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大豆异黄酮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和研究建立大豆异黄酮滴丸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和单因素比较的方法,对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药料温度,滴距等进行优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及滴丸中的大豆异黄酮进行定性研究。以UV法在262 nm测定原料及滴丸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根据实验所确定的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关于滴丸的规定。大豆异黄酮可以用薄层色谱鉴别;大豆异黄酮在0.407~4.072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高、中、低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4%,97.27%,97.21%,RSD分别为1.3%,0.71%,0.78%(n=3)。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检测和评价滴丸及原料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 :大豆异黄酮可明显增加去势大鼠骨密度 (P <0 0 1) ,子宫重量 (P <0 0 1)和血清雌二醇水平 (P <0 0 1) ,组织切片观察显示 ,大豆异黄酮组骨小梁粗壮、饱满、结构完整。结论 :大豆异黄酮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这种作用和它的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内部沸腾法提取分离葛根中的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正丁醇为提取溶剂的内部沸腾法提取葛根异黄酮和大豆异黄酮。方法:用少量乙醇溶液润湿葛根粉末使其中的葛根异黄酮充分解吸,然后加入一定温度的含水正丁醇溶液,使渗透到葛根组织内部的乙醇沸腾,强化提取过程。由于大豆异黄酮与葛根异黄酮在丁醇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因此浓缩过程中可采用分步蒸发浓缩结晶,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后,结晶分离出大豆异黄酮,最后蒸干结晶母液,得到葛根异黄酮。结果:在80mL60%乙醇、解吸时间20min、含水量20%的600mL正丁醇温度90℃时,总黄酮得率可达到11.3%。当浓缩除去90%的溶剂时,大豆异黄酮与葛根异黄酮的质量比为1∶3。经液相检测,葛根异黄酮中葛根素含量可达46.0%;大豆异黄酮中大豆苷的含量为6.12%。结论:内部沸腾提取及溶剂蒸发结晶分离的工艺简单,为从葛根中同时提取大豆异黄酮与葛根异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永川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永川豆豉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市售永川豆豉干燥粉碎过筛后用石油醚脱脂,分别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法、超声提取等方法进行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用薄层色谱法、化学法进行定性检验,并用紫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均可提取出大豆异黄酮;大豆黄素在250 nm处有最大吸收,含量约为0.46%;染料木素在258 nm处有最大吸收,含量约为0.41%。结论运用超声技术从豆豉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简便、快速并节约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阴道上皮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和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摘取阴道,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纽化凋亡蛋白Bel-2和Bax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能使去卵巢大鼠阴道的重量增加,上皮增厚,但作用弱于雌激素。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大豆异黄酮高剂量组、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Bcl-2的灰度值分别为57.692&#177;4.49,116,847&#177;9.95,101.345&#177;5.87,109.56&#177;9.11。Bax分别为168.049&#177;11.43,106.49&#177;9.58,121.34&#177;15.78,119.82&#177;20.89。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促进阴道上皮Be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8,自引:2,他引:106  
毛峻琴  宓鹤鸣 《中草药》2000,31(1):61-63
介绍近年来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包括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类型 ,大豆及各种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及其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免疫调节、雌激素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异黄酮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成熟种子,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大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食物之一。大豆异黄酮由于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雌激素样用,故称之为植物激素。近年来对大豆及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具广泛的生物效应,能预防和治疗癌症,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防止鼻出血、抗炎、改善骨质疏松等。由于这些新发现使我们对大豆异黄酮防治疾病有了更新的认识,因此我们对大豆异黄酮近年来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豆的原产地在中国,其栽培与食甩历史已有五千多年。大豆中含有多种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又名“类黄酮”。实际上大豆异黄酮是一复杂的大家族,国外已鉴定的大豆异黄酮至少有十余种,包括黄豆甙、60AC黄豆甙、黄豆甙原、染料木因、60AC染料木因、染料木黄酮、大豆蛋白亭、生原禅宁A、7-羟基-4-甲氧异黄酮和考近斯托醇等。以上大豆异黄酮(大豆总黄酮)合计约占大豆干重的3%~3.4%。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为双酚,它与人体分泌的雌激素在结构上十分相似,故科学家称其为“植物雌激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氧化损伤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组,0.03 mmol/L的FeSO4/H2O2氧化损伤20 min后用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孵育细胞。以心肌细胞存活率、搏动频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大豆异黄酮能够使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搏动频率和幅度增加、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结论:大豆异黄酮对氧化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苷元对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苷元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普通饲料中添加20g/kg大豆异黄酮苷元混合物,饲喂糖尿病大鼠20周,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利用ODS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大豆异黄酮苷元,体外观察大豆异黄酮苷元单体对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长期食用大豆异黄酮苷元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在人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大豆异黄酮苷元均抑制ADP、胶原蛋白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中金雀异黄素为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38,0.30,0.23mmol/L。结论:大豆异黄酮苷元具有血小板聚集抑制效应,在大豆抗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介绍国内外大豆异黄酮在抗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类物质的抗癌作用、作用机理,以及在体内的代谢、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结论: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癌作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淡豆豉中大豆素和染料木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丽萍  宓鹤鸣  范国荣  位华  孙亮 《中草药》2006,37(3):375-377
淡豆豉是经大豆Glycine maa T(L.)Merr.发酵而来的传统中药,其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是该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治疗骨质疏松、降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功效。经发酵处理后大豆异黄酮中游离型苷元的质量分数明显提高,如大豆素和染料木素,而游离型大豆异黄酮比结合型大豆异黄酮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因此,如何简便、快速从淡豆豉中分离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对进一步进行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多酚结构混合物的统称,主要是指以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的化合物,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目前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对血管的防护作用、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抑菌活性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1-3]。随着对大豆中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的功能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1996年批准大豆异黄酮作为功能食品上市,用于预防妇女心血管疾病和改善骨质疏松。我国目前已批准的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共涉及9项保健功能,其中主要是增加骨密度以及抗氧化/延缓衰老2项功能。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更年期妇女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大豆异黄酮可与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减少骨质流失,同时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故具有明显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整理,同时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代谢以及发展前景做了介绍[4-5]。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豆异黄酮组造模前给予连续15天的大豆异黄酮灌胃。再灌注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同时检测心肌组织和血浆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心肌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结果:大豆异黄酮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丙二醛表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外泄减少。结论:大豆异黄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大豆异黄酮提高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降低丙二醛,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及苷元降血糖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永川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的降血糖活性及其降血糖机制。方法永川豆豉粉碎,脱脂,然后用65%的乙醇浸泡,超声提取两次。所得提取液离心后旋转蒸发,用无水乙醇提取可得大豆异黄酮的粗提品。正丁醇饱和的水溶液除糖及色素等。然后经硅胶分离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河南鼠注射四氧嘧啶造成高血糖模型,连续7 d灌胃给予所提取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永川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能显著地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鼠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症状;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都能抑制葡萄糖的活性,尤以染料木素最为明显。结论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明显地降低小鼠的高血糖,其所含的成分染料木素为主要的降血糖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的重要代谢产物——马雌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大豆异黄酮的重要代谢产物马雌酚的产生及其重要性。方法参阅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摄入大豆异黄酮后,其中的大豆苷或大豆黄素在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可产生具有更高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马雌酚。鉴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仅有1/3~1/2的个体能将大豆黄素代谢为马雌酚,并从中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结论马雌酚是大豆异黄酮极其重要的代谢产物,富含大豆苷的大豆胚轴是高活性马雌酚的最佳来源。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天然大豆异黄酮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提取方法一般采用乙醇提取法和酸水解法。由于提取液中含有各种杂质,通常采用柱色谱法、溶剂萃取法、沉淀法、超滤法等技术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天然植物雌激素 大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外,还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大豆异黄酮就是其中一种,它只存在于大豆种子的胚轴及子叶中,含量较其他营养成分也极微量,但生物活性较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对异黄酮的质和量都会有极大的影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存在于大豆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 ,主要由大豆黄素 (Daidzein ,D)和染料木素 (Genistein ,G)组成[1 ] ,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应用价值很高。近年来研究表明它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2 ] ,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1 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含量、结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 ,种皮含量极少[1 ] [1 1 ] [1 5] 。 80 %~ 90 %大豆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 ,浓度约为 0 .1 %~ 0 .3 %。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 ,约为 1 %~ 2 % ,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10-114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取120只随机分为6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豆异黄酮(20、40、80和160 mg/kg)腹腔注射预处理组和舒血宁注射液(4mg/kg)阳性对照组,并设假手术组。再灌注6h后,采用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IV%)及脑组织含水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行为障碍,脑梗死体积(IV%)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加重,凋亡指数显著升高;血清中CK,LDH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且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大豆异黄酮(40、80和160 mg/kg)组大鼠行为障碍明显好转,大豆异黄酮(80和160 mg/kg)组脑梗死体积和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以160 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大豆异黄酮(80和160 mg/kg)组凋亡指数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40、80和160 mg/kg)组大鼠血清中CK,LDH含量和脑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80和160 mg/kg)组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且160mg/kg组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大豆异黄酮能够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改善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状况,提示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豆异黄酮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