胞比例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且SCC组与宫颈炎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D8+T细胞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CINⅡ、CINⅢ、SCC组与宫颈炎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CC及CINⅠ、CINⅡ、CINⅢ组CD19+B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K细胞比例的差异与宫颈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进展逐渐递增。结论宫颈病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亚群偏移,可能与HPV病毒逃避免疫监视有关,了解这一变化可为免疫治疗干预癌前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黄志欣  廖莳  杜敏  吴秀霞 《吉林医学》2010,31(31):5482-5484
目的:探讨宫颈癌(ICC)及癌前病变(CIN)患者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浸润癌(ICC)、8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Ⅱ、Ⅲ)和21例正常宫颈上皮(NCE)LCT标本中T淋巴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CD20)、NK细胞(CD57)的表达情况。结果:NCE、CINⅠ、CINⅡ、CINⅢ及ICC组中CD4阳性率分别为33.3%、32.0%、23.3%、16.7%及16.7%,随病变进展CD4阳性率逐渐下降。NCE、CINⅠ、CINⅡ、CINⅢ及ICC组中CD8阳性率分别为19.0%、16.0%、16.7%、23.3%及23.3%,随病变进展CD8阳性率逐渐升高。CD20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CE、CINⅠ、CINⅡ、CINⅢ及ICC组中CD57阳性率分别为23.8%、24.0%、23.3%、、16.7%,20.0%,随病变进展CD57阳性率下降。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局部以细胞免疫为主,随病变进展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DD基因表达量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INIII患者20例;宫颈癌患者20例;健康妇女20例。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组织中IDO 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s数量。【结果】宫颈浸润癌、宫颈原位癌组织中IDO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宫颈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降低,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显著增高(P〈0.05)。宫颈癌组IDO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呈负相关;与CD4+CD25+Foxp3+Tregs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IDO表达增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IDO表达与肿瘤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INⅢ患者2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20例,正常宫颈健康妇女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 Foxp3+Trregs数量.[结果]宫颈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浸润组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浸润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钠、血钾和肾功能情况。方法总结280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钾、血钠和肌酐、尿素氮水平,并探讨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多见于CD4^+淋巴细胞〈200个/mm^3的患者,其发生率为19.4%和13.3%,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组。在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患者中,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0.6%(24/34)和60.7%(17/28),显著高于非低钠、低钾血症组。在280例HIV/AIDS患者中,仅发现2例肾功能异常。结论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多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者更易出现,临床医师应在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mm^3时注意患者的血钠和血钾水平;HIV感染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李秀玉  胡波  李忠新 《重庆医学》2015,(18):2477-2479
目的:研究宫颈内皮细胞瘤(CIN)皮损处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 PD‐1+ CD4+ T细胞及其转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用细胞刷从CIN患者收集宫颈淋巴细胞,并用 FACS分析这些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T regs和PD‐1+CD4+ T细胞。比较CIN消退者和未消退者之间CD4+ CD25+ FOXP3+ T regs和 PD‐1+ CD4+ T 细胞群的差异。结果宫颈淋巴细胞中CD4+CD25+ FOXP3+ T regs占11.8%,而PD‐1+CD4+ T细胞占30.3%。与未消退者组比较,CIN消退组CD4+CD25+ FOXP3+ Tregs和 PD‐1+ CD4+ T 细胞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宫颈 CD4+ CD25+ FOXP3+ Tregs的产生与CIN自发消退成负相关,表明Tregs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孟斐 《当代医学》2010,16(31):46-47
目的了解SHP-2与CD4+T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免疫机制。方法 45例宫颈癌患者,32例CIN患者,14例正常宫颈患者。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HP-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外周血CD4+T的表达。结果血液中SHP-2的表达在宫颈癌组明显高于CIN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中CD4+T的表达在宫颈癌组明显低于CIN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组SHP-2高表达,CD4+T低表达。SHP-2负调控T细胞的激活,使宫颈癌发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由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宫颈癌三个病程中细胞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低度病变,37例高度病变,宫颈癌21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16+56+的活性细胞数量及比值;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2、IFN-r和IL-10因子水平,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低度病变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CD8+、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细胞的IL-2、IFN-r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三个病程阶段之间相比较,从低度病变到高度病变再到宫颈癌整个病程中,低度病变CD16+56+细胞数量增加,从高度以上病变开始数量逐渐减低;CD4+、CD8+、CD4/CD8、IL-2、IFN-r的活性水平逐渐下降,而IL-10水平逐渐升高,三个阶段的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及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研究表明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由低度向高度病变及癌变病程中的CD4+、CD8+、CD16+56+、IL-2、IFN-r、IL-10这几项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制约,提示患者CIN与宫颈癌的病程发展与机体免疫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因子活性水平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及进展(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念1.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Richart于1967年首先提出该新名词,它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包括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一中一重)一原位癌一早期浸润癌一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CIN已被多数病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但CIN的译名尚未统一,如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上皮内肿瘤性增生等。近年有报道宫颈鳞状上皮和腺上皮均可发生上皮内瘤变(CIN和CIGN)。1.2CIN分级与转归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情况,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表达与HIV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和绝对计数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成人.15例AIDS患者和20例HIV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CD4^+琳巴细胞明显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CD4呻沐巴细胞数低于200个//mm^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高,CD4^+/CD8^+比值倒置。结论:用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冯学焘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47-848
宫颈癌前期病变,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和经组织学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Zhou LP  Shang H  Zhang ZN  Wang YN  Li GF  Shi WY  Ding H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4-2397
目的 通过对中国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标志抗原CD14及其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研究,探讨其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与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集57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及32例健康人抗凝全血,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CD4^+T淋巴细胞、CD14^+细胞及其CD69抗原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HIV-1载量。结果(1)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颗粒度SSC值为76±16,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为2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IDS组高于HIV慢性感染(HIV)组及长期不进展(LTNP)组,HIV组高于LTNP组(P〈0.05),LTN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14^+细胞比例、CD14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CD69分子在CD14^+细胞的表达率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r=-0.872,P〈0.01),与HIV-1RNA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结论中国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吞噬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上升,且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妊娠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IV/AIDS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其中具有孕期、产后(3个月内)连续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资料的有17例。结朵36例患者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743个/uL,中位数367个/uL。其中17例患者孕期CD4^+计数最小值80个/uL,最大值588个/uL,中位数313个/uL;产后(3个月内)CD4^+计数最小值139个/uL,最大值737个/uL,中位数391个/uL;孕期CD4^+/CD8^+比值最低0.13,最高0.89,中位数0.41,产后CD4^+/CD8^+比值最低0.17,最高1.2,中位数O.51。结论本组17名HIV/AIDS孕产妇孕期、产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变化为产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从CIN发展为宫颈癌约需10年.近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上升,故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重点应转移至CIN的诊断与治疗上.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广泛应用于CIN的诊断和治疗,该术式在去除病变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预防及彻底治疗宫颈癌。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内江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823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19岁)、B组(20~29岁)、C组(30—39岁)、D组(40—49岁)、E组(50—59岁)、F组(≥60岁)进行筛查,筛查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结合The Bethesda System(TBS)报告系统,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823例中宫颈癌前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CINⅡ、CINⅢ或原位癌]39例,占4.74%,早期浸润癌4例,占0.49%。其中C组癌前病变16例,早期浸润癌3例,D组癌前病变13例,早期浸润癌1例。6组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在30—49岁,并趋向于30—39岁间,应高度重视宫颈癌机会性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有效阻止宫颈癌的发生,提高广大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应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早期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106例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兰平 《中原医刊》2007,34(10):71-7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阻止其演变为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宫颈病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宫颈慢性炎症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Ⅰ56例,CINⅡ42例,CINⅢ12例,1例早期浸润癌,锥切后行子宫全切。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干净,随访无CIN复发,宫颈CIN治愈率99.3%。结论宫颈环形电切可早期诊断和治疗宫颈CIN,阻断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