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逆转录病毒介导癌基因疗法体外安全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逆转录病毒pLXSN与人IL-2cDNA基因进行重组,包括PA317细胞,建立逆转录病毒包装体系细胞PA317/pLIL-2SN。用病毒上清液转导人淋巴细胞(TIL,PBL)和3株人腺癌细胞株(SPC-A1,MKN-HepG2)对转IL-2基因的淋巴细胞(TIL/IL-2,PBL/IL-2)和转IL-2基因的人癌细胞(SPC-A2/IL-2,MKN-45/IL-2,HepG2/IL2)进行体外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抑制状态的去除及进一步提高IL-2/TIL的杀肿瘤活性,本文应用人重组IL-2、IL-4及IL-6分别配伍及联合诱导TIL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200U/ml的IL-4及IL-6能显著增强TIL的杀肿瘤活性;增殖的TIL细胞以CD8^+阳性细胞为主,其表面IL-2受体(CD25)的表达显著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TIL,有助于TIL抑制状态的作及杀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在T淋巴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增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PBL)IL-2mRNA的表达,以及IL-2分泌水平的改变,探讨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IL-2分泌不足的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IL-2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弱,表达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PBL转化后IL-2mRNA表达增强,但肝硬化患者较对照仍有明显差异,IL-2分泌在肝硬化患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淋巴细胞活化后,肝硬化患者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许多有害因素通过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IL-2mRNA的表达,影响IL-2产生、分泌,导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蔡以理  邱蔚六 《上海医学》1998,21(10):584-586
自从Rosenberg证明IL-2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对某些小鼠肿瘤模型和人肿瘤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以来,TIL的表型及其抗瘤效应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的实验证明IL-2激活的...  相似文献   

5.
对20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肿瘤患者用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PBL以同种异体相同组织学类型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从43.2升高到1249.0溶解单位(P〈0.05),而NK活性无明显变化;T4、T8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从1.9到3.9(P〈0.05)及4.4到7.2(P〈0.05)。所有患者PPD及P  相似文献   

6.
肿瘤糖蛋白和黄芪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扩增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张群华,任惠民,王宝华,奚金成我们通过肿瘤糖蛋白175000(TGP175)和黄芪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扩增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TGPI75和黄芪在体内对于IL-2/TIL治...  相似文献   

7.
用亚适量刀豆素A(3mg·L-1)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IL-2)。福氏完全佐剂致炎后d18,AA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大鼠,芍药甙(PF)、去芍药甙白芍总甙(TGPRPF)和白芍总甙(TGP)促进AA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其量效曲线均呈钟罩形,3种受试物显著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为:PF2.5~12.5mg·L-1,TGPRPF12.5~62.5mg·L-1,TGP2.5~62.5mg·L-1。这些结果表明:PF、TGPRPF和TGP对AA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均具有浓度和机能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了研究。用中性红摄入法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APAAP桥联免疫酶标法测TIL的亚型。结果表明:经IL-2体外诱导的PHC-TIL具有较哟的抗肿瘤活性,且较AK细胞明显强,PHC-TIL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同种异体肿瘤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膀胱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LDH释放法。结果该TIL对自体肿瘤靶细胞的最高杀伤活性第30天时为72.4%,且呈现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结论膀胱癌TIL在体外经IL-2培养后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并显示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胃癌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胃癌患者实施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免疫治疗。方法 培养收获TIL细胞,并回输患者。结果 TIL治疗能使部分患者瘤体缩小,生存期延长,一般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免疫学参数(CD3/CD4,自体LAK活性,血清SIL-2R水平)表明,TIL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抑癌能力。结论对胃癌患者综合治疗,TIL免疫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体内基因转移的可行性及对荷瘤小鼠全身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及诱导细胞因子产生的效果。方法:将脂质体分别包裹IL-2基因、空白质粒及PBS后,直接注射至黑瘤体内,10d后无菌取出小鼠脾细胞,诱导并检测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CTL)活性、LAK活性及细胞因子的含量,用抗MHCIa单抗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的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小鼠脾CTL细胞活性明显高于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空白质粒及PBS的对照组,其脾淋巴细胞LAK活性、诱导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及表达MHCIa分子的水平均有相应的提高。结论: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L-2基因后,通过在原位转染肿瘤细胞,增强了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以及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患者全身及肿瘤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噻唑蓝比色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31引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腹水淋巴细胞(EAL)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NK活性和细胞亚群,并对常规手术、化疗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卵巢癌患者的PBLNK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和良性钟瘤组,其中CD+3、CD+4及B细胞较少,CD+4/CD8+比值较低;而TIL的NK活性较PBL更为低下,其CD+4/CD+8严重失衡。推测:卵巢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全面受抑,尤以局部明显;传统手术、化疗同辅以增强免疫的支持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9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10例单纯胆囊结石(B)组的IL—2、C-3、C-4和PVBF水平变化,并对A组中BTP、PVBF与IL—2、C-3、C-4关系进行分析。A组根据阻塞性质分为A-1组(恶性梗阻)和A-2组(良性梗阻)。结果显示A-1组TB、BTP显著高于A-2组(P<0.01);A-1、A-2、B组IL—2、C-3、C-4、PVBF方差分析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除A-2与B组C-3外(P>0.05);TB、BTP与IL—2、C-3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PVBF与IL—2、C-3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可能由于肝脏活性的巨噬细胞功能降低和抑制性巨噬细胞被活化,导致淋巴细胞活化降低。  相似文献   

14.
香菇多糖增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瘤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增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作用机制。方法 将从肺癌中分离的TIL分别置于含IL-2或IL-2加香菇多糖培养液中培养30d,观察TIL对TNF-α、INF-γ的分泌及淋巴细胞表型的作用。结果 用两种方法分别培养25d时,IL-2和加香菇多糖培养的TIL对TNF-α、IFN-γ的分泌作用均明显高于IL-2培养的TIL。CD8的比例明显高于IL-2组。结论香菇多增强TIL抗瘤作  相似文献   

15.
作者用ELISA法研究了冻存对人外周血革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存后PBMC产生IL-2能力明显增强;去除CD8+细胞或加入消炎痛后,PBMC产生IL-2能力增强,且与PBMC冻存后产生IL-2水平相同。研究提示:冻存过程有可能通过抑制PGE2分泌细胞及使CD8+细胞失活,使PBMC增加IL-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从津白Ⅱ号小鼠自发性乳腺癌TA2MA891建立了体外长期传代细胞系MA891。MA891细胞保持了TA2MA891的高转移特性,皮下接种后肿瘤进行生长,并无一例外地发生肿瘤肺转移。MA891细胞的免疫原性极弱,表现为:(1)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只能诱导出低水平的细胞毒T细胞(CTL);(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含量少,体外经IL-2扩增后只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活性;(3)在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分析了血透患者透析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sIL-2R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2、sIL2R的能力。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BMC分泌IL-2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免疫细胞处于活化状态,但免疫反应存在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β2受体激动剂舒喘灵(ST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10^-^8-10^-^4)moL/L舒喘灵对COPO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T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Ⅱ(IL-2)的活性及膜白细胞介素Ⅱ受体(mIL-2R)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体内用药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mIL-2R吸收IL-2的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9.
本组54例原发性肺癌均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1次后,经3~4周开始用LAK/IL-2(BAI)治疗。我们采用肿瘤缩小、疗后免疫指标、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经LAK/IL-2治疗后病理变化四项指标。LAK细胞围绕在癌灶周围,与癌细胞密切接触,癌细胞有变性、坏死,证实经BAI给予LAK/IL-2治疗肺癌方法可行、疗效确实。经BAI联合化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7%,明显高于单纯BAI化疗组的70%(P<0.05),同时也讨论了影响LAK/IL-2疗效的因素及LAK/IL-2的副作用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ELISA法研究了冻存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存后PBMC产生IL-2能力明显增强;去除CD8^+细胞或加入消炎痛后,PBMC产生IL-2能力增强,且与PBMC冻存后产生IL-2水平相同。研究提示:冻存过程中可能通过抑制PGE2分泌细胞及使CD8^+细胞失活,使PBMC增加IL-2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