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中国社区护士培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中国社区护士培训现状和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开展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探索研究社区护士培训方法,为逐级开展社区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9个市的10个社区护理培训基地内,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护士268人进行社区护理培训现状调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74人、糖尿病患者331人进行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合社区护理培训现状和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需求,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护士及其合作护理学院教师共43名师资,对其进行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培训,利用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总体满意度及教师满意度调查、访谈等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结果社区护士和慢性病患者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有着一致的需求,结合两者需求开展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理论摸底考试成绩70分及以下者36人(占85.72%),结业考试成绩70分以上者37人(占88.10%),总体满意度各项评分>9分(总分10分),教师满意度各项评分>9分(总分10分)。结论绝大多数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培训有需求,与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一致,应结合两者需求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经过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社区护理师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培训总体满意度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对进入实习岗前集中培训的需求状况,为岗前集中培训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0年到我院实习的第一批实习护生150名进行岗前培训时间、知识需求内容、培训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岗前集中培训10项需求内容中有8项非常需求率达60%以上,属岗前培训主要需求内容。岗前培训需要时间3天和7天者占47.92%和39.58%。培训形式则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培训形式需求,不同学历层次的被调查对象对岗前培训内容选择的比较,只有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对岗前集中培训有很高的需求,岗前培训时间以(3~7)天为宜,培训形式应多种多样,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医院简介、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护理工作与法律、护患沟通技巧、急救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专科操作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和职业防护知识、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门诊导诊护士的效果。方法对门诊导诊护士加强管理和培训,制定培训考试考核机制,明确导诊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强化排班制度,质量检查,比较开展规范化管理培训前后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结果患者对门诊导诊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由83.1%上升到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大幅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得分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导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能有效的提高门诊导诊护士的素质,保证导诊服务质量,优化医院服务形象,确保病人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多层次岗前培训的培训现状并分析其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岗前培训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对采用多层次岗前培训模式的哈尔滨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的172名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其岗前培训的现状与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2名调查对象中,138名(80.2%)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133名(77.3%)教师第一学历在本科以下;89名(51.7%)教师明确医院或科室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培训,10名(5.8%)教师表示医院或科室从未组织过培训,41名(23.8%)教师从未参加过岗前培训,80名(46.5%)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次数为1~3次。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的前8项培训内容有5项重复,分别是科室常见病疾病知识、护理程序、沟通技能、医院规章制度、带教方法。培训需求总得分为(154.51±40.35)分,总体需求率为81.3%,处于高等水平;得分率最高的维度是法制和人文素养,得分率为83.0 %;得分率最低的维度是教学管理,得分率为74.9%。培训需求得分率最高的9个条目分别为对学生基本素质(慎独、乐学、敬业品质等)的培养(84.7%)、法律知识(84.4%)、科室常用药物配伍禁忌(84.3%)、护士礼仪(83.3%)、护理风险防范(83.1%)、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法(83.1 %)、护患沟通技巧(83.0%)、科室常用药物的用药观察要点(83.0%)、科室常用药物作用(82.9%)。序位前3的培训形式分别为网络学习84名(48.8%)、医院内部有经验的教师讲授74名(43.0%)、经验交流与分享讨论会72名(41.9%)。结论 该院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人才结构相对年轻,第一学历偏低,应大力加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岗前培训开展的知晓率与参与度均一般,应加强各渠道培训信息的发布,提高培训活动的知晓率,明确参与岗前培训活动的鼓励或奖励措施,提高培训活动的参与度;各层次岗前培训内容存在重复,且与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培训需求存在差距,建议各教学医院结合自身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合理统筹各层次的培训内容,避免培训内容重复,避免师资浪费,并可适时组织带教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培训小组在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临床内科工作时间在 5 年以下的 118 名护士,以 科室为单位建立培训小组,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以护士各项目标考察合格作为培训结束,分别比较培训前后低 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CTDI-CV)各维度以及总分变化、培训前后医生以及患者对低年资护士各项工作内容评价情 况。结果 培训后 118 例低年资护士在开放思维、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自信心、求知欲、人之成熟度以及 CTDI-CV 总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培训前医生及患者对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 较,培训后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 118 例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急救配合 能力以及沟通技巧考核评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训小组模式在内科低年资 护士培训中,能够有助于低年资护士熟练地运用各项操作技能,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胜任力,从而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 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洁  李芸 《西部医学》2010,22(8):1574-1575
目的探讨临床专科培训对中西医结合病房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对中西医结合病房的50名护士进行系统的临床专科理论及技能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前后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以及病人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水平和中医操作技能较培训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西医内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有显著提高(P〈0.05)。病房护士的职业满意度明显增加(P〈0.05),医生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P〈0.05)。结论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科护士培训,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使医生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了解专科 ICU 护士对危重症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为今后专科 ICU 护士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我院的90例专科 ICU 护士进行调查,了解专科 ICU 护士的危重症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需求。结果:本组90例专科 ICU 护士中有93.33%(84/90)认为开展危重症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有必要;对危重症监护技能培训需求主要表现在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日常维护及常见排除故障方法;机械通气、气道管理及气道切开护理;常用呼吸器的使用方法等4个方面。结论:根据专科 ICU 护士对危重症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精心设置技能培训方式,满足专科 ICU 护士需求,优选培训人员,提高危重症监护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学员反馈,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与质量提升措施,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依托护理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手术室护士培训大纲》基础上增加科研、教学、患者安全及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在重庆市第七期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结束后,对81名学员发放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理论授课质量反馈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92.60%(75/81)的学员对理论授课质量总体评分在150以上(满分170);95.06%(77/81)的学员对课程设置满意。针对17项具体的评价条目,大多数学员评分均大于或等于9分(10分制)。结论 重庆市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培训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符合手术室专科护士需求,师资比例合理,学员满意度高。同时,该培训在课堂设计鼓励学员互动、教具使用环节及学员科研能力培养上还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36名精神科新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工作1年的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培训的需求程度,根据个体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 精神科新护士对培训的需求程度达100%,对培训内容需求提高的是专科知识、专科护理技能、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等.对培训方法满意度达100%.培训前新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科新护士核心能力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尽快适应环境,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新毕业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13-114
目的探讨对新毕业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效果。方法近5年内新进医院的护士42人由专人负责实施培训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素质培训、提高沟通能力的培训、护理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临床应急预案与程序培训、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培训、护士专科技术操作示范与“三基”培训、完善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结果通过规范化培训后,护士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分数提高;护理文书正确率增加;科室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对新毕业护士实施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及其培训效果。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规范化护理培训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并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艳  郑则广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房设立“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整群分为优质服务组(53例)和基本护理服务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呼吸疾病问卷三方面的区别以及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2%,基本护理组为84.2%,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在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技术和服务满意度、护士巡房次数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唤回应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疾病问卷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优质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优质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组合格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但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邹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26):149-152
目的总结低年资护士在应急及病情观察能力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有效的培训途径对低年资护士应急及病情观察能力的提高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各科室5年以内的注册护士作为评估对象,共计120例,对我院低年资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急及病情观察方面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统计归纳,并针对研究对象给予具体的干预培养方法。干预进行半年后,针对培训前后护士应急及病情观察能力进行评分比较,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应急与沟通能力、护理程序实施能力、管理教育科研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应急配合不足中抢救程序化不强比例较高,为35.0%;病情观察不足中观察要点未掌握、重点观察内容不知晓比例较高,为25.0%。经培训,120例低年资护士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应急与沟通能力、护理程序实施能力、管理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急能力及病情观察能力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给予其相应的培训干预,可明显提高护士在应急环境下的分析判断、果断决策处理及观察病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9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术前、手术日、手术后的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切口疼痛时间、腹胀时间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肠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朱红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40-142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需求干预护理方案对其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1~9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为实验组,选择2011年1~9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需求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需求知识知晓率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健康获得观念、医学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周末,实验组在健康获得观念、医学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内容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其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性化需求干预护理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其焦虑情绪,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的家属320例,随机将320例家属分为实验组(n=160)及对照组(n=160),其中,对照组以2000年6月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护理满意度评估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采取护理对策前后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给予护理对策后,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96.9%)、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98.8%)、对医疗质量的信任率(98.1%)、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97.5%),与采取对策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及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儿康复,利于儿科健康教育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行设计量表,调查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50例患者对安全需要层次需求的应答率和赋分值最高,分别为97%和4.0666分;在自尊需求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学历患者较低学历患者需求高;在安全需求方面,不同年龄层次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所差别,护士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牛俊  赵斐翡  朱宏伟  翟晓娟 《西部医学》2014,(12):1711-1713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对经鼻中隔手术专题护理培训的护士及未经鼻中隔手术专题培训护士的围术期护理指导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在我院经过鼻中隔手术并有效填写问卷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患者接受经过鼻中隔偏曲手术相关专题护理指导教育训练的护士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及健康宣教;B组则接受未经过鼻中隔偏曲手术相关专题护理指导教育训练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指导.采用护理指导满意度问卷表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手术史、术前有无了解手术相关知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与两组患者护理的护理人员在年龄、年资、职级和学历方面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指导教育培训前对A组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考核的答对率为88.3%,而培训后的答对率提高至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术期患者满意度评分的10个项目中,两组患者对麻醉方式的知晓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9个项目中,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4.45±0.70)分,显著高于B组的总满意度评分[(3.68±0.43)分,P<0.05].结论 建立完整的护理指导措施有助于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得到满意、连续的高品质护理.  相似文献   

20.
胡素霞  任爱红  刘娟 《吉林医学》2010,(30):5405-5406
目的:探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培训干预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相关理论培训、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训练、营造人性化护理氛围等培训方法,分析护理培训干预前后护理服务效果。结果:开展护士人文关怀护理培训干预后,护士综合素质、服务意识、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重视护士人文关怀培训护理干预,不仅能加速患者康复且可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