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给HIV抗体检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检测样品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45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550例,阳性率为85.3%;阴性56例,阴性率为8.7%;不确定结果 39例,占筛查阳性的6%。反应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最高,分别为100%、99.5%;p17和p55出现率较低,为63.5%和40.5%。不确定者中,p24出现单一带型最多占56.4%,7例转为确定者带型分别为gp160/p24、gp160/p24/p66、gp160/p66。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带型,各带型出现的几率有所差别,HIV抗体不确定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谨慎处理,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结果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淮安市231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结果 231例筛查阳性样本经WB确证,阳性151例(占56.37%),阴性44例(占19.05%),不确定36例(占15.58%)。不同机构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采供血机构的确证阳性率最低,为11.11%。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出现7条以上带型139份(占92.05%);条带gp160、gp120和p24出现率最高,为100.00%,条带p39出现率最低,为64.24%。不确定的样本中,条带gp160出现率最高,占61.11%;33例成功随访,其中2例HIV抗体转阳。结论通过WB确证实验可以排除筛查实验中的假阳性,对于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减少潜在新发感染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宿迁市953份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复检与确证试验结果。方法同时使用免疫层析法(胶体硒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HIV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复检阳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法)进行确证。结果初筛阳性标本953份经复检,817份呈阳性,复检阳性率为85.73%;确证阳性694份,确证阳性率为84.94%;不确定75份,占9.18%;阴性48份,占5.88%;确证阳性率最高的是疾控机构,为96.63%,采供血机构最低,仅50.70%,不同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P 0.01)。不确定样品WB条带有9种,以gp160、p24及gp160+p24三种带型为主要(共占80.00%),gp160+p24和gp160+p24+p17两种带型阳转率较高,分别为60.00%和40.00%。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存在一定假阳性,对不确定标本,应加强随访,并引入核酸检测作为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标本的复核及确证试验,探讨其对早发现、早诊断艾滋病感染者的影响.方法 对2018-2020年宣城市辖区所有艾滋病筛查有反应的血清标本进行复核、确证和补充试验,分析HIV抗体检测复核与确证结果,了解HIV感染状况.结果 2018-2020年宣城市共发现556份筛查有反应标本,复核有反应540份,一致率为97.12%.首次确证试验HIV抗体阳性的413份,占74.28%,413份HIV-1抗体确认阳性标本中,gp160条带和p24条带分别为100%和99.74%;首次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53份标本,占9.53%,gp160条带出现频率最高,占45.28%.对40例HIV抗体不确定者进行追踪随访,发现HIV抗体阳性28例.结论 艾滋病筛查有反应标本需进行复核、确证试验,对确证试验结果为不确定人群需进行随访和核酸检测补充试验,确保潜在HIV感染者的及时、精准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病例确证情况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带型分布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B进行HIV抗体确证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感染途径人群确证带型差异。结果2012—2013年,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率0.056%,经WB确证,228例为HIV-1抗体阳性病例,确证阳性率87.35%,主要为男性(89.47%)、已婚(75.44%);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39.91%)和住院及术前检测者(34.21%);主要感染途径为经性接触(97.37%)。HIV-1抗体阳性者、不确定者及阴性者初筛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160阳性率最高(100.00%),p55最低(32.89%)。全带型占24.12%,不同感染途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5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经随访为阳性,其早期带型均为gp160和p24。结论 HIV初筛假阳性率较高,须经复检、WB确证。不确定病例中,应将早期出现gp160和p24带型的病例作为高度疑似HIV感染者进行重点随访。建议加强HIV的监测与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PITC,及早发现感染者,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确证结果,探讨免疫印迹条带对不确定结果转归的提示作用.方法 对2015-2020年全区HIV抗体确证结果数据进行整理,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机构来源样本结果差异,及不确定样本条带分布及转归.结果 2015-2020年共收到确证样本2202份,确证阳性占85.79%,阴性占8.81%,不确定占5.40%.男性确证阳性率为92.36%,女性为3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4.98,P<0.01).0~20、21~40、41~60、>60岁年龄组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0.40%、86.69%、87.25%、55.68%;≤60岁3个年龄组确证结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5,P=0.36);>60岁组确证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0,P<0.01).来源于公益组织样本确证阳性率最高(97.09%),医疗机构(74.32%)最低,不同来源样本确证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1,P<0.01).不确定样本中最常见带型为单一p24条带,随访条带转阴或不确定占81.25%;不确定样本中包含gp160/gp120及p24条带的,经随访均转为阳性.结论 罗湖区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中男性确证阳性率较高,女性尤其是孕期妇女及心血管疾病、骨外伤人群易出现阴性及不确定结果.不确定样本中出现单一p24条带提示阴性可能性大,包含gp160/gp120及p24条带阳性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范炜  燕清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6,(17):3210-3212
目的 了解2015年淮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11份初筛阳性标本经复检,有200份待确证(200/211,94.8%),除去10份既往阳性,最终使用WB确证试验检测19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134份,阳性率为70.5%;HIV抗体阴性38份,阴性率为20.0%;HIV抗体不确定18份,占9.5%。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分别为48.5%和38.1%。在不确定标本中,p24出现单一条带最多占44.4%。结论 筛查试验的假阳性不可避免,必须通过WB试验确认是否感染HIV;对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认山东省各地初筛HIV抗体阳性血清,并进行带型分析。[方法]2003年对山东省各地检测后上送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用PA、ELISA试验复核,阳性者用WB试验进行确认,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62份血清中,PA和ELISA复核152份为HIV抗体阳性(占58.01%),其中125份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条带出现百分率gp160、p24为100%,gp120、gp41、p66、p51和p31在96%以上,p17、p55分别为86.4%和85.6%。[结论]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存在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探析某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英简 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本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 HIV 抗体阳性468例,阳性率约为93.6%;阴性11例,约为2.2%;不确定结果21例,约为4.2%。468例 HIV 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 160出现率约为97.86%(458/468);gp 120 的出现率约为98.72%(462/468);p 17出现率约为80.34%(376/468);p 55出现率约为56.41%(264/468)。结论 确定为 HIV-1 抗体阳性者带型,且各带型的出现率各不相同;HIV 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探析广东省某HIV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试验的带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468例,符合率为93.6%;阴性11例,占2.2%;不确定结果 21例,占4.2%。468例HIV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160出现率为97.86%(458/468);gp120的出现率为98.72%(462/468);p17出现率为80.34%(376/468);p55出现率为56.41%(264/468)。21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中,共发现9种带型,其中以p24出现率最高,为71.43%(15/21);全部患者均随访成功,转阳样品8例,占38.10%(8/21);带型主要为p24、p66、gp160组合模式;转阴样品2例,占9.52%(2/21);带型无进展样品11例,占52.38%(11/21)。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经WB确证,阳性结果负荷率较高,但阳性者反应条带各带型的出现率不同。HIV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提高对确证结果判读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于磊  李凤娟  李莉 《中国校医》2018,32(5):370-372
目的 对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1—2014年收集天津市HIV高危人群的实验室资料,采用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对送检的和本筛查中心实验室检出的220例筛查阳性标本,使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220例阳性标本,确证结果为阳性的病例180例(81.82%),经过1周,进行2次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80例(100%)。阴性病例共10例(4.55%),不确定病例共30例(13.64%)。确证的180例中,gp160、gp120出现率达到100%,p55、p39阳性率为66%(119例)、61%(110例),gp41出现率为96%(173例),p51出现率为93%(167例),p31出现率为(160例),p24出现率为98%(176例)。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存在假阳性,WB和第4代ELISA筛查试验可提高对艾滋病病毒的检查准确率,对WB试验中不确定标本需做好随访工作,避免艾滋病患者流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4—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HIV抗体筛查与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近几年HIV感染状况及防控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今后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辖区内HIV初筛有反应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或免疫层析快诊试验进行复检,对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运用EXCEL和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2100份复检有反应标本进行确证实验,阳性为1485份(70.71%);阴性为452份(21.52%);不确定为163份(7.76%)。确证阳性男女性别比为7.95∶1。复核试验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91.33%。WB确证阳性标本条带100%出现gp160和gp120。71.43%不确定标本出现gp160。结论两次复检双阳标本确证阳性率高,一阴一阳的样本多为确证试验不确定或阴性。结果不确定标本可加做CD4、核酸检测和病毒载量等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   

13.
143例HIV初筛阳性标本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Determine)及免疫印迹法(WB)对143例血清标本做初筛及确认试验。方法 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施行。结果 143例初筛试验阳性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141例HIV—1阳性,且条带出现百分率gp^120、p^66为100%,gp^160、gp^41、p^51、p^34、p^55为90%以上,1例HIV—1合并gp^36出现。结论 初筛结果有假阳性须经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厦门市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北京万泰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以及雅培公司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MP生物亚太公司的HIV-1/2 blot确证试剂盒(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873例WB实验,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4例(81.6%),HIV抗体不确定202例(7.1%),HIV抗体阴性为327例(11.4%)。在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检测反应条带gp160、gp120和gp41的出现率最高,均为100%(2344/2344),条带p55以及p17出现的概率较低,分别为38.7%(907/2344)和46.4%(1088/2344)。完成随访的202例样本中,env类和gag类带型的阳转率分别为95%(96/101)和18.5%(5/27)。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假阳性结果,必须通过WB实验确认是否为HIV抗体阳性;要加强对不确定样本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确认实验结果及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初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确认免疫印迹法(WB)对276例血清阳性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及带型分析。方法操作及结果判断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实施。结果276例初筛试验阳性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认275例H IV-1阳性,且条带出现百分率env带gp160、gp120、gp41、为100%;pol带p66、p51、p31和gag带p17、p24、p55为94%以上。结论初筛和确认试验要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HIV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中出现的不确定结果,统计分析各种带型的临床意义,为检验人员提供判定结果的方法和建议.方法 采集187份不确定实验结果和随访复检结果,以随访最终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种带型出现的频度和阳性预测值,分析非特异性条带出现的频度和复检结果.结果 条带gp160、p24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HIV抗体确认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比较不同实验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2005-2006年确认的42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检测、HIV病毒载量检测和HIV-1 p24抗原检测,同时进行随访,将随访前后的标本同时检测,比较免疫印迹带型的进展,判断HIV感染的真实状况,以随访的结果为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结果 (1)4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共有8种带型:p24(45.2%)、gpl60(30.9%)、gp160±p24(11.9%).(2)对23例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2例带型没有变化,判断为HIV抗体阴性;1例的带型在随访后出现显著进展,满足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随访证实,22例(95.6%)的不确定是非特异反应,只有1例是早期HIV感染.(3)对23例通过随访确定HIV感染状态的病例,条带免疫印迹检测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为阳性,22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中16例为阴性,6例仍为不确定,特异性是72.7%.HIV-1 p24抗原检测23份标本全部为阴性,1例血清学阳转标本漏检.检测7份血浆标本的病毒载量,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病毒载量为18 000 cp/ml,而6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检测结果全部低于最低检测限(<LDL).结论 条带免疫印迹试验能够鉴别大约70.0%的不确定反应,病毒载量检测也是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有效方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烟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用ELISA法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感染初筛时,发现1份HIV抗体检测结果为强阳性血清。随即将阳性血清送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用ELISA法复检,结果仍为强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出现gp160、p24双条带。然而在对受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其强烈否认有高危性行为,怀疑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随后,阳性血清被送往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疑难确证,结果同样出现gp160、p24双条带。进一步用核酸定量检测(NASBA)进行HIV载量检测,结果为阴性。因此,建议作为HIV抗体阴性不确定进行随访。后经1年的多次随访检测,最终排除了其HIV感染。上述情况表明,对WB检测结果仅出现gp160和p24条带的样本直接判定为阳性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结合核酸检测等辅助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综合考虑,艾滋病实验室在出具检测结果报告时,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19.
石蕾  陈艳  卢园  陈玲玲  姚栩  张宏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28-1430
目的 了解2021年福州市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分析社会组织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并积极发现HIV感染者方面做出的成效。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及福建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协会接受VCT的初筛阳性者相关信息及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和ArcGIS 10.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初筛阳性185人中,以<40岁(74.59%)、男性(93.51%)、汉族(98.92%)为主,未婚(67.03%)、有男男性行为史(60.54%)、大专及以上学历(55.68%)比例较高。100人是通过依托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检测并送检的,占54.05%。同VCT门诊发现的初筛阳性者相比,呈现出年龄低(t=2.896,P=0.004)、男性(P=0.000)、男男性行为传播(χ^(2)=59.055,P=0.000)、确证阳性率高(χ^(2)=8.627,P=0.003)、文化程度高(χ^(2)=13.055,P=0.005)为主的特征。此外,对157人确证阳性HIV感染者的户籍地进行统计,其中福州本地户籍仅占49.68%,外地户籍阳性率与外地流入人口基数存在一定关联。结论 福州市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成效较好,福州作为人口净流入的沿海城市,艾滋病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