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儿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宁波市眼科医院诊治的100例近视患儿,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屈光度、眼轴长度、裸眼视力、视觉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屈光度[(-2.23±0.51)D]低于对照组[(-3.06±0.62)D, P<0.05];观察组患儿的眼轴长度[(24.14±0.38)mm]小于对照组[(26.01±0.55)mm, P<0.05];观察组患儿的裸眼视力(1.03±0.18)高于对照组(0.82±0.13, P<0.05);观察组患儿的客观散射指数(0.67±0.11)小于对照组(0.81±0.14, P<0.05),调制传递函数、斯特列尔比(37.81±5.20、0.49±0.05)大于对照组(32.97±4.88、0.42±0.0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37/50,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与对照组的10.0%(5/50)相近(P>0.05)。  结论  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儿童近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的屈光度、眼轴长度、裸眼视力、视觉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81-84
目的 通过对不同度数青少年近视验配角膜塑形镜(OK 镜)两年后的近视控制效果的比较,探讨配戴OK镜后近视控制效果与近视度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 年1~3 月在我院视光专科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 例,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为近视低度数组(-1.25~-2.50 D)和中度数组(-3.75~-5.00 D)。随访2 年,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性别、年龄、度数、角膜曲率和眼轴以及戴镜后6、12、18、24 个月的眼轴数据。对基线数据及眼轴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共94 例(177 眼)完成两年随访。其中低度数组108 眼,中度数组69 眼。两组等效球镜度(D)分别为(-2.04±0.44)D 和(-4.20±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6,P<0.001);眼轴分别为(24.33±0.71)mm 和(25.20±0.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4,P<0.001),年龄、性别和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数组配戴OK 镜两年后眼轴增加量为(0.27±0.11)mm,小于低度数组的(0.57±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4,P<0.001),组内各时间点眼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度数组配戴OK 镜两年后眼轴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低度数组,近视控制的效果中度数组优于低度数组。相对高度数的青少年近视配戴OK 镜后近视控制的效果好,更多的周边近视性离焦能更好地抑制眼轴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特殊周边离焦设计镜片对儿童近视防控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验光配镜的91例近视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特殊周边离焦设计镜片,观察组46例采用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观察两组眼部相关参数的增长速度、不同经线屈光度增长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调节滞后量变化情况。结果:配戴6个月后,两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均增长,但观察组增长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配戴6个月后,两组各经线屈光度均增长,但观察组增长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配戴3、6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特殊周边离焦设计镜片防控儿童近视,多区正向离焦设计镜片可更好地调节儿童眼部异常参数,降低调节滞后量,从而防止屈光度异常增长,延缓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半的患者角膜组织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宁波市眼科医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102例(186眼),观察配戴前及配戴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患者角膜上皮及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支数量、弯曲度、内皮等方面的数据变化。结果 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的增加,角膜上皮层厚度有所变薄,但角膜上皮细胞并无明显改变。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患者角膜上皮细胞、角膜中周边及中央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配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可应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6.
易姝  余时智 《重庆医学》2015,(26):3649-3651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门诊就诊的10~14岁等效球镜度在-6.00~-8.00 D 的青少年53例(106只眼),其中,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联合配戴者23例、单纯配戴框架眼镜组30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6、12、18、24个月测量并比较两组间眼轴长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戴镜前及2年后两组的等效球镜度。结果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组戴镜2年后停戴1个月等效球镜度为(-7.28±0.57)D,框架眼镜组2年后为(-7.80±0.68)D,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组、框架眼镜组2年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29±0.22)、(-1.07±0.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眼轴增长分别为(0.12±0.04)、(0.37±0.1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能有效减轻高度近视患者的近视增长及眼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涛  刘芳 《中国现代医生》2024,(8):42-44+73
目的 探讨基于高非球微透镜星控技术的离焦框架镜片(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s,HAL)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笔者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1例(202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86眼)配戴HAL镜片作为观察组,58例(116眼)配戴单光框架镜片(single-vision spectacle lenses,SVL)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分别记录第6个月、12个月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HAL组第6个月等效球镜度数变化为(–0.18±0.22)D,SVL组为(–0.47±0.21)D,HAL组变化小于S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L组第12月等效球镜度数变化为(–0.33±0.32)D,HAL组为(–0.82±0.20)D,HAL组变化小于S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L组6个月眼轴长度变化为(0.09±0.09)mm,SVL组为(0.20±0.07)mm,HAL组变化小于S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L组1...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郭元晖 《西部医学》2007,19(4):653-653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O rtho-K)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作用。方法31例(62眼)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同时将20例配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作为对照,4年内每半年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屈率、眼轴长度。结果3年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OK”镜组为(0.25±0.25)D;框架眼镜组为(1.50±0.25)D。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19.69,P=0.000)。4年后大部分配戴“OK”镜组未继续配戴改为框架眼镜,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0.25±0.25)D。结论“OK”镜在一定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阻止眼轴增长,改变角膜曲率,从而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OK”镜未继续配戴在一段时间近视屈光度又恢复至从前并有发展,故“OK”镜仅能控制近视的增长,不能作为彻底治疗近视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在离焦类型接触镜(如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等)近视延缓效果日渐明朗化的今天,家长们会更多地担心其是否安全,会不会伤害孩子的眼睛,那么今天我们就家长们可能产生疑虑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一、关于缺氧配戴角膜接触镜后,氧气利用率会有所下降,但是只有下降到低于角膜的临界氧之后,角膜才会有一定的缺氧反应。同时我们在配戴接触镜,尤其是角膜塑形镜前,会对其内皮细胞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30日期间某院接收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将2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增长率、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镜1周内、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增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配镜后的角膜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和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进行较好地控制,有助于裸眼视力的提高,矫正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安全性与戴框架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其角膜完整性、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关变化的节点,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为受试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开展为期3年的前瞻性研究,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隐形眼镜门诊招募并纳入受试者。分别于受试者戴镜前,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一次,之后每三个月测量一次数据直至36个月,检测中央区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比(HEX)等的变化,记录戴镜者每次随访时角膜荧光染色结果,若观察到角膜染色,采用Efron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做相应处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例(66眼)受试者,戴镜1周内受试者戴镜后报告双眼异物感、流泪15例(46.2%),适应后症状消失,未进行干预。随访期内共出现双眼角膜染色31例(93.94%),其中24例(72.73%)角膜染色为G0级,5例(15.15%)为GⅠ,2例(6.06%)为GⅡ级,对GⅠ和GⅡ角膜染色进行相应临床处理。本研究中受试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年龄呈反比(r=?0.380, P=0.002),随访期间,受试者左眼ECD从戴镜第24个月开始、右眼ECD从戴镜第27个月开始较基线值下降(P<0.05),CCT结果显示CCT在戴镜后1个月变薄(P<0.05),后续CCT呈现稳定趋势。   结论   经过3年长期随访,中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未发生任何严重角膜并发症,戴镜24个月以后双眼ECD开始下降,戴镜1个月后CCT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测“健康”近视人群中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在眼科全科门诊进行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和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眼全科门诊就诊进行眼科体检的近视患者210例共210只右眼,根据等效球镜绝对值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3.00 D,43例)、中度近视组(3.00~6.00 D,98例)、高度近视组(≥6.00 D,69例)。IOL-Master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应用Optomap Daytona 200T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拍摄视网膜,记录周边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年龄为(24.97±7.39)岁,等效球镜为(-5.02±2.11)D。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30.95%(65例),视网膜非压迫白(WWOP)检出率为26.19%(55例), 格子样变性(LD)检出率为6.67%(14例)。其中高度近视组周边视网膜病变[46.38%(32例)]、WWOP[39.13%(27例)]检出率最高,低度近视组周边视网膜病变[11.63%(5例)]和WWOP[9.30%(4例)]检出率最低。高度近视组LD检出率[14.49%(10例)]高于中度近视组[3.06%(3例)]与低度近视组[2.32%(1例)]。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病变检出率、WWOP检出率和LD检出率分别与近视等效球镜绝对值、眼轴呈正相关关系(均P < 0.05)。  结论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是检查近视性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有用筛查工具。无论近视程度如何,都需要仔细进行周边眼底检查,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orthokeratology,OK)镜引起的偏心量对眼轴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符合入选标准、完成OK镜验配并坚持戴镜12个月的青少年患者162例(右眼为观察眼),按年龄分为低龄组(8 ~11岁)和高龄组(12 ~ 15岁),每组81例.在戴OK镜后3和12个月,观察角膜地形图和眼轴,分析两组的偏心程度和偏心发生率,以及偏心量对眼轴的影响.结果 在戴OK镜后3个月,低龄组低、中和重度偏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7.16%、49.38%和23.46%,高龄组低、中和重度偏心的发生率分别为19.75%、56.79%和23.46%;在戴OK镜后12个月时,低龄组低、中和重度偏心的发生率分别为30.86%、45.68%和23.46%,高龄组低、中和重度偏心的发生率分别为19.75%、56.79%和23.46%,两组间在不同时间点的低、中、重度偏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偏心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计算戴OK镜前与戴OK镜12个月后的眼轴差值及近视球镜差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戴镜1年后的眼轴[低龄组(24.97±0.55)mm,高龄组(24.99 ±0.65)mm]与戴镜前[低龄组(24.83 ±0.53) mm,高龄组(24.85 ±0.64) mm]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年后的近视球镜与戴镜前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 ~15岁,发生重度偏心的戴OK镜人群,其眼轴增长较低度和中度偏心的戴OK镜人群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15岁青少年配戴OK镜12个月,偏心的发生率无年龄相关性.戴镜3个月后,偏心量基本稳定.戴镜12个月时,重度偏心的青少年眼轴增长显著大于低度、中度偏心组.早期发现、及时纠正有助于近视进展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对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97例194眼,视觉重塑(vision shaping treatment,VST)组(49例98眼),角膜屈光矫正(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CRT)组(48例96眼)。观察2组戴镜前及戴镜后0.5、1、1.5、2年的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瞳孔直径的变化及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戴镜后,随着时间延长2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增加,但各时间点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厚度(μm)、前房深度(mm)、瞳孔直径(mm)在戴镜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2年,CRT组和VST组眼部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41%和1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设计的两种角膜塑形镜均能有效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进展,且对眼部生物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两种方法控制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形镜或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儿童的病例资料,共219例、396只眼,其中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145例、277只眼,佩戴框架眼镜的患儿74例、119只眼。观察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屈光度及屈光度变化量均小于框架眼镜组[(-3.03±0.89)DS vs(-3.83±1.25)DS,(-0.84±0.90)DS vs(-1.83±0.71)DS,P均<0.05]。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眼轴长度延长量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15)mm vs(0.40±0.17)mm,P<0.05];两组患儿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可有效控制近视程度的增长,且对角膜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87-90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在儿童近视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就诊的140 例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 例。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干预,试验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和低浓度阿托品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LLT、OSI、BUT 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两组角膜内皮计数、IOP。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眼轴长度变化差值为(0.12±0.02)mm、屈光度变化差值为(0.04±0.0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12)mm、(1.06±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LT 为(62.11±4.72)mm、BUT 为(6.15±2.05)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6.84±5.35)mm、(5.31±1.25)s,OSI 为(1.27±0.33)低于对照组的(1.9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8.6% v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计数、IO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年近视患者在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  选取18~38周岁的成年近视患者50例,双眼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6~10 h。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1 d、7 d、14 d、30 d和90 d测量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 NITBUT)、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luorescent tear break-up time, FTBUT)、下泪河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 LTMH)、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级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得分。  结果  44例受试者完成90 d的随访研究。受试者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 TBUT)均有所下降,在戴镜14 d后开始趋于平稳;LTMH持续减少,戴镜90 d后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角膜上皮点染评级较戴镜前升高(P<0.05);OSDI得分在戴镜后各时间点与戴镜前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年近视患者短期夜戴角膜塑形镜后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量下降,角膜上皮容易出现点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Extra-Care软性亲水接触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5例近视眼志愿者,平均年龄(22.49±1.26)岁,所有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配戴Extra-Care软性亲水接触镜组(A组)和配戴NB软性隐形眼镜组(B组).所有的受试者在入选当天、使用7 d、使用30 d、使用90 d时进行眼部和软性亲水接触,镜检查视力清晰程度、视力稳定性、镜片的中心定位,以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tra-Care软性亲水接触镜的临床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