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十大常见肿瘤的第10位。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待明确诊断时往往已是肿瘤晚期,剧烈腹痛是晚期胰腺癌的突出症状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睡眠质量。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治疗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以来对48例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癌痛病人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约90%的病人明确诊断时已不能切除[1],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的上腹部疼痛,因此疼痛治疗则成为患者的医护重点。治疗疼痛有很多方法,如应用阿片肽类、介入治疗下的神经阻滞、手术等。但阿片肽类有很多副作用:口干、成瘾、降低免疫  相似文献   

3.
胰腺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约增加15%,目前,已成为消化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每年发病人数约2.5万人,死亡人数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日本近20年男性发病人数增加3倍,女性增加2.9倍。我国1971年胰腺癌比1951年增加5倍多。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就诊时多诊断为胃肠、胆道等疾病,多数病人出现黄疸或腹部包块时才被确诊。临床上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61例晚期胰腺癌伴顽固性疼痛及消化道梗阻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患者,在行姑息性手术的同时,行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内疼痛缓解、生存质量评分(KPS)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PS评分显著提高(P〈0.05)。随诊3个月,术后86.5%(45/52)患者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能较好地缓解其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自1836年Montiere首次描述胰腺癌以来,其发病率增加了3~4倍。确诊后病人中仅10~15%适合行可能治愈性切除。85~90%的病人则需不同形式的姑息性手术,以减轻这些病人的常见症状,如黄疸,胃出口梗阻和疼痛等。本文介绍了洛衫机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ULCA)对胰腺癌病人行姑息性治疗的16年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糖尿病病人的资料分析,观察糖尿病转归、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查阅全院住院糖尿病病人病历,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登记。结果: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1993年相比,1997年患病率增加0.5倍,1998年患病率增加1倍,2001年前半年增加2倍。2001年上半年住院糖尿病病人高血压、冠心病和心梗的患病率分别为39.1%,35.2%和6.7%,住院高血压病人糖尿病患病率由1998年的6%增至2001年的9%,住院冠心病病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约10%(P<0.01)。住院心梗病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约15%(P<0.05)。近3.5年,有2 618例糖尿病病人住院(1.95%),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41.2%),终末期肾病(39.2%)及癌症(31.4%)。由于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死亡仅为15%及13%,发生呼吸道感染者(81%)及足感染(63%)为主要原因。结论:近8.5年中,在33 005例病人中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多,特别是在近4年中,提高约2倍。高血压、冠心病及心梗病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近3.5年中住院糖尿病病人的死亡主要原因并非是心血管病变而是感染。糖尿病病人癌症病死率有所增加。提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糖尿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CT导引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源性腹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胰腺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中晚期胰腺癌病人突出的临床症状是严重的腹痛伴向后方的放射痛,疼痛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且随着病程延长和常规止痛药、针剂剂量增加,止痛效果却在减低。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介入放射学的深入发展,国外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在影像导引下(X线、CT、M R、B超)行内脏神经和腹腔神经节阻滞术,即注入无水酒精来阻滞其神经传导,达到止痛目的。CT扫描能清晰观察腹部的解剖关系,CT导引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neurolytic celiac plexus block,NCPB)可治疗上腹部中晚期肿瘤所致的顽固性疼痛[1~5]。我院自1998年行…  相似文献   

8.
Copping(1969)首先应用化学性内脏神经切除术以缓解不能切除胰腺癌病人的疼痛症状,以后有不少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病人在病程早期的症状可不典型或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时多半已属晚期。胰腺癌尤其是胰体尾癌的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均少于10%。如何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特别是早期诊断,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连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并发癌性疼痛,其发生率达73%,中晚期高达90%。患者疼痛剧烈,呈进行性加重,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差,常采用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治疗胰腺癌内脏痛,NCPB有效镇痛作用可维持4~6周,荟萃分析显示其即时和近期镇痛有效率达85%。单次NCPB时,作用于神经纤维的乙醇浓度因吸收而迅速降低,常导致神经轻度损伤,因此中晚期镇痛效果较差。腹腔神经丛周围分次注射神经破坏药对中晚期镇痛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连续NCPB对胰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住院糖尿病病人病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糖尿病病人的资料分析,观察糖尿病转归、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查阅全院住院糖尿病病人病历,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登记.结果: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1993年相比,1997年患病率增加0.5倍,1998年患病率增加1倍,2001年前半年增加2倍.2001年上半年住院糖尿病病人高血压、冠心病和心梗的患病率分别为39.1%,35.2%和6.7%,住院高血压病人糖尿病患病率由1998年的6%增至2001年的9%,住院冠心病病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约10%(P<0.01).住院心梗病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约15%(P<0.05).近3.5年,有2618例糖尿病病人住院(1.95%),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41.2%),终末期肾病(39.2%)及癌症(31.4%).由于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死亡仅为15%及13%,而呼吸道感染(81%)及足感染(63%)为主要死因.结论:近8.5年中,在33 005病人中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多,特别是在近4年中,提高约2倍.高血压、冠心病及心梗病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近3.5年中住院糖尿病病人的死亡主要原因并非是心血管病变,而是感染.糖尿病病人癌症病死率有所增加.提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糖尿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ǰ���뻯�����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9~ 2 0 0 2年 ,94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病人随机分为术前介入化疗组 (6 4例 )和未介入化疗组 (30例 )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切除率的差异 ,观察介入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改变、疼痛缓解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程度 ,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术前介入化疗对胰腺癌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前介入化疗组和未介入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4 6 8%和 2 3 3% (P <0 0 5 ) ;术前介入化疗组部分甲基化相关基因 (MBD1、E2F5和Rb)的表达明显被抑制 ,细胞凋亡比值 (bax/bcl 2 )明显增加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 ,病人疼痛明显缓解 (P<0 0 5 )。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改善病人疾病相关症状 ,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胰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手术根治后的 5年生存率仅为 2 %~3 % ,其主要原因是胰腺癌发现时多已不属早期。由于胰腺在体内的特殊解剖 ,早期胰腺癌因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易发现。  根据国际抗癌联合会的定义 ,早期胰腺癌指的是肿瘤局限于胰腺内 ,其最大径 <2 .0cm ,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血管侵犯 ,其病理分期应为T1aN0M0。目前国际上对早期胰腺癌的定义尚无统一 ,有作者认为应将最大径 <1 .0cm作为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标准 ,其依据为 <1 .0cm的肿瘤病人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 <2 .0cm者。也有作者认为原位癌或有微小浸润的导管内癌 ,不论其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胰腺癌与糖尿病关联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胰腺癌与糖尿病有着特殊的关联。患有胰腺癌的患者可能出现新发糖尿病或现有糖尿病症状恶化的现象,胰腺癌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在确诊出胰腺癌前已患上糖尿病,提示胰腺癌和糖尿病表现出"双重因果关系"。长期患有2型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及发展的高风险因素之一,2型糖尿病也可能由于高胰岛素血症、脂肪因子等的作用或其他因素而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同时,胰腺癌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但其机制尚未知,还需要获得大量信息才可以了解长期糖尿病对胰腺癌发生及发展的影响以及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原因机制。结论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明确关系尚未被证实,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达98%。虽在新发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所占比例不足3%,但因其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且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约85%的病人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而无法手术切除。在美国,胰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5%。手术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获根治性切除并联合辅助治疗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23.4%,但可获根治性切除者不足1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胰腺外神经侵犯是决定胰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直径〈1cm、无淋巴结浸润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增长趋势。美国在1973年至1977年间,327,627例癌肿病人中,胰腺癌占2.9%。在1980年死于胰腺癌约有20,900人,仅次于肺癌、肠道肿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居第五位。胰腺癌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在胰主管或胆总管发生梗阻或胰腺包膜受侵后才出现症状,但没有特异性。所以目前临床确诊的病例多属晚期,虽经手术治疗,病人存活时间也很短。美国 Levin 等的资料胰腺癌病人存活时间的中位值为4个月,2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重视早期胰腺癌临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比50年代增加了4~5倍,已占肿瘤死亡的第4~5位。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是惟一能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征性症状,甚至没有症状,故临床确诊的病人极大多数已属肿瘤第2、3期,甚至第4期,手术切除率不高,一般在20%~35%,即使能作切除的病例其5年生存率亦不高,根据大宗病例的统计只在5%左右。由于胰腺癌的预后很差,有人将其称为“癌中之王”,被国际医学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需要大家努力攻克。  相似文献   

18.
正胰腺癌发现时多为晚期,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1])。据2015年美国数据统计,胰腺癌病人总体5年存活率仅为3%~5%~([2])。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胰腺癌与糖尿病互相影响,糖尿病既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状之一。因此,以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为突破点,筛选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胰腺癌占最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疼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痛苦体征,而大多数病人仅适宜减症治疗,常常使用麻醉剂镇痛以达到减轻疼痛。也可以在腹腔神经丛阻断疼痛神经纤维,常注射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20.
几乎有90%的胰腺肿瘤起源于胰腺外分泌导管系统的“典型”腺癌。其发病率为1/10000,在人口肿瘤病死率上占第4位,近年显示还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胰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只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但有90%的病人是由于出现症状而来就医,经检查发现为胰腺癌。当病人出现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时约80%不能做手术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出现无痛性黄疸时仅约50%病人能行手术切除,不过无痛性黄疸在胰体尾部癌时也是肿瘤晚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