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以中医辩证施治,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论: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其总有效率与西药治疗相近,但副作用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小儿紫癜中医辨证治疗作用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小儿紫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是使用中药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结果: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总有效率达到92.5%,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只达到57.5%,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患者治疗后临床作用明显有效。用中药组治疗,小儿紫癜患者其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小儿紫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木香流气饮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古方木香流气饮治疗慢性结肠炎62例(中药组),设西医治疗48例为对照组。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79.03%)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χ2=6.58,P<0.05;中药组副作用比对照组明显减轻,χ2=31.57,P<0.01。结论木香流气饮对慢性结肠炎具有攻补兼施、寒热并用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胃肠促动力药研究与中药开发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机理研究较深入,但在治疗上却进展不大,西药促动力药由于明显的副作用及疗效不肯定,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从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以及胃肠促动力中药的研究现状的角度,探讨了小儿胃肠促动力中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朝元  王岩  何顺勇  黄剑锋 《西部医学》2017,48(5):9-10,13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疗程为6周;西药组予口服抗Hp四联疗法2周,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4周;中西药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抗Hp四联疗法2周,后改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口服4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率。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中药组与中西药组优于西药。溃疡愈合疗效方面,中西药组疗效优于与中药组与西药。在Hp根除疗效上,西药组与中西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结论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颗粒口服联合面部皮损围刺及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并统计围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黄褐斑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医综合组,每组30例。西药组:口服维生素E丸、维生素C丸,外用2%氢醌乳膏治疗。中药组:口服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房加工之中药颗粒剂,外用2%氢醌乳膏治疗。中医综合组:在中药组口服中药颗粒剂的基础上,结合面部围刺和黄芪穴位注射治疗。综合患者皮损颜色、面积评分、中医主要兼症指标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综合疗效分析的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的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的皮损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皮损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3组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颗粒口服联合面部皮损围刺及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失眠症的发病不断增加。临床上虽有不少治疗失眠症的安眠药,如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和思诺思等西药,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有副作用和依赖性。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和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失眠专科门诊采用中药及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共295例,并作回顾性疗效对比。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西药副作用的认识逐渐加深,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临床疗效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现就中药调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提供几点参考意见,以便在中药调剂中尽量减少差错,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使中医药在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寒热是中医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重点对长期以来在寒热体质、寒热证及寒热药性相关研究中,与寒热理论生物学基础有关的研究进行综述。相关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从经典的生理生化指标、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和代谢差异等角度,观察到中医寒热体质和寒热证的生物学差异主要表现在神经递质、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环核苷酸系统及能量代谢水平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又与机体相应基因、蛋白表达相关,并分析了相关指标在寒热体质一寒热证候一寒热中药干预的动态进展过程中的变化。对寒热本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已由单一指标向多指标、由分散研究向系统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机理研究较深入,但在治疗上却进展不大,西药促动力药由于明显的副作用及疗效不肯定,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从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以及胃肠促动力中药的研究现状的角度,探讨了小儿胃肠促动力中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复方治疗、针灸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干燥综合征多以阴虚津亏为本,燥热瘀毒为标。中医辨证施治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及各脏腑间的功能,中医针灸治疗取穴方便、灵活,且无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滋肾生肝法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480例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其中中药组240例给予自拟的中药,西药组240例接受雌孕激素周期疗法,给予谷维素、复合维生素及雌孕激素。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水平变化。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在激素水平变化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生肝法在改善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内分泌方面具有优势,且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肿瘤学较之中医其他学科起步较晚,而恶性肿瘤作为现代的多发病、疑难病,无论中医、西医对其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故而中医肿瘤教学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在授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诊断上应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应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相结合,组方上应辨证用药与专科用药相结合.同时在理论传承基础上,注重对临床实践创新内容的讲解,以中医治肿瘤好的“点”“面”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致病因素的“三因九毒学说”主要包括:①内因三毒(正虚之引毒、情志之心毒、基因之天毒);②外因三毒(六淫之常毒、肝炎之疫毒、环境之癌毒);③不内外因三毒(摄生之积毒、疾病之变毒、药物之副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的探索与实践,为深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通过对30余年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与科研等方面的回顾,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规律、治疗方法以及防治激素副作用所采取的对策等。[结果]解毒祛瘀滋阴法是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热毒血瘀阴虚证型的有效治法;“二型九证”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提供了疾病分型以及辨证施治的范式;“三维一体”激素减副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过程中减轻激素副作用的难题提供了积极的中医对策。[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法、“二型九证”法以及“三维一体”激素减副法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临床有效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意义重大。现代医学抗病毒治疗在抑制病毒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国际上共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分别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酶抑制剂及CCR5抑制剂。中医药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方面有显著疗效,中西医结合可优势互补。"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临床诊疗常用的一种方法。HIV感染者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明确诊断以辨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壅滞证。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活动中,突出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临床路径指导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中医临床路径组50例,均根据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西医临床路径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采用回顾性队列的研究方法,对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愈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愈后方面,西医临床路径组与中医临床路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指导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西药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18.
论单体药物疗效的证型差异与西药辨证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单体药物和中药的概念,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及有关文献报道阐述了单体药物疗效的证型差异,指出了西药辨证应用的目的、意义、方法,并对西药辨证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普济消毒饮联合三黄洗剂治疗水痘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86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普济消毒饮和三黄洗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西医治疗。3d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阿昔洛韦、普济消毒饮联合三黄洗剂治疗水痘疗效显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均予常规西药和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加中药静脉滴注、中药灌肠、中药肝区热敷、中药穴位敷贴五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精神意识、智力及扑翼样震颤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51.6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五联疗法发挥了中药综合治疗的优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