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干预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大鼠脑皮层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通心络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损伤状态下保护神经元的机制。方法:首先制备4种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条件培养液:①正常BMEC条件液(N-CM);②正常BMEC加通心络药物血清条件液(NT-CM);③拟缺血损伤BMEC条件液(I-CM);④损伤BMEC加通心络药物血清条件液(IT-CM)。将它们分别作用于正常和糖氧剥夺损伤(拟缺血)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后,测定神经元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I-CM可使正常神经元的活性和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与I-CM相比,IT-CM可提高神经元活性和SOD活力,降低MDA的含量。②与正常神经元比较,拟缺血神经元活性和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增加;I-CM进一步使拟缺血损伤神经元的活力下降;NT-CM和IT-CM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损伤神经元活性和SOD活力的下降,并降低MDA含量。结论: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可能造成其旁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神经元的损伤。通心络可能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旁分泌功能保护神经元,该保护作用与减少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鉴定,采用氧糖剥夺法建立模拟体外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制备的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的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vW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OD值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NO和vWF(P〈0.05或P〈0.01)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10%的通心络含药血清作用24h,细胞OD值明显增高(P〈0.01),细胞上清液NO含量和vWF含量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通心络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减少NO和vWF分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前列散瘀胶囊对实验大鼠血清NO、bFGF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建元  贺菊乔  周亮 《新中医》2006,38(8):89-90
目的:探讨前列散瘀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癃闭舒组及前列散瘀胶囊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前列散瘀胶囊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前列散瘀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丙酸睾酮皮下注射造模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主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结果:损伤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bFG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前列散瘀胶囊高、中剂量组和癃闭舒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bFGF浓度降低,与损伤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前列散瘀胶囊高、中剂量组和癃闭舒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前列散瘀胶囊能升高大鼠血清NO的含量并降低bFGF浓度。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多糖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auricularpolysaecharide*,AAP)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AAP治疗组。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AAP或生理盐水,观察AAP对缺氧缺血24小时后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0)含量、72小时后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新生大鼠SOD活性下降,MDA、NO含量升高,不同剂量AAP后处理均能使SOD活性升高,MDA、NO含量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AAP治疗组新生大鼠较模型组脑含水量及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缺氧缺血后AAP干预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降低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参二醇组皂甙(PDS)促进正常的和缺血再灌注血清致伤后的人肾小管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两肾缺血后再灌注兔血清(缺血血清)与人肾小管细胞共培养96h,测定细胞株吸光度(A)值以判定其增殖活性;生化法测定培养液或肾小管细胞中MDA和NO含量以及SOD、LDH、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结果:10mg/L的PDS组A值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血清组A值低于缺血血清加PDS组;缺血血清使培养液中MDA含量、细胞内NO含量和LDH活力升高,使细胞内的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降低,而PDS则具有抑制缺血血清效应发挥的作用。结论:PDS可促进正常培养的和缺血血清处理后的人肾小管细胞增殖,减轻缺血血清致人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同增强SOD活力、减轻氧自由基和NO对细胞的损伤、增强ATP酶活性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30分钟,再灌注2小时,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针刺足三里组与之比较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及NOS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昆藻调脂胶囊对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及30%酒精复制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模型组、昆藻调脂低、中、高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高、中、低剂量昆藻调脂和东宝肝泰进行干预喂饲,然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SOD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MDA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昆藻调脂胶囊可显著提高大鼠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提示该药物能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Nim)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处理组(PN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脑水肿和脑梗死进行测量,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MDA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结果:PNS组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1),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MDA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物质、SOD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可降低缺血脑组织MDA的含量、增加SOD活性而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h(Tan 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低、高剂量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 ⅡA高、低剂量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ⅡA 3d,每日1次。各组于脑缺血90min再灌注24h后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Tan ⅡA高、低剂量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高剂量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组脑组织和血清中N0含量和NOS、iNOS活性均明显降低,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n ⅡA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S、iNOS活性,减少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细胞生存活性和NO含量的变化,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MTT法测定细胞生存活性变化并结合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细胞上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O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1);清开灵各组分都显著降低上清中NO含量,而且胆酸、黄芩苷、栀子苷(12.5μg.mL-1)组和新清开灵注射液(0.03%)明显增高OD值(P<0.05)。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通过提高细胞生存活性、减少NO分泌而保护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拟脑缺血3h,再灌注1,3,6,12,24,36,48,72h后损伤内皮细胞的活性、死亡率变化以及脑心通胶囊的影响,测定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3h,再灌注24h时脑心通胶囊含药血清对细胞裂解液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内线粒体活力下降,死亡率升高,脑心通胶囊0.24,0.48g·kg-1能不同程度改善细胞损伤(P<0.05,P<0.01),明显提高裂解液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裂解液中MDA和NO含量(P<0.05,P<0.01),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脑心通胶囊对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模拟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抗栓、溶栓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张璇  肖兵  胡长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50-195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在体和体外培养的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BMEC)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on activator,tPA)的影响。方法:①在体实验中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5 d后取脑组织标本,用RT-PCR测脑组织tPA mRNA的表达,发色底物法测脑组织tPA的活性;②体外实验:培养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终点,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用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中tPA mRNA的表达,发色底物法测细胞上清液中tPA的活性。结果:疏血通治疗组脑组织和疏血通干预组细胞tPA mRNA的表达及tPA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促进脑组织及BMEC分泌tPA,增强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此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正常、正常用药、拟缺血损伤、拟缺血损伤用药4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CM、NT-CM、I-CM、IT-CM),分别作用于培养的皮层正常神经元和拟缺血损伤神经元,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分析各个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特征。结果:①N-CM对正常神经元无明显影响,但对拟缺血损伤的神经元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NT-CM可明显提高受损的神经元活性;②I-CM可降低正常神经元活性,对已受损的神经元则进一步加重损伤,IT-CM可明显改善这种损伤状态。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可能在中枢系统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是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中药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条件培养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活性和血脑屏障特征性酶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此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激活、激活合并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损伤、损伤合并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5种不同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拟缺血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微量酶标仪法和上机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的活性。结果: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明显提高受损内皮细胞活性,诱导AKP、γ-GT活性增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上述作用下降,而损伤后的星胶条件培养液对受损内皮细胞几乎无作用。通络救脑注射液作用于激活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后,其条件培养液提高内皮细胞活性和AKP、γ-GT活性的作用显著增强。结论:正常AS的分泌产物对提高BMEC的活性和维持血脑屏障特性具有重要意义,AS受损后,该作用减弱或消失,通络救脑注射液可显著提高AS对受损BMEC活性和功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该药物发挥脑缺血性损伤后血脑屏障稳定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总咖啡酸酯(total Caffeoyl quinic acid ester,Caf)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Caf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离体培养的大鼠BMEC炎症损伤模型,选用25μg/mL Caf处理内皮细胞,利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实验各组ICAM-1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各组ICAM-1蛋白荧光强度。结果:Caf可以下调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mRNA高表达,并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膜ICAM-1蛋白高表达。结论:Caf可以降低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过度表达ICAM-1,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栀子苷、人参皂苷Rg1单独或配伍使用对氧糖剥夺损伤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差异,明确药物配伍调节缺血损伤小胶质细胞稳态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氧糖剥夺方法复制小鼠小胶质细胞拟缺血损伤模型,栀子苷,人参皂苷Rgl单独使用及配伍使用(通络救脑注射液)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GriessReagent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免疫酶联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TNF-α及TGF-β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结果配伍使用可在不影响细胞生存活性情况下显著减少NO释放,显著降低缺血损伤小胶质细胞TNF-α水平,升高TGF-β水平,两个有效成分发挥疗效的侧重点不同,配伍使用明显优于两个有效组分单独使用。结论栀子苷,人参皂苷Rgl单独或配伍使用对拟缺血损伤人小鼠小胶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具有平衡的调节作用,其机制与升高TGF-β及降低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回心草水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活细胞数、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合酶)的影响,探讨回心草抗动脉硬化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2O2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回心草提液对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吸光度(OD);采用经典Griess Reagent检测各剂量组细胞上清液中NO浓度,采用一氧化氮荧光检测探针DAF-FMDA(3-amino,4-aminomethyl-2′,7′-difluorescein,diacetate)检测细胞内NOS的活性。结果:H2O212.5mmol·L-1为最合适的细胞刺激浓度;回心草药液与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后,2.50mg·mL-1、3.33mg·mL-1浓度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回心草水提液作用于内皮细胞,进行NO,NOS含量的测定,其中回心草2.50mg·mL-1剂量组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12.5mmol·L-1的H2O2作用24h,可成功建立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回心草水提液直接作用于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2.50,3.33mg·mL-1两个浓度组可以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回心草2.50mg·mL-1可增加NOS活性,促进NO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