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急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对245例正常人及各种急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AFU。结果:各组AFU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原发性肝癌(PHC)组最高(P<0.05或P<0.01)。急肝、中重型慢肝和活动性肝硬变各组血清AFU均高于脂肪肝、HBsAg携带者、轻型慢肝和静止性肝硬变(P<0.05或P<0.01)。肝癌以外各组AFU与AL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PHC组二者无相关性。PHC组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组血清AFU、AFP、CEA阳性率差异明显。结论:提示血清AFU在PHC中敏感性较高,在其它急慢性肝病中也可升高,但似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并不意味着恶性变。血清AFU和CEA在鉴别PHC与消化道肿瘤转移肝癌方面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启东地区肝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往曾出现过AFP低浓度阳性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根据基线危险因素水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随访结果拟合肝癌早期发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肝癌早期发病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血清AFP、AFU、γGT、AKP、ALT浓度以及慢性肝炎史、肝硬化史、肝癌家族史等,其中仍以AFP的作用最大,其次为AFU、γGT以及慢性肝炎病史。在控制年龄因素后,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为AFP、AFU、γGT、慢性肝炎病史以及肝癌家族史,即对于30~59岁的男性HBsAg携带者(高危人群)来说,随着上述各项指标的出现,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血清AFP,AFU,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测标志物,但仍有30~4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1]。为提高其诊断率,我们对260例肝癌进行了血清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糖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祁禄  韩驰 《卫生研究》1997,26(6):382-386
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Wistar大鼠肝癌前期病变(Solt-Farber模型)。实验前6周给大鼠饮用2%绿茶水及0.5%混合茶水,于实验第8周末宰杀动物。结果发现,绿茶组及混合茶组肝r-GT异常病灶数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经HPLC法分离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乙醛(ACT)、戊醛(PP)、丙酮(ACON),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绿茶组和混合茶组的各种脂质过氧化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对多种抗氧化酶和Ⅱ相代谢酶活性进行检测,其中绿茶组SOD、GST、QR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混合茶组CAT、SOD、GST、QR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绿茶和混合茶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和诱导抗氧化酶及某些Ⅱ相代谢酶活性,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血脂变化。方法:对109例UAP和143例AMI病人血脂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UAP组TG(171.2±146.9)mg/dl高于AMI组(136.9±84)mg/dl(P<0.01)及TG/HDL-C(5.5±6.2)比(4.1±3.3)和LDL-C/HDL-C(4.0±1.9)比(3.6±1.6)高于AMI组(两者均P<0.05)。结论:UAP病人LDL-C/HDL-C比值增高可能与其血管病变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PAPP—A检测对孕早期DS胎儿筛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PP-A是孕早期DS筛查的有效母体血清标志物,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目前检测PAPP-A的有效检测技术。单项PAPP-A测定结合年龄对孕早期DS的检测效果上档甚或要好于β-hCG(分别为41%~52.5%、25%~41.8%)。PAPP-A、β-hCG、AFP和uE3等血清标记物的多联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PAPP-A+β-hCG双联检测被认为是孕早期DS筛查的最佳血清标记物组合,检出率为55~69.1%,血清标记物多联检测加NT检出率明显提高,其中以PAPP-A+β-hCG+NT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最大,检出率高达75.8%~86.4%。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NIDDM患者Fn、PAG改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53例NIDDM患者Fn、PAG测定结果,并与35名健康人比较。患者组F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前者PAG(1)、MAR、Ⅰ与后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组中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Fn、Ⅰ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并发症组PAG(1)、MA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DDM患者Fn降低、PAG增强是易患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予以抗凝、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抗氧化作用药物,能够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成人型多囊肾(APKD)的血脂变化,本文观察分析了70例APKD病人的血清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并与50例健康人作对照,发现APKD病人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及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01),但未发现APKD不同肾功能与血脂的对应关系。单纯APKD病人比合并多囊肝的APKD病人TG、TC增高(P<0.01,P<0.05)。讨论了其机理,结论可供今后临床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 (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甲胎蛋白 (AFP)对其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 ,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寻找AFP以外的标记仍属必要。本文对不同肝病同时检测血清AFP及γ -谷氨酰胺转换酶同功酶 (γ -GTⅡ ) ,以探讨其对PHC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PHC4 0例 (其中病理诊断 13例 ) ,良性肝病 4 3例 ,肝硬化 2 2例 ,肝血管瘤 8例 ,慢活肝 10例 ,急性肝炎 2例 ,先天性肝囊肿 1例 ,其中病理诊断 4例 ,余均为临床诊断。转移性肝癌 (MHC) 6例 (其中胃癌术后肝转移 4例 ,…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温州地区出生新生儿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lucose 6 phosphatedehydrogenasedeficien cy,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20412 例,应 用滤纸荧光斑点法对新生儿进行G6PD 缺乏症筛查、酶法复诊;复诊阳性病例用MMCA 法检测基因突变, MMCA 法检测基因突变为阴性的再用二代基因测序;另筛查时间段内初筛阴性的女性样本G6PD 活性值最 低的53例用MMCA 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20412 例新生儿G6PD 缺乏症纸片荧光法筛查阳性率为 0.30% (62/20412),其中男性59例, 占95.16% (59/62);62 例筛查阳性的病例酶法复诊均阳性, 而 MMCA 法测基因突变阳性为60 例,2 例酶法复诊阳性而MMCA 法检测阴性的样本通过二代测序均为 c.1311C>T 突变;MMCA 法基因突变以c.1376G>T、c.1388G>A、c.1024C>T 最为常见;初筛阴性 的女性样本G6PD 活性值最低的53例用MMCA 法检测出基因突变8例。温州地区患儿母亲籍贯最多为泰 顺县,占32.50% (13/40),而非温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江西为高发地带, 占63.33% (19/ 30)。结论 温州地区新生儿中G6PD 缺乏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随着外来人口的流入和通婚的增多,温州 地区的G6PD 基因突变也在发生变化,基因诊断是对该病分子水平的诊断,有利于杂合子的检测。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G6PD 筛查; 发生率; 多色荧光PCR 溶解曲线法; 基因突变;分布特点 中图分类号:R7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7 0509 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肿瘤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建立肝癌诊断的优化联检模式。方法:选择目前临床常用诊断肝癌的四种肿瘤标志物(AFP,AFU,FER,GA),在考虑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对PHC诊断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权重系数,采用综合权重评分法,对不同联检模式进行等级评分。结果:四项肿瘤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及阳性率均为肝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FP,ASFU,FER,GA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73.91%,82.80%及84.44%,特异度以AFP最高(97.41%),AFP与其余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其灵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达94%以上,特异度则以AFP+GA为最高(84.21%),在不同权重系数标准下等级评分,无论从灵敏度,特异度方面,还是从预测值角度分析,均以AFP+GA的综合评分为最高(99分以上),其次为AFP+AFU,本次研究评选出AFP+GA为PHC诊断的最佳模式,结论:AFP为诊断肝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甘胆酸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对PH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与AFP联合检测,在诊断的真实性 和效益方面均显示出较好效果,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肝功能检查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ELISA法及用速率法生化分析分别检测116例PHC患者.进行了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I)、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检测.结果 116例PHC患者HBV总感染率为97.4%(113/116).HBsAg阴性为8.62%(10/116).PHC患者HBV血清标志物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小三阳)感染类型最多.表明该模式的乙肝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只有3例(2.6%)PHC无HBV感染标记.116例PHC患者AFP测定有29例(25.0%)结果阴性,87例测定结果阳性,阳性率达75.0%.116例PHC患者全部病例均行肝功能检查,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者有较高的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各个指标浓度呈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HBV与PHC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HBV感染不仅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表明肝癌病人常伴有HBV的复制活跃.提示仍有25.0%PHC患者血清AFP检测结果呈阴性而易被漏诊.约有50%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恰当治疗、保肝和护肝措施,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肝癌、肝硬化、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探讨GP73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64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炎患者53例(肝炎组)及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GP73水平,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AFP-L3,化学发光法检测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AFP、AFP-L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78.1%(50/64)比25.0% (15/60)、17.0%(9/53),48.4%(31/64)比31.7%(19/60)、22.6%(12/53),53.1% (34/64)比30.0%(18/60)、20.8%(1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P73、AFP、AFP-L3均未见阳性.肝癌组血清GP73、AFP、AFP-L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对照组[(245.69±89.18) μg/L比(116.37±38.52)、(97.29±24.58)、(23.48±9.12) μg/L,(403.27±128.46) μg/L比(75.62±19.35)、(66.49±15.14)、(3.46±1.02) μg/L,(15.64±3.19)%比(5.24±1.15)、(4.21±0.96)、(2.95±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73、AF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73、AFP、AFP-L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9%(62/64)、91.7%(209/228),明显高于AFP、AFP-L3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P73单项检测及任意两项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AFP水平、临床分期的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否阳性及有无肝外转移和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明显高于AFP和AFP-L3,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肝癌高发区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讨同安县原发性肝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开展了1:2配对的PHC危险因素病例-对照,ELISA法的高危人群筛检,HBV感染与PHC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HBsAg携带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抗-HBs阳性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HBsAg携带率病例组高对对照组,抗-HBs阳性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HBSaG,AFP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抗-HBs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青年及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舒伟平  沈玲  端木浩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4):490-491,494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5例年龄≤39岁的青年肝癌和11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青年组HBVM感染率为92.63%,其HBsAg( )为8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62.50%。(P<0.01)(2)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72.63%,高于老年组的54.46%。(P<0.01)(3)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而老年组则以单个局限为主。(4)青年组AFP(+)为67.37%,青年组为46.43%(P<0.05)(5)老年组AKP、r-GT明显高于青年组,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当其出现AKP、r-GT值升高时,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陈浩  张明跃  张桂珍  曹明  丁磊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01-1002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以及良性肝病患者样本进行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3种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研究3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P73,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FP检测为阳性的再采用亲和吸附离心法检测AFP-L3。结果 AFP、AFP-L3、GP73联合用于检测可以使肝癌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6.72%(118/122),将肝癌诊断的特异性提高到96.05%(73/76)。结论将AFP、AFP-L3以及GP73用于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目前临床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P53抗体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分布状况(阳性率),分析血清AFP和P53抗体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P53抗体的水平,并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阳性率为78.00%(39/50),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8.00%(24/50)。血清AFP含量和P53抗体滴度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即患者血清AFP和P53抗体含量越高,其病理分化程度越低。结论联合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及P53抗体的含量和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糖链抗原50(CA50)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测定68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EA与CA50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和CA50阳性率分别为85.3%、2.9%和63.2%,转移性肝癌组血清AFP、CEA和CA50阳性率分别为3.3%、53.5%和73-3%,三项联合对肝癌阳性率提高至94.1%,与单项检测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三项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572例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标本PIVKA-Ⅱ和AFP水平,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PH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的变化。 结果PHC患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IVKA-Ⅱ诊断是PHC的敏感度87.28%,高于AFP诊断PHC的敏感度70.52%。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94.21%。采用PIVKA-Ⅱ和AFP联合诊断方案,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HC患者接受治疗后,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PIVKA-Ⅱ和AFP对PHC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