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发生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研究现状,提出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或可成为临床早期评估肿瘤病人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LABSI)的有效客观工具,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强对肿瘤病人发生PICC-CLABSI的危险因素评估探索,通过预测模型补充肿瘤病人发生PICC-CLABSI客观评估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或开发新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CINAHL、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ediction model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PROBAST)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4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1篇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2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共5篇文献将血清白蛋白水平、导管留滞时间和合并糖尿病都纳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预测因素,3篇文献将患者的年龄当做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预测因子,置管部位和手卫生预测因素在2篇预测模型中被纳为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受...  相似文献   

3.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血管内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概述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和诊断方法,介绍了如何施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并简要描述了香港地区在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5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0例(采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对照组430例(采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与特点。结果发生CRBS16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41例,两组导管留置7d前CRBSI感染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7d后实验组CRBSI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1,4.30,P〈0.05)。实验组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血管内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提出了应重视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手卫生,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及护理理念,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使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ICU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41例和无感染组724例。分析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及治疗情况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各项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感染组年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人数占比均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机械通气、应用多腔导管、静脉营养人数占比以及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种类均高于无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种类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种类。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达到降低感染风险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ICU 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97例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ICU 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17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发生时间、不同部位置管率、病人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院内花费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迟感染的发生,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15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共涉及16个模型。16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1~0.850。1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3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15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主要来自未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欠妥当、预测因子未完全从结局指标中被排除、样本量不足、连续性变量处理方式不合理、对缺失数据关注不足、变量筛选过程不合理、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结论 现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尚不完善,需要在后期的构建中关注对不同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得到更好的高准确度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相关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郑秋霞  彭根英  杨峰桃   《护理与康复》2017,16(8):894-896
目的观察多维度干预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53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行多维度干预,分别从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建立静脉置管、导管维护标准化制度、流程,加强监督评估,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方面开展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与2014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95例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指标进行对比并对同期医护人员单个实践技能合格率进行测评。结果实施多维度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由61.56%下降至46.61%(x~2=346.35,P0.0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3.79‰下降至1.68‰(x~2=4.453,P0.01);医护人员单个实践技能除血培养留取的正确率外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多维度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风险预测模型是优化糖尿病筛查服务的措施之一。本文对相关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包括Weibull模型、Markov模型、列线图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期为构建本土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和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在预测ICU术后患者发生谵妄风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12月在某三甲医院外科术后入住ICU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住ICU时分别收集两个风险预测模型所需的数据,应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术后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不同危险度的预测模型,并比较该模型与各独立危险因素对PCa中高危组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PCa根治术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PCa患者343例,按其GS分级分组系统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找出与GS危险度相关性良好的有效指标,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预测GS危险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再采用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测模型对PCa中高危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各指标在GS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GS危险度的相关性分析中,除了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指标(均P>0.05),GS危险度与其余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其中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和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S)评分呈中等正相关(rs=0.402、0.579,均P<0.001),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s=0.709,P<0.001),与其余指标呈低度及以下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预测GS危险度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2D-US评分(X1)、CEUS评分(X2),并建立预测模型:Y=0.863+0.066X1+0.27X2,其对应的线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获得的2D-US评分、CEUS评分和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906、0.907(均P<0.001)。结论2D-US评分、CEUS评分是预测术后GS危险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中高危组的诊断效能高于2D-US评分及CEU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的现状和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青岛市3个社区中符合条件的587名社区老年人采用统一调查问卷(一般资料、居家不出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入户访谈式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不出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587名调查对象中居家不出者107名(18.2%),本研究共纳入高龄(81~96岁,OR=3.062)、经济来源为政府低保(OR=33.199)、缺乏兴趣爱好(OR=4.285)、缺乏身体锻炼(有时,OR=9.457;不锻炼,OR=32.432)、严重功能障碍(OR=7.609)、抑郁(OR=16.050)6个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灵敏度为0.944,特异度为0.765,Youden指数为0.709。结论 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率较高,影响居家不出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在社区工作中应进行及时有效评估。构建的居家不出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作为社区老年人居家不出的风险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出院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4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留置输尿管支架症状分为阳性组(n=207)和阴性组(n=228),将2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适合ICU医护人员早期预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风险的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入住ICU的符合标准的患者223例,按照其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69)和非ARDS组(n=154),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纳入年龄(OR=1.136)、肺损伤预测评分(OR=2.328)、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OR=2.830)和肺炎严重指数(OR=1.033)4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0.128 × 年龄+0.845 × 肺损伤预测评分+1.040 ×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0.032 × 肺炎严重指数-20.059。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12,Youden指数为0.718。结论 本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CU患者ARDS的发生,且所有指标在入住ICU早期即可获得,可为ICU医护人员早期及时对不同风险分层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model to improve risk prediction for admissions to adult critical care units in the UK. DESIG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ETTING: The setting was 163 adult, general critical care units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December 1995 to August 2003. PATIENTS: Patients were 216,626 critical care admissions. INTERVENTIONS: None.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odeling physiologic measurements was evaluated, and the best methods were selected to produce a new physiology score. This physiology score was combined with other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critical care admission-age, diagnostic category, source of admission,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efore admission-to develop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Model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diagnostic category and physiology score enabled the inclusion of groups of admissions that are frequently excluded from risk prediction models. The new model showed good discrimination (mean c index 0.870) and fit (mean Shapiro's R 0.665, mean Brier's score 0.132) in 200 repeated validation samples and performed well when compared with recalibrated versions of existing published risk prediction models in the cohort of patients eligible for all models. The hypothesis of perfect fit was rejected for all models, including the Intensive Care National Audit & Research Centre (ICNARC) model, as is to be expected in such a large cohort. CONCLUSIONS: The ICNARC model demonstrated better discrimination and overall fit than existing risk prediction models, even following recalibration of these models. We recommend it be used to replace previously published models for risk adjustment in the UK.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内镜(EUS)及临床数据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建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6例EGV患者,根据治疗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102例)、未出血组(84例),收集两组患者EUS参数及临床数据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腹水、CTP评分、para-EVC直径、奇静脉直径为EGV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5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74,敏感度、特异度为93.1%、98.8%,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风险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Hosmer-Lemeshow x2=7.303,P=0.504)。结论 红色征、腹水、CTP评分、para-EVC直径、奇静脉直径为EGV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以上5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EGV治疗后再出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能为EGV治疗后再出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ICU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ICU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2019年1月—10月,选取福建省某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危重症患者481例,根据患者转出ICU后7 d认知功能分为认知障碍组(n=215)和非认知障碍组(n=266),将两组间一般资料、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比较,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2019年11月—12月,选取福建省另外4所医院的危重症患者118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最终纳入年龄(OR=1.035)、谵妄(OR=10.488)、脓毒症(OR=1.925)、丙泊酚累积剂量(OR=1.098)、睡眠评分(OR=0.932)5个因素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Calibration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重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最大Youden指数所对应的风险预测值为0.521,预测临界值为50分。外部验证:Calibration图示校准曲线在理想曲线附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 结论 该研究所构建的ICU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和预测效能较好,对于分数≥50分的危重患者,应高度关注其是否有认知障碍,并实施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温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Stanford 245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相关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51)和非谵妄组(n=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