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定义、应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压力性损伤提供借鉴,为压力性损伤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15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共涉及16个模型。16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1~0.850。1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3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15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主要来自未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欠妥当、预测因子未完全从结局指标中被排除、样本量不足、连续性变量处理方式不合理、对缺失数据关注不足、变量筛选过程不合理、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结论 现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尚不完善,需要在后期的构建中关注对不同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得到更好的高准确度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相关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听觉中枢功能的正常建立依赖于出生后早期的声音刺激。声音刺激是听觉信号输入的主要方式,耳聋患者接受听觉信号输入的能力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会导致听觉皮层功能发育异常以及多感官交叉重组。人工耳蜗技术不仅能帮助耳聋患者重获听力,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人类大脑的可塑性。近年来有关听觉皮层功能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 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研究越来越受到脑神经研究领域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PE T可以反映听力损失及重获听力后听觉中枢的能量代谢及血流变化[1],并能在临床应用于预测及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本文对近年来 PET用于听觉皮层可塑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Med—ELCombi40+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检测阈值(THR)、最大舒适阈(MCL)、动态范围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其对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的20例植入Med—ELCombi40+人工耳蜗患儿,对术中、术后1、3、6、12、24、36个月的电极阻抗值,以及对应时间点的THR、MCL值、动态范围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总体而言,各电极阻抗值术中检测最低,术后1个月时电阻较术中有明显升高(P〈0.01),术后3个月时电阻略有下降(P〈0.01),随后蜗顶组和中间组电极电阻基本趋于平稳,但蜗底的电极电阻呈逐年升高。各电极通道THR值基本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MCL值术后早期呈显著上升(P〈0.05),但第2年起趋于平稳。蜗底组电极的动态范围术后早期呈上升,但1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各组电极电荷量术后3个月升高显著(P〈0.05),术后1年起趋于稳定(P〉0.05)。电极电阻与动态范围的相关性较THR值、MCL值高,且呈负相关。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电极电阻与术后3年时的动态范围呈强负相关,均以蜗顶组最明显(r=-0.618,r=-0.636,均P〈0.01)。结论:电极电阻的变化规律会因电极的位置不同而异,测定电极阻抗值能有效评估人工耳蜗刺激电极状态;术后电极THR、MCL值与电极电阻的关联性小,可能受众多因素影响所致,但电极的动态范围与电阻呈负相关;术后3个月或6个月时的电极电阻具有预测动态范围大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手术安全性、可靠性、术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行经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75例患者平均病程(53.11±43.87)个月,术前500 Hz、1 000 Hz、2 000 Hz、4 000 Hz平均听阈(63.71±16.85)dB HL。听力分期Ⅱ期2例,Ⅲ期34例,Ⅳ期39例。Ⅱ期2例患者为内淋巴囊减压术后复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1例(1.3%)、脑脊液漏4例(5.3%)、暂时性面瘫1例(1.3%)、切口感染2例(2.6%)、切口脂肪液化3例(3.9%)。无颅内出血及术后即刻全聋的病例。术后眩晕疗效评定73例患者为A级,2例患者为B级。 结论 经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疗效确切,风险与并发症可控,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感染是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最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干预是目前最彻底的抗感染治疗方法,但其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AVG感染进行早期识别和防控尤为重要。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AVG感染的研究现状、防控策略等内容,为进一步开展AVG感染的防控提供借鉴,为今后研究和探索更有效的AVG感染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