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8):3957-3958
目的:探讨孕前孕期肥胖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孕前孕期肥胖孕妇278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27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观察两组孕妇的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切口感染、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孕妇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孕前孕期肥胖对产妇和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对此类孕妇应加强围产期监护,减少分娩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孕早期体重过低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过低及孕期体重增加幅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162例体重指数(BMI)<18.5的初产妇为体重过低组和377例BMI18.5~22.9的初产妇为标准体重组,进一步将体重过低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加幅度分为≥15kg和<15kg组,对比分析各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产程异常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体重过低组与标准体重组的产程时间、产程异常率、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过低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标准体重组(P<0.05),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组(P<0.05)。体重过低的初产妇孕期体重增加≥15kg其产程时间延长(P<0.01,P<0.05),产程异常率和剖宫产率高于<孕期体重增加15kg组(P<0.05),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高于<孕期体重增加15kg组(P<0.05)。结论:①孕早期体重过低可能不增加异常产程的风险;②孕早期体重过低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早产的风险;③体重过低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可导致产程异常和手术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孕期合理饮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合理饮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早孕者,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9,理想体重组:19≤BMI≤22,高体重组:BMI>22,每组按随机原则又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整个孕期指导合理饮食,对照组在整个孕期不予任何饮食指导。结果:观察组孕期平均体重增长、阴道分娩平均总产程、平均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2.09±3.37)kg、(6.82±2.56)h、(368±127)ml,对照组分别为(14.59±3.55)kg、(7.73±3.37)h、(413±138)ml,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42%、25.06%、2.64%,对照组分别为10.52%、35.01%、3.7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孕期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使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芮燕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17-5918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的变化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孕前体重指数标准分为4组,每组200例,A组为体重消瘦组,BMI<18.5;B组为体重正常组,18.5≤BMI<23;C组为体重超重组,23≤BMI<25;D组为体重肥胖组,BMI≥25。根据孕期的增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260例,为体重增加<15 kg;Ⅱ组260例,为体重增加15~20 kg;Ⅲ组280例,为体重增加>20 kg。观察和比较组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D组妊娠期糖尿病及产程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发生率与B组比较,C组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巨大儿、难产、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而上升(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胎位窘迫的发生率则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变化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增加进行适当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产妇超重和肥胖对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555例产妇作为研究作研究对象,观察产妇超重和肥胖对产妇阴道分娩的影响。结果早孕超重和肥胖者(BMI≥30)与分娩时超重和肥胖者(BMI≥30)的总产程较长,宫口扩张速度较慢,与BMI<30者相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产程异常率、剖宫产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BMI<30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超重和肥胖会对产妇阴道分娩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手术率,因此应该适当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24例,根据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3组,孕前BMI≥25者36例为孕前肥胖组;孕前BMI在17~24之间,孕期体重增加≥15 kg者150例为孕期体重过度增加组;孕前BMI在17~24之间,孕期体重增加<15 kg者38例为正常组。探讨各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及出现产科合并症的情况。结果:孕前肥胖组及孕期体重过度增加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田文琴  乔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46-3647
目的:探讨孕期肥胖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早孕时体重指数(BM I)≥25、分娩时BM I≥33为肥胖,观察肥胖孕妇的母婴并发症、新生儿体重、产程时间、难产及剖宫产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肥胖孕妇的新生儿平均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肥胖孕妇的产程比对照组明显延长,难产与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期肥胖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及难产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结合拉玛泽减痛分娩(简称减痛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母婴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在该院产科检查并分娩且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420例,均行孕期体重管理,依据孕期体重增加情况以及是否进行减痛法练习分为四组:A组125例,孕28周起坚持进行减痛法练习且孕期体重增加11.5~16.0kg;B组135例,未进行减痛法练习且孕期体重增加11.5~16.0 kg;C组65例,孕28周起坚持进行减痛法练习且孕期体重增加>16.0 kg;D组95例,未进行减痛法练习且孕期体重增加>16.0 kg,比较四组母婴结局。结果:A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与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阴道分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Ⅰ度会阴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三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另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体重管理良好的基础上联合减痛法,能够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保护会阴,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加,缩短产程,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该院建卡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检,观察组孕妇在常规产检基础上进行体重管理,持续至分娩前。对比两组孕妇分娩前BMI值,分娩产程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分娩前BMI值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儿不良结局,胎膜早破、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母体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可有效抑制孕妇BMI值的过度增加,缩短初产妇产程并优化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1~2006.1.1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24例,根据孕妇孕前体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数量分为3组,孕前BMI≥25为孕前肥胖组;产前BMI>28为产前肥胖组;孕前BMI在17~24之间,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为正常组.分别探讨各组的剖官产率、巨大儿率及出现产科合并症的情况.[结果]孕前肥胖组及产前肥胖组孕妇的剖官产率、巨大儿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肥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该院门诊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孕妇590例。孕前体重指数BMI≥25者为孕前超重组共114例,BMI<25者为对照组共476例,比较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于孕前正常体重者孕期体重增长按15 kg再分组比较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①孕前超重组在糖尿病筛查、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宫高+腹围≥140cm的比例及巨大儿、产钳助产、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孕前正常体质量者孕期体重增加≥15 kg者上述指标也高于孕期体重增加<15 kg者(P<0.05);③孕期食用水果多的6、7、8月孕妇糖筛、OGTT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1);④偏爱吃维生素C水果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高(P<0.01)。结论:控制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减少GDM的发生及降低剖宫产率。孕前、孕期应均衡饮食。  相似文献   

13.
曹伟  梁桂娇  洪梅  李汉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089-4090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调查临产孕妇的心理状态,因人施教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阿氏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P<0.01);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显著降低(P<0.01);孕妇产后出血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阿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产科护士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临产孕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和母亲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指数(BMI)增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产检并分娩孕妇347例临床资料,根据孕期BMI增量分为轻度组(增量<5kg/m2)、中度组(5 kg/m2≤增量≤10 kg/m2)和重度组(增量>10 kg/m2),比较各组母婴结局。结果:重度组总产程(12.19±1.99h)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宫口扩张速度(0.80±0.17cm/h)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剖宫产(47.8%)和产钳助产比例(20.9%)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巨大儿(20.9%)、新生儿窒息(11.9%)发生率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17.9%)、妊娠期高血压(19.4%)和产后出血(17.9%)发生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孕期BMI增量≥5 kg/m2孕妇,积极给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导乐分娩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导乐陪产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300例导乐分娩孕妇(实验组)和同期300例非导乐分娩孕妇(对照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阴道顺产率(84.33%)明显高于对照组(62.33%)(P<0.01),剖宫产率(9.34%)明显低于对照组(24.67%)(P<0.01);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导乐分娩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2小时出血量,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产妇孕期BMI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在该院产科分娩的246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入选初产妇妊娠结局,将剖宫产、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情况作为不良妊娠结局。记录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不良妊娠结局初产妇与正常妊娠初产妇身高、体质量等指标,计算各个时期BMI,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初产妇与正常妊娠初产妇孕期BMI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246例初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80例,占32.52%,其不良结局主要以剖宫产、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为主。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初产妇孕早期BMI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初产妇孕期BMI水平变化幅度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良妊娠结局作为因变量,将孕期BMI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0.986+0.057X,结果显示,孕期BMI水平变化可能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期BMI水平幅度变化过高易引发剖宫产、产后出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应指导初产妇合理调节孕期BMI水平,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涂红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58-266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 120例体重指数(BMI)≥24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孕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在3~3.5 kg新生儿其母体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对孕妇采取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体重在3~3.5 kg内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孕妇产前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重指数(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前BMI分为产前肥胖组(BMI≥128)和产前体重正常组(BMI≤28),再根据孕期体重增加分为≤10kg、10.5~15 kg、15.5-20 kg、20.5~25 kg、>25.5 kg 5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增加,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高于产前体重正常组(P<0.05);孕期体重增加>15.5-20 kg,剖宫产率高达73.7%,与15 kg以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BMI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4(Ⅰ组)、4≤BMI≤6(Ⅱ组)、>6(Ⅲ组)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4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多(P<0.05),孕前正常组孕期BMI增幅>6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母婴预后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