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究包醛氧淀粉与固脾肾结合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医学学术期刊检索,对包醛氧淀粉与固脾肾结合灌肠法在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进行对照,采用Meta分析符合条件的文献.结果:包醛氧淀粉组总体治疗效果较固脾肾结合灌肠法差.结论:通过Meta分析固脾肾结合灌肠法较包醛氧淀粉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肾双补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护肾治疗,治疗组在一般处理基础上加服脾肾双补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8%,对照组为68.8%.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降糖效果、肾功能改善率上均明显优于纯西药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肾双补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从温补脾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温阳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肾阳气虚损休戚相关,故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为主,消瘢、利水、止痛、止血、退黄为辅.  相似文献   

4.
罗涛 《河南中医》2012,32(5):545-547
系统性硬化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导致脏腑亏损而引发,病虽在皮毛与肺,但其本在脾肾.对本病的治疗早中期以肺或脾肺为主,中晚期以肺肾、脾肾为主.西医治疗本病缺乏有效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多脏腑调节、增效减毒和安全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医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减少激素副作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虚痨"、"腰痛"范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定位在肾.与肺、脾、肝相关,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水实和瘀血,其病理为脾肾不足,培补脾肾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大法.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辨证论治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为了减轻和消除激素的副作用如:柯兴氏征,精神症状,感染等.在临床上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成人以滋养肝肾为主,儿童以补益脾肾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肿是肾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中医将肾性水肿归属于"水气病"范畴.从中医理论角度论述了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肾性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其病机在气在水在血,治疗应以肺为标,以肾为本,以脾为中流砥柱,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灸法对肾保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120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之慢性肾衰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辨证论治加温灸法保护肾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采用辨证论治进行治疗及临床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治疗后理化指标(血肌酐降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疗前、后理化指标(平均血肌酐值)比较,治疗组平均血肌酐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灸法治疗慢性肾衰病,可改善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患者证候及部分理化指标,达到肾保护目的.将温灸法推广应用贯穿于“慢性肾衰病”及“未病”者之“全程肾保护”,延缓肾衰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肾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郑海生  王荣  刘凯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28-1430
目的 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中医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杂志,选择中医固脾肾泄浊法与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共纳入1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西医组相比,固脾肾泄浊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总体疗效,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固脾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优于西医,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欣 《中药材》2004,27(7):543-54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慢性肾炎患者按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三型.以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补肝肾为治则加减治疗.结果:完全缓解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31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  相似文献   

11.
震颤麻痹即帕金森氏综合征,多由脾肾亏虚、肝血不足所致。近年来笔者采用健脾滋肾养肝法治疗此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佳且预后较差.在脑肠轴理论的影响下,西医将益生菌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运用于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中医体系以"脾肾相关""肾通于脑"及"脾为上下枢机"为基础,构建了脾肾-脑相通理论.在此...  相似文献   

13.
轻度认知障碍以老年人出现记忆或某项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是老年痴呆的前驱状态.本研究从中医脾肾理论探讨其根本病机是脾肾亏虚,脑失所养,神机失用.补益脾肾为其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4.
刘茂才教授重视脾肾在难治性汗证中的作用,从调补脾肾论治汗证,自拟芪萸止汗方治疗难治性汗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曹晓琳 《江西中医药》2007,38(10):52-52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的范围.本病的治疗,一般取滋阴清热法,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笔者治疗此病却以施今墨先生的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两个对药为基本方,通过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主,滋阴培本,益气养阴,活血降糖,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温补脾肾、化瘀利水法治疗脾肾阳虚夹湿瘀型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脾肾阳虚夹湿瘀型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降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补脾肾、化瘀利水法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以金匮肾气丸、大黄座...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病机,与脾肾不足关系最为密切,临证多侧重于脾、肾、尤其重于治肾,脾肾双补为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治疗大法。再障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重视"痰湿",提出治疗慢性再障之一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将哮喘归属为"哮病"、"喘证"范畴.该病反复发作,发作期大多存在着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情况,因此很难将其单纯地归于某一孤立的证型.临证中当根据该病发作之缓急,有所侧重,综合治疗,笔者就临床治疗哮喘的体会论述如下. 1 久病体虚之人当以温脾补肾为主 肾者五脏六腑之本,久病必伤肾;肺主气司呼气,肾主纳气,肺之呼吸功能需赖肾之纳气功能协助.是故哮喘之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临证所见尤以脾肾阳虚证候为多,肺肾阴虚者甚少,即有亦常合并有脾肾阳虚之证候.故温补脾肾为治疗慢性哮喘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之大法也.临证之时常以蛤蚧、人参、仙茅、仙灵脾、肉桂、附子、干姜、山茱萸等温脾补肾药作为慢性哮喘之基础药随证加减治之.对于久病体虚之人当以温补脾肾之法贯穿其始终,盖脾肾温其痰自化,其升降之性自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强调"温补脾肾法"在男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病案举例,介绍"温补脾肾法"在男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明确作者的观点。结果应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男科疾病,疗效较佳。结论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男科疾病,为治疗本病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庄儒森 《中医研究》2005,18(1):42-43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脾肾虚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神丸加味对86例遗尿患者观察.结果:痊愈72例,显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结论:四神丸加味具有温补脾肾,益气固涩的功效,是治疗遗尿(脾肾虚寒型)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