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药研发是一个耗时长且风险高的过程,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0期临床研究”(phase 0 clinical trails)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微剂量”研究快速获得人体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等重要信息,为后期的药物临床研究及开发节约资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分子显像技术,仅需注射极低化学计量的放射性示踪剂即可获取关于候选药物及其对应生物靶点在分子水平的定量信息。该技术可快速应用于人体,加速药物开发过程,减少开发风险。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新药研发试验使用了这项技术,我国尚在起步阶段。本文将对PET在药物开发0期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睿 《今日药学》2009,19(12):6-6
1.创新药物研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令我国药学界科研工作者为之振奋的是国家投入了6亿人民币在重人新药创制的科研方面,这样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原创新药(化合物)开发的过程中.需经过化合物的合成与筛选,临床前的动物研究,临床人体试验Ⅰ~Ⅲ期,以及上市后的期Ⅵ期临床研究,才能从10000个活性化合物最终筛选出1个新药上市,而临床研究足决定创新药物研发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药研发具有费用高、周期长和风险大的特点,尤其是在新药临床研究阶段。在新药临床研究阶段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将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新药研发项目是否应该继续进行所需要的参考信息。为了使得这些参考信息真实可信,传统的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所改进,以适合进行经济学评价。  相似文献   

4.
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旨在为药物上市提供安全有效的依据,涵盖了临床药理学研究、剂量探索性临床治疗试验和确证性临床治疗试验,其中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核心。本文在梳理了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的前后过程以及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的相关内容、暴露量-效应关系研究在审评、提高临床研究质量、降低临床失败风险以及加速新药上市方面的重要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Ⅱ期临床试验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有重要作用,良好的Ⅱ期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发策略将有助于及早淘汰无效瘤种和无效药物;从而选择有潜力的候选药物进入大规模的Ⅲ期试验.本文对抗肿瘤药物Ⅱ期临床研究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包括受试人群、剂量、对照、终点指标等;同时对靶向治疗药物的一些新的设计方法,以及联合用药的研究和评价策略进行介绍,期望对我国从事抗肿瘤新药研发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完善我国新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和风险控制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本课题组组织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和风险控制研究”课题研究,在本栏目相关论文对欧美等国家药物警戒监管体系的深入研究,对国内外药物警戒法规和指导原则等的对比分析,以及结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新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和风险控制监管体系的研究建议。结果与结论:从监管体系和关键要素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新药临床试验期间药物警戒和风险控制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完善监管机构人员培训、政策法规宣贯、引进专业人才、共享监管信息,以及强化临床试验期间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和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审核和反馈、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风险控制计划等药物警戒关键要素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已居我国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血脂异常是重要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新调脂药是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药物的开发热点之一。在新药的开发中,临床研究是证明新药人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和实施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评价性。因而,药品管理机构常通过发布指导原则或者建议的方式,给企业提供临床研究方法的技术性建议。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药品管理机构不同时期的调脂药临床研究相关的指导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调脂药临床研究评价策略的进展,并可给我国的调脂药临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监查是临床试验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传统的现场监查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费用,且效率低下,对研究质量的提高帮助不大。为改变现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颁布了临床试验监查新的指导原则——《基于风险监查的方法》。本文以该指导原则为基础,阐述基于风险监查的理念、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最佳实践,旨在为国内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辅料研究在新药开发中占重要地位。在我国新药开发过程中,新药用辅料已经出现,而我国目前尚无针对新药用辅料非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这是研究与评价的一个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新药研发者还是评价者都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笔者以FDA新药用辅料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新药用辅料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考虑要点,以期对新药用辅料的研究与评价探索经验,为将来制定指导原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一种能客观测量并评价正常生物过程、病理过程或对药物干预反应的指示物,可有效提高新药研究开发决策,指导候选药物早期临床试验,降低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其在药品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业内普遍关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关于生物标志物研究开发和资格鉴定程序的指南,鼓励医药企业将生物标志物作为创新药物发现的工具,在药品上市后通过生物标志物监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我国药品生命周期特点,对生物标志物在药物基础研究、先导化合物/创新药物的设计与发现、临床前药物开发、临床研究、新药研究及上市后再评价等药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作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Drug development is an activity that is long, complex and expensive. In 2004, attrition in the drug development paradigm prompted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to introduce its 'Critical Path' document, which highlighted the serious discordance between major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limited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One issue addressed was that of microdosing. The concept of microdosing involves the use of extremely low, non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doses of a drug to define th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the medication in human subjects. Microdosing, thus, appears as a new viable concept in the 'toolbox' of the drug development activity. It appears that microdosing strategy could complement standard animal-to-human scaling, redefining the existing concept of phase I clinical research. In future, when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ology involved in Phase 0 studies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human microdosing may be applied to a number of drugs developed subsequently.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aradigm for the enhancement of post-marketing approval drug safety carries with it the need for external monitoring of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used by the sponsor. The concept of a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 (DMC), widely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adapted to provide this monitoring function. The rationale for the post-marketing approval DMC is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aradigm, as well as in the more traditional post-marketing approval surveillance setting. The composi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ost-marketing approval DMC are considered,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ommittee. Although the adaptation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paradigm pro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t is likely that it will require modification as risk management is adopted (and adapted) by other health regulato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美国药物临床研究期间变更管理的法规监管要求和实施情况,并与我国当前相关监管法规建设和实施现状进行比较,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研究期间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管理的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临床研究期间申办者和生产场地变更的监管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结合我国临床研究期间变更管理情况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药物临床试验监管体系采用审批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强化申办者负责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申办者及生产场地在不同国家(跨境)的情况存在。我国近年来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不断深化,在临床研究期间的变更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未来可分阶段细化我国临床试验期间变更的相关要求,以支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完善我国儿童药品品种、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借鉴。方法:总结美国在儿童药品上市审批方面的政策法规历史沿革及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结合我国儿童药品发展现状,提出保障我国儿童用药可及性和安全性的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自1994年起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鼓励发展儿童药品,目前其儿童药品上市审批主要依据《最佳儿童药品法》(BPCA)和《儿科研究平等法》(PREA)两部法律。1998-2019年,美国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的补充数量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截至2020年4月,已经有854种药品进行了儿科说明书的修改,其中792种药品进行了上市后儿科临床研究,其儿科说明书信息不全等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我国对儿童药品制定的政策主要包括鼓励研发创新、优先审评审批,以及加强研发技术指导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开展儿童药品临床试验困难较大等问题。建议我国借鉴美国儿童药品相关政策法规、儿科研究及儿童药品目录,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药品制度和目录,提高儿童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试验发展迅速,目前全球干细胞临床研究排名前三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美国、欧洲和中国,干细胞治疗种类以造血干细胞为主,间充质干细胞日益增长,神经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的临床试验也相对较多。目前全球已有14款干细胞药物上市,超过一半以上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中国共有87个干细胞临床项目完成备案,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备案项目最多。细胞治疗是按照医疗技术还是药品来监管,世界各国有所不同。在美国按细胞组织类产品风险高低进行归类监管,欧盟以先进技术治疗医学产品归类监管,日本按照再生医学产品管理,中国目前进行机构和项目双备案制度。在严格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无论欧盟的医院豁免制度、日本的条件限制性准入政策,还是中国从药品-第三类医疗技术-备案制管理政策的变迁,都为干细胞及其他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而快速发展的政策保障。对国内外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应用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分析各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质量控制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鉴美国生物药上市后风险管理经验,为我国生物药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究美国FDA发布的指南文件、网站信息等资料,对美国生物药上市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以英夫利昔单抗为例介绍其具体实施情况,总结其管理特点并提出对我国生物药上市后风险管理的启示及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生物药上市后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与降低策略(REMS)""上市后研究和临床试验制度"两方面,其中后者包括上市后要求(PMR)和上市后承诺(PMC)两类。以英夫利昔单抗为例,该药自1998年8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后,其生产厂家于2009年向FDA提交了REMS并获批,并先后5次提出上市后研究和临床试验。可知美国生物药上市后风险管理是由FDA通过出台具体指南,鼓励多角色参与风险管理,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对生物药风险进行持续监管,以降低生物药的使用风险。对于生物药而言,我国尚未制定系统、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指南,在上市后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欠缺。建议我国可借鉴美国对生物药上市后风险管理的措施和制度,尽可能吸纳利益相关方参与上市后管理,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提升患者用药风险意识,并且进一步完善上市后研究管理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Saudi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20,28(10):1217-1227
Drug development, from preclinical to clinical studies, is a lengthy and complex process. There is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KSA) to promote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local content including clinical trials (Phase I-IV). Currently, there are over 650 registered clinical trials in Saudi Arabia, and this number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An important part of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trials is to as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drugs. Clinical pharmacology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formed decision making during the drug development stage as it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drugs in humans. Disciplines such as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are components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It is a growing discipline with a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all phases of drug development, including selecting optimal doses for Phase I, II and III studies, evaluating bioequivalence and biosimilar studies and designing clinical studies. Incorporating clinical pharmacology in research as well as in the requirements of regulatory agencies will improve the drug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accelerate the pipeline. Clinical pharmacology is also applied in direct patient care with the goal of personalizing treatment. Tools such as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pharmacogenomics and model 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 are used to optimize dosing for patients at an individual level. In KSA, the scienc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is underutilized and we believe it is important to raise awareness and educate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erms of its 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In this review paper,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n the use and applications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in both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care.  相似文献   

18.
刘文  朱炯  王翀  胡增峣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0):2268-2273
药品抽检是中国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药品监管手段之一。我国药品监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了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对探索性研究中发现严重药品质量风险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对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概况、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基本情况、政策法规、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介绍,对国家药品抽检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进行分析与探讨,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探索性研究的科学性,加强探索性研究方法的转化,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提高该机制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查阅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美国合作药物治疗管理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核心要素、在医院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探索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管理模式提供启示。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可通过合同式管理授予临床药师一定的药物治疗决策权,清晰划分临床药师与医师的医疗职责,并推广专科临床药师培训项目和职业认证制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尝试开设专科临床药师门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