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功能训练对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期 LDH 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改善情况,并采用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检测仪(Tergumed)检测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1疗程后 VAS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 JOA 评分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ergumed 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最大肌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推拿联合功能训练可有效缓解 LDH 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电针配合代秩边触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门诊收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普通电针配合代秩边触激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采用JOA下腰痛评分量表、VAS评分等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疾病疗效、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PRI等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优于对照组的85.29%(P<0.05)。结论 神经干触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普通电针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对照1组)、神经触激术(对照2组)、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组)三种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对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6个月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JOA评分优于两对照组(P0.05),经6个月随访,治疗组依然保持优势(P0.05),对照2组在治疗结束后评分高于对照1组(P0.05),但对照2组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影像学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的传统骶管阻滞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5 min、1周、2周、4周时VAS评分;一次成功穿刺情况;穿刺时间;行二次治疗情况;治疗后1、2、4周的疗效;各时点直腿抬高试验≥75°的情况;患者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15 min和1周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成功穿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行二次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时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5 min、1周时直腿抬高试验≥75°的比例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直腿抬高试验≥75°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准确率高,治疗次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可视化、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滑动性腰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松动组22例和按摩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牵引和腰部按摩,按摩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1次腰部按摩,松动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滑动性神经松动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于治疗前、后1d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内收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患者疼痛、内收位直腿抬高角度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按摩组(P<0.05).结论 腰神经根滑动性松动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旋转复位联合干涉低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二联治疗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单纯旋转复位治疗,二联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涉低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角度及腰背疼痛量表评分(JOA)等。结果:对照组和二联治疗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9.0%,90.0%;二联治疗组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直腿抬高角度及JO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直腿抬高角度及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二联治疗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及JOA评分提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转复位联合干涉低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热敏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本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LDH 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干预措施为热敏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干预措施为热敏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治疗10d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变化。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试验组JO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敏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可有效改善LDH 急性期患者腰腿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直视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2组针刀松解治疗均每周1次,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左右互换,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及星状神经节触激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其椎间隙高度、椎管直径、椎管面积、腰椎滑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一科住院部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5例。常规组采取OLIF治疗,试验组采取热敏灸联合OLIF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腰、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椎管微炎状态指标,以及椎间隙高度、椎管直径、椎管面积、腰椎滑脱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腰、腿VAS及腰椎JO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管微炎状态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间隙高度、椎管直径、椎管面积、腰椎滑脱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热敏灸联合OLIF治疗能够改善其腰椎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规范化运动处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活动受限、抑郁情绪等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常规运动训练),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直腿抬高角度。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实验组的患者VAS、SD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照组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SD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8)。实验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疼痛、情绪抑郁、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规范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具有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提高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80例LID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腰部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下肢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腰痛(M-JO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下腰痛M-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可显著缓解LIDP患者的疼痛,改善下肢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六针"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诊治的寒湿型LDH患者1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1例),研究中途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隔姜灸治疗,研究组行"腰六针"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症状及体征[日本骨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腰椎活动度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1%)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时,两组VAS评分均较之前下降(P<0.05)、JOA评分均较之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提物、站立、生活自理、行走、睡眠、坐位评分及ODI总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研究组上述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1例起针后轻微出血、对照组1例轻微皮肤瘙痒,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严重应激表现。结论 "腰六针"电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LDH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及腰椎功能,增加腰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之间的关联,为LDH的临床诊治策略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85例LDH患者,按是否合并OSA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485例LDH患者中合并OSA的307例,发生率为63.3%。LDH合并OSA组主观症状、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程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低于单纯LDH组(P <0.05);两组膀胱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H合并OS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单纯LDH组(P <0.05)。Pfirrmann 5级评分法中4、5级例数构成比LDH合并OSA组较单纯LDH组高(P <0.05)。两组患者的硬膜撕裂率、神经受损率、血肿率、切口感染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LDH组与LDH合并OSA组术后3、6、12和24个月静息状态下JOA和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JOA和VAS评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结合理疗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6月— 2019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运动康复结合理疗,对照组单纯理疗。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JOA评分以及ODI评分,腰椎前屈、背伸角度,肌电图等。 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活动度、JOA及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屈、背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胫神经和腓总神经F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单纯理疗及运动康复配合理疗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且运动康复结合理疗在治疗LDH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理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2月JOA简化评分、腰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随访2年患者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月观察组IOA简化评分、腰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1%vs 21.1%,P<0.05),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22-124
目的 观察通络协定膏穴位外敷对腰突症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2018年11月~2019年6月杭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6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实验组接受通络协定膏穴位外敷结合推拿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腰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协定膏穴位外敷能减轻腰突症患者腰痛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2.89±0.76) 明显低于对照组(3.98±0.68)(t=7.909, P<0.05);直腿抬高角度(78.42±4.42)明显高于对照组(71.64±3.98)(t=7.561,P<0.05). 结论 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直腿抬高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LSS)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患者183例,其中LSS患者63例,包括中央型LSS组50例,侧隐窝型LSS组13例,LDH组120例。术前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痛评分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及步行负荷实验评价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并记录所有患者在MRI扫描中最小硬膜囊横截面积(CSA)。比较3组患者MRI扫描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率大小。结果 LSS患者中,中央型LSS组中出现神经根阳性数46(92%),侧隐窝型LSS组中出现阳性数为3(23%),LDH组中出现神经根阳性数为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距离、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SS组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CSA与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沉降征阳性也存在于LDH患者中,但广泛存在于LSS患者中,尤其对中央型LSS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