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哮喘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探寻古医籍中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疗效的特异性选穴。发现古医籍中选用聚泉、郁中等经外奇穴治疗哮喘,小儿哮喘常选用治马脾风奇穴等,以灸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肺部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反复发作的慢性气道炎症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常在夜间或清晨加剧,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  相似文献   
3.
介绍《内经》对经络病机的认识,并且对经络病机的内容、意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直接会影响到针灸疗效的提高,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灸三阴交穴法对产妇产程产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非穴组和对照组3组,观察组对三阴交穴进行艾灸,非穴组选孔最穴上2寸向桡侧旁开1寸处艾灸,对照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各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与其余两组比较,观察组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P〈0.01)。对产式影响不大(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分娩法疗效确切、便于操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经过6个月推拿治疗,进行超声声像图前后对比。结果: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超声声像图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将高血压病分为4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瘀血内阻型,分别介绍了各型高血压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及针灸取穴,为针灸疗法在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艾灸三阴交穴对正常分娩产程及母婴安全性影响。方法:将210名正常分娩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非穴组及空白组,宫口开大2~3cm时实验组艾灸三阴交、非穴组艾灸非穴点各30min,空白组行常规产程护理,比较3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母婴安全性差异。结果:实验组与非穴组及空白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活跃期(123.05±96.401)min,第二产程(37.407±22.390)min短于非穴组(171.40±94.339),(49.517±25.373)min及空白组(178.79±97.231),(53.684±20.0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3组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实验组为(187.12±50.653)mL,少于非穴组和空白组的(216.67±54.456),(214.90±54.787)mL;新生儿Apgar评分:实验组(9.965±0.186)分,高于非穴组和空白组的(9.949±0.289),(9.707±0.5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运动步态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 d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对患者进行运动与静止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参数测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屈曲角度值、踝关节的屈伸角度最大值和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运动,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艾灸组(30例)、药物组(32例)。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侧),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定患者情况。结果:①针刺组总有效率73.33%,艾灸组总有效率70.00%,药物组总有效率46.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痛经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 篇,涉及86 个穴位,出现382 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