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碱性苦味酸法、肌氨酸氧化酶法、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一致性,对3种方法进行平行对比和偏倚评估。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进行评估,将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3种方法间的偏倚。结果3种方法测定的血清肌酐浓度,经组内、组间离群值检验后得线性回归方程:Y苦味酸=0.982X酶法+16.52,Y干化学=1.016X酶法+9.52。3种方法间各有明显恒定偏倚。结论碱性苦味酸法特异性不高,易产生交叉污染,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干式化学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好、抗干扰能力强;肌氨酸氧化酶法特异性高、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碱性苦味酸法、肌氨酸氧化酶法、干化学法测定血清肌酐的一致性,对3种方法进行平行对比和偏倚评估。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进行评估,将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3种方法间的偏倚。结果3种方法测定的血清肌酐浓度,经组内、组间离群值检验后得线性回归方程:Y苦味酸=0.982X酶法+16.52,Y干化学=1.016X酶法+9.52。3种方法间各有明显恒定偏倚。结论碱性苦味酸法特异性不高,易产生交叉污染,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干式化学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好、抗干扰能力强;肌氨酸氧化酶法特异性高、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肌氨酸氧化酶法(酶法)和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Jaffe法)是临床上血清肌酐(Cr)测定较常用的方法.为了解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性能指标,本研究对酶法和Jaffe法进行了平行对比和偏倚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血清中肌酐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肌酐酶水解样品中的肌酐生成肌酸,肌酸在肌酸酶的催化下生成肌氨酸,然后在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的产物过氧化氢。通过Trinder反应可计算出样本中肌酐的含量。本法的线性为0—8840μmol/L,精密度:批内CV〈4.0%、批间〈5.0%,回收率为98%~101%。本法(Y)和罗氏试剂(X)比较Y=1.0073x+0.0981(r2=0.9991))结论本文建立的酶法测定血清中肌酐具有准确度及精密度高,线性宽,抗干扰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优缺点,为检验科选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分别进行精密度、线性、干扰、准确度和灵敏度五项试验,并对上述各项指标作出评价。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肌酐的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而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比较,线性范围更宽,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也更高,特异性即抗干扰力也更强。结论: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比苦味酸法更可靠,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建议各医院检验科还是选用酶法。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异同。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10 月于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正常的 96 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 定其血清、尿肌酐值,分析两种方法在肌酐检查中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稀释度尿肌酐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的回 归方程分别为 Y 肌酐酶法 = 0.8829X 苦味酸法+ 460.227,相关性分析结果为 r = 0.942,P < 0.05;1/10、1/50 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测 定尿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 肌酐酶法 = 0.5528X 苦味酸法+ 587.464,r = 0.847,P < 0.05;Y 肌酐酶法 = 0.4123X 苦味酸法+ 526.637, r = 0.740,P < 0.05。结论: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及尿肌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碱性苦味酸法测 定的肌酐均值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苦味酸法(Jaffe法)检测血肌酐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密度试验、回收试验及线性试验对苦味酸法肌酐试剂盒进行方法学评价并对肌酐检测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苦味酸法做肌酐检测的特异性不高,受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其中胆红素有明显负干扰,丙酮酸钠有明显的正干扰,葡萄糖对肌酐的检测也有一定的影响。反应时间20s,40s为测定试验的最佳时间。标本采集后应尽快进行肌酐的检胡扎结论:Jaffe氏法特异性不高,使用此法检测时应注意避免干扰物对肌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肌氨酸氧化酶法建立珠海市健康成人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2009年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52名健康成人血清中的肌酐浓度,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结果:肌酐浓度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除≥60岁组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参考值:男:(57.3~99.7)μmol/L;女:<60岁:(40.6~72.0)μmol/L,≥60岁:(40.7~84.0)μmol/L.结论:参考范围是临床诊断、疾病预后等的重要依据,各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建立合理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9.
手工化学法 材料与方法 1.材料:日本产日立7150型生化全自动分析仪,酶促两点法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定值血清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手工法调剂盒由北京中生公司提供。 2.方法:手工法采用二乙酰-肟法测定尿素氮、苦味酸法测定肌酐 3.结果:(1)相关性比较:54例不同血清标本,分别用两点法和化学法测定BUV、Cr的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对其中出现的负值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待测血清稀释后用70 6 0生化仪上机操作 ,并用肌酸氨氧化酶法测定对比。结果 稀释后测定结果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趋向正值 ,而肌酸氨氧化酶法测定其值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肌酐在测定中结果出现负值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1.
Levy—Jennings质控图由于采用未定值质控血清,其X和SD由各实验室自行测定。因此,这种质控图只能监测精密度,不能判断准确度,且一张质控图只能显示一种浓度的质控血清测定值。而Z分数值质控图能同时监测精密度和准确度,及时指示存在的误差的大小和性质,提高了检出误差的能力,降低假失控的概率,并能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质控血清测定值在同一张质控图上表示出来,直观性强。1Z分数值质控囹的制作1.1用质量可靠的浓度不同的定值质控血清的测定计算结果制图。1.2Z分数值质控图模式见附图。在纵轴居中绘出平行于横轴的0值线,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氯唑沙宗片剂中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同时采用CPA矩阵法(简称CPA法)和多波长线性回归法(简称WML法)测定复方氯唑沙宗片剂中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并应用计算药学中BASIC语言编制计算程序。结果:CPA法的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9.83%,0.12%,99.87%,0.14%;WML法的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67%,0.34%;100.05%,0.31%(n=5)。结论:两种方法同时测定两组分的含量,方法简便易行、快速,测定结果可相互校验对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免疫放射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血清标本进行TSH含量测定。均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免疫放射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嬉果:两种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3.P〈0.01);化学发光免疫法对甲亢、甲减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97%。明显高于免疫放射法95%、93%;其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均明显比免疫放射法小;其对TSH检测的回收率比免疫放射法回收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螬论: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比免疫放射法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透射比色法(湿化学)和反射分光测定法(干化学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差别。方法:在贝克曼DXC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强生Vitros 350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方法学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线性范围、方法学对比及偏倚分析。结果:湿化学法检测Tbil的正常、病理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2.77%和1.89%,批间CV为3.69%和2.43%;干化学法检测Tbil的批内CV分别为3.65%和2.41%,批间CV为4.88%和3.87%。两者方法的线性范围上限均可达到560.0μmol/L;80份血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0.991)。线性回归分析经Cusum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曲线显示干化学法相对湿化学法的平均偏倚为3.46μmol/L。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符合要求;虽然干化学法存在少量的正偏倚,但仍符合临床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重氮法、酶法和钒酸盐氧化法的精密度、线性、相关性以及干扰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种方法的批内、批间CV值均良好;线性范围重氮法为300μmol/L,另2种方法均达到680μmol/L;Hb对重氮法的结果有较大程度的正干扰,而酶法有一定负干扰,钒酸盐氧化法有较轻的负干扰;3种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钒酸盐氧化法适合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质量,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临界值血清,作质控图,计算出最佳条件的变异(OCV)和常规条件的变异(RCV)。结果OVC的X=5.05,S=0.302,CV=5.8%,RCV的X=5.05,S=0.419,CV=8.3%。该RCV的CV值接近OCV的CV值。从而作为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品以外的第三个对照品,它可以灵敏地反映出试剂盒的检出水平,确保弱阳性反应样本的不漏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目前检测HBsAg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免疫法的两种方法对同一患者标本检测的结果误差原因。方法:笔者采用了对高值HbsAg定值血清倍比稀释及高中低浓度HbsAg质控品检测的方法,以检测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其性能。结果: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具有较大差异(P〉0.05),且不同厂家同种方法的同种试剂灵敏度相差也较大(P〉0.05),对高浓度样品检测也有较大差异。结论:金标法测定HBsAg试条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4—5ng/ml,与ELISA法比较,特异较高,不易出现假阳性,未发现后带反应;检测所需时间5~30分钟,但试剂成本为ELISA法的4~5倍。只能作为过筛实验,必要时应用ELISA法加以确认,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孙敬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98-2200
目的:观察化痰软坚祛瘀法对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化痰软坚祛瘀药干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肟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HE、PAS、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SABC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化痰软坚祛瘀药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改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能减少FN、LN在肾组织的沉积。结论:本实验提示化痰软坚祛瘀法能有效保护模型大鼠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病变进程,该作用与其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19.
周汝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29-13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判断妊娠期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及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及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e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对照组、未患高血压肾病孕妇、高血压肾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66±0.32)mg/L、(1.22±0.31)mg/L和(1.95±0.46)mg/L,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病的检出率高于血清肌酐和尿素。结论:血清胱押素c水平是反映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作为早期肾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双黄连注射液中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的一种新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HPLC法,以YMC—Pack C18)(250mm×4.6mm,5.0μm)为色谱柱,(A)乙腈、(B)0.5%冰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0-30min,A相从10%线性改变至30%,B相从90%线性改变至70%;流速:1.0mL·min-1;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350nm。采用标准曲线法对双黄连注射液中木犀草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在7.5-27.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58%)。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为木犀草苷在复方制剂中的含量测定提供依据,为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质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