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分析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影响因素,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我镇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16岁以上常住居民400人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4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8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专本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会影响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结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男性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对营养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和相关内容,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素质。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东裕社区5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38.2%、85.8%和23.8%。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等方面的了解,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和三餐能量安排等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宁波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普通较低,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但营养态度较好。应加强对社区老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健康饮食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健康问题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某辖区通过健康档案建立,存在健康问题的居民376人,对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采用自制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题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做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社区居民对常用健康评价指标中健康知识、行为的理解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以问题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学习的积极性,能促进、提高社区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金牛区社区中老年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和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金牛区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知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金牛区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57.1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答题正确率为58.88%,"健康技能"平均答题正确率为54.67%。结论金牛区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素养现况较低,应加大健康促进力度。  相似文献   

6.
某市264名城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市某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探索在社区中对居民进行营养教育和营养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市某社区成年常住居民26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较差,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营养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营养态度和行为尚可;调查对象期望营养知识来源主要为讲座和宣传画册等.[结论]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饮食与健康关系了解不够全面,但营养态度和行为尚可.应加强对社区居民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城镇健康教育试点社区居民卫生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东莞市城镇健康教育试点社区居民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进行现况调查,为今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试点社区年龄为18岁至70岁的300户城镇户口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其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83.69%;总卫生行为形成率为88.35%;吸烟率男性为33.09%,女性为0.68%;饮酒率为17.73%;饮食行为每日定时吃三餐有65.24%,每日吃早餐占76.24%;卫生需求顺位前三位有卫生报刊、电视、广播卫生栏目。结论:通过城镇健康教育试点社区居民卫生知识、卫生行为的调查,明确今后推广全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及教育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社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及改变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鹤城区红星街道400户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线调查。通过墙报、展板宣传、开设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行为干预;一年后再对这400户居民进行回访,比较其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信念、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受干预的社区居民在合理营养、心理健康、运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戒烟限酒、从医行为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但要改变人们吸烟酗酒、小病不从医等行为需要改善干预方法和长期、不间断地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议。方法 2012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在南山区南油社区中随机抽取约120户家庭,调查对象为在深圳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6周岁以上居民。调查采用深圳市统一编制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素养的知识与理念、行为和技能3个部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489名居民,男性202人,女性287人;平均年龄为(36.01±11.98)岁;深圳户籍179人,非深圳户籍310人。南油社区居民平均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为72.0%(352/489)、72.4%(354/489)和64.8%(317/489)。女性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要高于男性(均P<0.01);深圳户籍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非深圳户籍居民(均P<0.01);不同年龄组居民的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水平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均P<0.01)。认知最差的为孕期保健及不良情绪的疏泄,知晓率分别为18.2%(89/489)和18.8%(92/489);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常喝牛奶及锻炼习惯的形成率较低,依次为24.5%(120/489)、25.6%(125/489)和28.6%(140/489);易爆标识、放射性标识及生物安全标识的掌握率不高,掌握率依次为30.9%(151/489)、31.7%(155/489)和33.9%(166/489)。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南油社区居民的知识理念、行为以及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对不同性别、年龄、户籍和学历的人群应制定适合的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乳腺癌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对社区居民进行乳腺癌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福田社区的18~70岁居民855人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结果:居民乳腺癌相关知识普遍来源于大众传媒,居民知晓率随着健康教育次数增多而提高,受教育程度越高,问卷回答正确率越高。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后居民对乳腺癌一般知识、乳腺自我检查行为及对乳腺癌疾病态度比干预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P<0.05)。结论:采取形式多样的乳腺癌健康教育有助于在社区居民中普及乳腺癌知识。应坚持不懈的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更科学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抽取 6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随机抽取其中 1 5岁以上居民 648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0 1 4% ;3 0~ 3 9岁健康知识知晓率最多为 61 73 % ;随着居民文化程度增高 ,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应增高。市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75 1 7% ,女性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具有深圳户籍人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暂住人口。结论 深圳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仍不高 ,需制定不同策略 ,完善居委会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许昌市东城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红  李锦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73-2374
目的通过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了解和分析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制定社区居民健康干预措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随机对2个社区5 723名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5 723名社区居民中有1 365人患有慢性疾病,患病率23.85%。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的前3位,且随年龄增长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但与文化程度关系不大,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加强壮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健康教育宣传是社区居民健康干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庄润森  林德南  陈宇琦  杨国安  胡伟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2):1057-1058,1065
[目的]了解健康社区示范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状况。[方法]2006年6月,在2005年底启动“深圳市健康社区示范项目”的罗湖区花场社区、福田区益田村社区、宝安区桃源居社区随机抽取18岁以上居民合计7015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调查7015人,所有家庭均有健康教育资料。40.26%的调查对象最需求的健康知识是心理保健知识,33.14%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31.81%是传染病防治知识;获取健康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报纸和网络,分别占56.42%、38.83%和36.56%。[结论]针对居民的需求,应采取适宜的宣传内容与宣传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和医生对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以期待提高社区居民和医生对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知、信、行"。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喀什市4个社区及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调查适龄社区居民1,735名和社区医生200名。结果居民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医务人员(61.3%),关于获得合理使用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是社区健康讲座(39.4%)。医生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医院岗位培训或继续教育(31.7%),培训方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小范围针对性互动教育(30.5%)。结论针对居民和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需求,在社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以减少社区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波市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即KA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在社区针对性地开展营养科普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式,选取东裕社区500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入户访谈式调查。结果调查对象K、A、P得分的合格率分别为38.2%、85.8%、23.8%。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营养相关疾病等知识方面的了解;饮食习惯、食物选择、三餐能量安排等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营养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常住户口;营养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年龄、营养知识水平;营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营养知识水平、态度、年龄、文化程度。老年居民营养信息获取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社区宣传窗、报刊杂志。结论宁波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普通较低,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但营养态度较好。应加强对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健康饮食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普陀区社区居民在肿瘤早发现方面的知识和行为现状,为普陀区社区居民的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397名普陀区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普陀区社区居民对于不同肿瘤早发现知识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方面,乳腺癌体征知晓率最高为71.2%,肠镜检查知晓率最低为23.68%。在行为方面,乳腺自查率为66.49%,而肠镜检查率仅为2.02%。结论社区居民对肿瘤早发现的认知不足,通过向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肿瘤早发现知晓率,增强居民肿瘤早发现的行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典型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及体育设施利用等情况;2006年采用同一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2006年典型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高于基线调查,如不吸烟、少吃盐、维持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可预防高血压,2006年居民知晓率分别为72.97%、93.11%、86.58%和87.25%,高于基线的67.38%、89.74%、82.12%和82.78%(P<0.01).基线与2006年调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各种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最高;2006年常住居民在健康饮食、预防常见病方面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暂住居民(P<0.05).2006年常住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广播电视、健康报纸及社区的健康教育.结论 在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广下,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合肥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4个行政区中的8个社区内15~69岁2019名居民,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总分149.21±28.69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分别为健康责任行为(19.83±6.35)分、运动锻炼行为(22.57±5.13)分、饮食营养行为(25.38±5.56)分、人际关系行为(25.87±6.14)分、压力应对行为(26.85±5.64)分和自我实现(28.71±5.38)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和是否接受过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可共同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20.6%的变异量。结论 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学历和是否接受过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是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需面向不同人群在社区内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以改善居民的健康行为,年龄在40岁以上和中专以下学历人群更是健康行为指导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梅丽娜 《职业与健康》2014,(15):2162-2164
目的调查了解宝鸡市部分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在宝鸡市4个城市社区入户进行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发放健康素养调查问卷300份,对获得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市社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9.38%。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9.79%、11.11%和20.14%。结论宝鸡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好,但还应当采取以利用网络、传播媒体等多种知识获取途径,积极开展公民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观澜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行为情况,探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2.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总正确率为67.6%,而赞同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有29.4%。结论应加强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居民完整地了解艾滋病知识,坚定信念,转变态度,加强安全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