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运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7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均P<0.05),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和教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场所暴力等压力问题,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心理承受能力受干扰,在此过程中,护士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增加,进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护理质量。资源保存(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COR)理论用于解决压力背景下的矛盾冲突,本文基于COR理论对护士职业倦怠感的评估工具、国内外现状、前因变量和结局变量进行综述,分析今后缓解职业倦怠感的干预策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和获益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控体系卫生人力资源综合激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省、市、县疾控中心49家及其工作人员2138人,进行人力资源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四川省疾控体系卫生人力资源综合激活能力因子模型包括客观条件感受、主观感受和身心疲惫3个主要公因子成分,共解释原始变量64.87%的信息;客观条件感受因子的大小与疾控机构等级、现从事工作、职务等级有关;主观感受因子与疾控机构等级和工作岗位有关;身心疲劳因子与疾控等级、工作岗位、性别和职务等因素有关。结论四川省疾控体系卫生人力资源综合激活能力包括客观条件感受、主观感受和身心疲惫3个主要方面,受疾控等级、工作岗位、职务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省属综合医院护工离职意愿,探讨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等职业心理因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或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行业规范化管理,提高护工工作稳定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整群抽样收集省属综合性医院护工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数据。借助SPSS 19. 0及AMOS 17. 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40岁以下、工作时长在12 h以上、未签订用工合同的医务人员离职意愿可能更高。工作时长、月支出及是否签订用工合同是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月收入、支出是整体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离职意愿较之同期调查的护士水平为高。结构方程模型经构建和修正,结构模型中内因潜在变量离职意愿可以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解释38. 4%,且职业倦怠是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影响的中介变量。结论护工对工作回报以及工作时间存在不满,情绪衰竭程度较高,护工离职意愿受到其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而职业倦怠是工作满意度影响离职意愿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汽车生产企业员工的工作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方法对该汽车生产企业的400名员工进行测查,采用Karasek的工作要求—决策自主问卷测查其工作特征、MBI-GS问卷测查其职业倦怠。结果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后,工作特征对职业倦怠的解释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分别增加了9.6%、9.2%和33.7%。结论适当降低员工的工作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扩大员工的决策自主性和参与度,在员工工作的首年加强员工的工作适应教育,可有效预防汽车生产行业员工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城市男性职业人群工作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职业倦怠在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从某城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30~65岁的1133名男性职工进行横断面调查,用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COPSOQ)、哥本哈根倦怠问卷(CBI)、以及SF-8分别测试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健康功能,运用中介分析研究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工作压力的增加与男性职业人群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下降有显著性关联(P〈0.01),并可见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职业倦怠作为中介变量,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下降分别起到了15.08%和23.84%的间接效应。结论工作压力对男性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不利影响,职业倦怠部分中介了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在职职工270人为调查对象。基于SEM构建职业倦怠因素假设模型,编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检验模型及数据的信度、效度,使用Amos7.0软件Maximum Likelihood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医院管理、心理资本、工作压力、人际交往、自身条件、负面舆论等对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心理资本、人际交往通过工作压力对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有着间接影响。结论医院管理者应当重视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10):1539-1540
目的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院职工总人数的主要因素。方法根据2013年武汉市公立医院工作量相关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职工总人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医院职工总人数受实际开放床位数和门急诊人次数影响(F=49.498,P<0.05)。从标准回归系数可知,实际开放床位数对医院职工总人数的影响最大。从R数值可知,两个自变量解释结果变量变异的70.7%,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剔除方差因素影响后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在分析医院职工总人数因素中有较好的效果,结果比较准确,可以为医院相关工作者提供方法和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男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工作资源在职业倦怠与工作要求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来自广东省20家综合性医院366名男护士,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护士倦怠平均得分为2.72±1.02,不同年龄与月收入的男护士,其职业倦怠感不同。相关分析表明情感耗竭和玩世不恭与工作量、心理、工作环境、倒班、时间要求、社会支持以及奖励呈正相关(均P0.01),低职业效能与工作量、情感要求呈负相关(均P0.05),与时间呈正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决策参与工作控制呈正相关(均P0.01),职业倦怠各维度与技能多样性呈正相关(P0.01)。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倦怠有影响(β=-0.999,P0.01)。引入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的交互作用项后,新增的解释量ΔR2有统计学意义(ΔR2=0.254,P0.01)。结论男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低水平,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是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变量,工作资源在工作要求与倦怠关系中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京市3所三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自我复原力在手术室护士工作卷入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3所三级医院的314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复原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卷入量表对手术室护理进行调查,采用AMOS 22.0软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314名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9.79±10.94)分。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工作卷入直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β=-0.560,P<0.01),正向预测自我复原力(β=-0.580,P<0.01);自我复原力直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β=-0.350,P<0.01)。工作卷入以自我复原力为中介变量对职业倦怠有间接负向预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203(P<0.01)。结论 南京市3所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手术室护士工作卷入与自我复原力越高则职业倦怠水平越低,自我复原力在工作卷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人文关怀、职业心理培训等方式增强护士自我复原力,提高工作卷入对职业倦怠的积极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健康中国”事业的大力发展,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护士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繁重的工作与考核会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进而增大护士离职率。工作旺盛感可以增强员工对学习与工作的热情,进而减缓职业倦怠感的出现,减少人员的流失。本文对护士工作旺盛感的概述、前因变量、结局变量以及工作旺盛感的提升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护士工作旺盛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化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众多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降低对教学准备的充分性,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为了解辽宁通化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通化地区中学教师216名,其中男性44人,女性172人;有行政职务的教师66人,没有行政职务的教师150人;班主任教师118人,非班主任98人;5 a以下教龄的教师36人,6~10 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连锁超市员工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连云港市360名连锁超市员工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①总体上连锁超市员工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②20岁以下、工作1年以内员工的情感耗竭、消极怠慢程度高于其他员工;离异或丧偶员工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其次为已婚员工;与超市其他工作岗位相比,促销员职业倦怠程度最高。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婚姻状况与工作岗位与超市员工职业倦怠有关。[结论]连锁超市员工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与岗位特征、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以及个体认知与组织因素对连锁超市员工职业倦怠程度有重要影响。应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采用有效的干预策略来预防或缓解连锁超市员工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特质情绪智力与其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当前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3-9月,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特质情绪智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辽宁省锦州市4所医院对8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特质情绪智力与其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护理人员特质情绪智力同其职业倦怠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其中特质性乐观与职业倦怠总分之间相关系数r为-0.422,特质性幸福与职业倦怠总分之间r=-0.474,人际关系与职业倦怠总分之间r=-0.470,自尊与职业倦怠总分之间r=-0.371,并以护理人员特质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与15个剖面为自变量,以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护理人员特质情绪智力可以预测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特质情绪智力可以很好地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同制护士工作应激源、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进行分析,为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锦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职的合同制护士450名,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和AMO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同制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应激源、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总分值分别为(60.04±17.99)、(580.48±253.57)、(19.73±6.17)和(14.98±5.92)分;职业倦怠总分与工作应激、消极应对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0.53,P0.05),与积极应对总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应激、消极应对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倦怠,积极应对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应激通过中介变量应对方式正向影响职业倦怠,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1.4%(0.218/0.424)。结论应对方式在工作应激和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根据影响路径各个环节制定干预措施来解决合同制护士职业倦怠问题,促进护理队伍整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卫平  薛朝霞  王冰  牛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17-5319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 对山西省太原市560名大学生村官施测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依次进行层次回归和复回归分析,检测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在大学生村官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果 ①简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村官高、中、低社会支持组,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权重分别为43%、30%和9%;而高、中、低自我效能组,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权重分别为43%、30%和20%.②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入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中介变量后,职业倦怠对大学生村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由引入前的0.55下降为引入后的0.47/0.49.结论 职业倦怠对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的影响过程中,社会支持具有调节效应,自我效能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职业生涯中的持续压力容易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沮丧,并最终形成职业倦怠。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为了考察川渝两地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状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川、渝4所小学的210名教师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1)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呈现出高情绪衰竭、低去个性化、高成就感的趋势;(2)性别和学校类型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3)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显著,降低职业压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江苏省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江苏省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对江苏省13个市的儿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医院等级、儿科医护规模和收入等影响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严峻,收入是影响职业倦怠水平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较长的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建议从人才培养、增加收入等方面提升儿科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职业生涯中的持续压力容易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沮丧,并最终形成职业倦怠.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为了考察川渝两地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状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川、渝4所小学的210名教师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1)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呈现出高情绪衰竭、低去个性化、高成就感的趋势;(2)性别和学校类型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3)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显著,降低职业压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夜班、每周工作时间、护患关系均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有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付出-回报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以及消极怠慢维度呈密切相关(P<0.001),且紧张程度越高,对这两个维度的解释力越大。而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只有高紧张型护士的得分较低紧张型护士明显降低(P<0.001)。结论职业紧张、年龄、夜班、护患关系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人员应根据此结果制定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