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特点,并与其脑脊液、头颅CT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病毒性脑炎早期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头颅CT,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严重者EEG呈中重度异常,病情轻者EEG呈轻中度异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差,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者其预后较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红梅 《药物与人》2014,(12):331-332
目的:探析儿童病毒性脑炎运用脑电图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脑电图检查,260例轻度异常,15例中度异常,1例重度异常,异常率为92%,发病后1d,呈阳性改变,发病后3-5d,呈典型EEG 改变,具有较高阳性率.结论:临床上运用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对115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97例为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84.34%。轻度异常51例(44.34%),中、重度异常46例(40%)。结果治疗2-4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81例,未恢复正常11例:轻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6例,4例有明显的意识障碍,1例有经常发作性脑电图异常改变。脑电图异常改变表现为弥漫性慢波,α波节律减弱,或以θ波为主,其中一部分患儿有局限性异常脑电图表现。结论脑电图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脑电图异常改变与临床症状、大脑脑实质损伤的严重程度成正向关系,因此脑电图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陈会强 《药物与人》2014,(2S):54-5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年龄≥50岁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详细分析其临床表现,对脑电图、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14例,意识障碍17例,抽搐15例,头痛13例,精神症状18例,辅助检查:脑电图阳性率为85%,头颅MRI阳性率为36.84%,腰穿脑脊液阳性率为52.94%。结论:中老年人病毒性脑炎首发症状多以精神症状、抽搐及意识障碍居多,EEG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6例患儿治愈出院76例,遗留后遗症17例(智力障碍10例,运动障碍5例,继发性癫痫2例),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脑疝1例).脑电图异常率为91.7%(88/96),明显高于脑脊液、头颅CI和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起病前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症状,脑电图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和MRI综合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6.
许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85-2986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脑脊液、CT、MRI在临床诊断和表现的价值。方法:对12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脑脊液、CT、MRI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脑脊液异常45例,CT异常24例,MRI异常32例,脑电图(EEG)异常127例,异常率最高且程度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持续时间较长。结论: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莉 《医疗保健器具》2012,(9):1533-153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I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当天内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53例(96.36%),其中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15例,重度异常5例。经过治疗后复查脑电图.脑电图好转情况和临床好转情况相吻合。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月青  郝英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32-3533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粟氏FMU-5微型细胞薄片离心沉淀仪收集脑脊液中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18例病毒性脑炎,均做脑脊液常规和细胞学检查,符合率分别为72%、100%。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可靠方法,尤其脑脊液检查阴性的患儿更为重要,此法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治疗监护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构成及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年龄分为A组(〈3岁)、B组(3岁~6岁)及C组(〉6岁)3组。(1)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常见病毒核酸,包括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2)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32例核酸检测阳性(60.38%),其中EV 23例(43.40%),HSV 8例(15.09%),HCMV 1例(1.89%),未检出VZV。(2)A、B两组中有惊厥者明显多于C组(P〈0.01),C组以头痛为早期症状者23例(85.19%),而A、B两组分别只有1例和4例(P〈0.01)。HSV脑炎惊厥发生明显多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结论证实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以EV和HSV为主,HSV脑炎临床症状较严重,提示临床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病原检测工作,而PCFR检测患儿脑脊液中特异性病毒核酸片段符合临床快速、特异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6,(2):207-209
目的了解患儿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V)的感染状况和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4月因病毒性脑炎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血液样本130例,儿童保健门诊正常儿童的血液样本10例作为研究对照,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MV Ig M抗体。结果 130例血液样本中,检出MV阳性10例(7.7%),男女各5例,MV阳性患儿的平均年龄46.11个月,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抽搐,体征主要为颈抗阳性,平均住院时间17.7天,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出院。MV阳性患儿的血液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的血液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V是本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不可忽视的病原,且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的血液检查基本正常,不易诊断,故应提高儿童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方法,并积极治疗,努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苏亚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81-1181
目的 观察探讨病毒性脑炎伴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病毒性脑炎伴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42例,皆应用抗病毒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经脑MRI诊断出异常率52.4%(22/42),早期脑电图诊断出异常率92.9%(39/42),常规脑脊液诊断出异常率42.9%(18/42);42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1%.结论 病毒性脑炎伴精神行为异常属于一种介于精神科与神经科的跨学科疾病,精神行为异常能够为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其临床表现较为错综复杂,因此,应全面分析其临床表现,结合各种辅助检查,早期准确诊断并对症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3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等进行分析,进行退热、解痉、抗病毒、降低颅压等综合治疗。结果 30例患儿痊愈26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诊断并进行综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rrjk》2017,(14)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脑电图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91例,均应用脑电图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判断预后情况。结果:91例患者中,脑电波异常82例,占90.1%;脑电波异常与发病程度、脑电图改变与发病程度均呈正相关;脑电图异常情况越轻,患者预后情况越好。结论: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脑电图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并良好的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向阳  何江玲  黄巧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72-5573,5585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应用重组人干扰素+喜炎平.对照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喜炎平,用药时间3~5 d.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t=4.2721,P=0.0387).②观察组患者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皮疹消退时间、平均头痛缓解时间、平均呕吐缓解时间及平均精神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9例,应用a EEG监测脑功能,记录性别、年龄、胎龄和出生体重;应用a EEG监测的基本数据,并进行3个月或以上的随访。结果 39例HIE患儿中,a EEG正常23例,轻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7例。39例患儿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11例,重度HIE8例。随访的28例中,19例神经学预后正常,5例异常,4例死亡。a EEG的监测结果与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 a EEG可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脑功能监测,对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健康儿童和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a EEG结果、神经心里发育和体格发育特点。结果:观察组a EEG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测试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头围、智力指数(MI)和发育商(DQ)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 EEG对HIE病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可用于HIE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热性惊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热性惊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EWS评分。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其中病情稳定、无需心电监护者为A组(热性惊厥91例,化脓性脑膜炎71例,病毒性脑炎78例);需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但未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者为B组(热性惊厥9例,化脓性脑膜炎26例,病毒性脑炎15例);病情危急,需入住PICU者为C组(化脓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炎7例),比较相同疾病下各组PEWS评分情况。结果热性惊厥患儿中,B组PEWS评分较A组显著升高(P0.0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C组PEWS评分最高,其次是B组,而A组评分最低;三组患儿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病毒性脑炎患儿中,C组PEWS评分最高,其次是B组,而A组评分最低;三组患儿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PEWS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简单、可行、有效、迅速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确诊为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炎严重程度与EEG异常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84例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首次EEG异常为率100%,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脑炎严重程度与EEG的异常程度密切相关(r=0.533,P<0.001))。结论 EEG对小儿HFMD并发脑炎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EEG可辅助临床判断小儿HFMD合并发脑炎患儿的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9.
腮腺炎脑炎为儿童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腮腺肿大一周左右,不典型者可以不见腮腺肿胀,仅表现为脑炎症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我院1996年1~6月共收治27例腮腺炎脑炎病人进行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并与随机抽取住院病人14例行脑脊液检测进行对照,探讨三者对腮腺炎脑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V71感染导致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6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患儿原发病得到控制和缓解。症状消失时间5-11d;全身疱疹消退时间3~7d;心肌酶1—2周恢复21例、2-3周恢复3例、≥4周恢复1例。其中心肌酶≥2周恢复者(4/25)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经系统冶疗后均全部治愈。结论EV71感染易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及心肌损害,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