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4例STUM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78岁(平均54岁), 病程1~180个月(平均46个月)。以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直肠指诊可提示前列腺肿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正常或轻度升高,经直肠超声及磁共振提示前列腺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结节。结果: 3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2例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9例经病理明确诊断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镜下观察前列腺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呈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SA均为阴性,波形蛋白均为阳性,CD34及孕激素受体多呈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20%(平均6%)。病理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65个月), 失访2例,死亡1例,9例术后未见复发,2例因局部复发而多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论: STUM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早期发现确诊,结合临床制定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间质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策略。方法收集2例前列腺间质肿瘤的病例并且回顾了相关评估此疾病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策略的文献。1例是1位老年患者因排尿困难而至泌尿外科就诊,另1例老年患者是因排便困难而至普通外科就诊。2例患者的直肠指检结果表明前列腺的体积增大并有硬结,但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却未明显升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表明硬结中有大量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CD34(+),SMA(-),病理诊断为前列腺间质肿瘤。结果这2例报告说明前列腺间质肿瘤的临床特点主要是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体积增大并伴随着PSA的轻度升高或处于正常水平。前列腺穿刺活检在早期诊断前列腺间质肿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对于前列腺有肿块并且PSA水平正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避免血PSA升高患者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PSA升高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但是病理结果为阴性的患者82例.结果 穿刺活检的82例病例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1例,BPH合并前列腺炎27例,BPH合并不典型增生8例,BPH合并不典型增生同时伴前列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和(或)影像学检查异常315例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穿刺采用"12+X"法。结果:前列腺疾病315例中,病理诊断前列腺癌117例(37.2%),前列腺增生198例(62.8%)。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海华  黄仁胜  祝丹 《海南医学》2007,18(2):37-37,36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24例PSA4.0~50μg/L之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传统的经直肠前列腺8针系统穿刺法,一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结果 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法120例,阴性36例(阳性率3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104例,阳性76例(阳性率73.1%).结论 对于PSA4.0~50μg/L的老年性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阳性率明显优于传统的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直肠肿瘤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与警惕性,以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16例外院误诊为前列腺肿瘤的直肠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PSA),经直肠B超、CT或MRI及经直肠穿刺活检。12例行Miles手术,4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直肠肿瘤,其中直肠平滑肌瘤13例,直肠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间质肿瘤2例。结论部分直肠肿瘤与前列腺肿瘤在临床表现上相似。PSA、CT或MRI以及经直肠穿刺活检有利于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祝旭飞  王立新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39+70-39,70
目的分析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数值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SA检测,并均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以进一步确诊。调查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可能影响PSA数值的各种因素如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进行分析。结果 259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40.5%。体检发现PSA增高(对照组)穿刺阳性率为60.4%。前列腺增生组穿刺阳性率41.7%。曾行侵入性器械操作组穿刺阳性率为19.0%。前列腺炎组穿刺阳性率为36.1%,肛诊组穿刺阳性率为38.6%。PSA在4-10ng/ml穿刺阳性率17.3%,10-40ng/ml阳性率65.2%,PSA〉40ng/ml阳性率90%。结论常规的直肠指检、膀胱镜操作、留置导尿、前列腺炎症、良性前列腺增等生都可影响血清的PSA值,随着PSA的增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掌握PSA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合理分析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临床情况、影像学检查及指检可大大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11):1055-105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初筛可疑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病理检查差异,并探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水平与经直肠前连线穿刺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理结果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2—2017-04间收治PSA(4~10 ng/m L)疑似前列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种方法病理结果,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SA、fPSA、PSAD水平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相关性。结果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病理检查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PSA、fPSA、PSAD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均具有相关性,其中tPSA、PSAD呈正相关,fPSA呈负相关。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病理检查在前列腺癌中诊断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与tPSA、PSAD呈正相关,fPS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42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对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经TRUS检查异常怀疑前列腺癌(PCa)的42例患者行经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经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4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PCa 19例(45.24%);前列腺增生(BPH)21例(50%);平滑肌肉瘤1例(2.38%);结核1例(2.38%).结论 经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传统6点系统穿刺活检加异常区域处1-2针活检。结果 24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检出前列腺癌61例,占25.4%,前列腺良性增生179例,占74.6%,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了依据,其方法简便,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江敦勤  黄玉良  陆兆祥 《安徽医学》2012,33(12):1607-1609
目的评估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2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经尿道电切综合征。5~7 d后拔尿管均排尿通畅(I-PSS评分<5分)。术后随访,3例出现膀胱癌异位复发,复发率15%,复发位置均未见于膀胱颈、前列腺及尿道。结论同期行TURBt+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可靠,不增加膀胱颈、前列腺窝和尿道的肿瘤种植性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少见的前列腺混合型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的诊疗方法。结果:前列腺混合型小细胞癌和腺癌1例,予以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及氟他胺治疗,7个月后死于肺转移。前列腺混合型小细胞癌和腺癌1例,予以TUVP术及睾丸切除术,10个月后死于肺转移。前列腺腺鳞癌1例,予以TUVP术、放疗及氟他胺治疗,8个月后肺、肝、骨多处转移,死于多脏器衰竭。前列腺腺鳞癌1例,予以膀胱、前列腺切除并尿路改道,已生存1年,仍处于随访中。前列腺癌肉瘤1例,患者行膀胱、前列腺切除并尿路改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以放疗,13个月后出现广泛肺转移, 死于肺部并发症。结论:前列腺混合型恶性肿瘤预后差,确诊需经详细病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及时随访经过内分泌或放疗的前列腺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混合型肿瘤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胃镜及(或)影像学检查,14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其中5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果: 胃恶性间质瘤成人多见,50岁以上占70%(14/20),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贫血、疼痛多见。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恶性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诊断依据B超、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膀胱5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全膀胱切除术1例.肿瘤位于尿道3例,行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术2例,尿道外口肿瘤切除术1例.14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予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结果 病理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1例,非典型性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混合性肿瘤(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移行细胞癌)8例;尿道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45例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5年,3例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术后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TURBT.结论 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容易误诊,需术后病理检查确诊;TUR是标准治疗方法;大部分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特殊病理类型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需按移行细胞癌处理,进行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正常时,如何避免前列腺癌的漏诊。方法:对203例血清PSA水平正常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的6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前列腺癌患者普通超声检查和肛门指诊未发现前列腺癌的征象,均为初次就诊入院,6例患者中病理检查有1例差(未)分化和1例中分化前列腺癌,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死亡。其余4例病理检查为高分化前列腺癌的患者目前仍存活。结论:早期偶发前列腺癌和进展型前列腺癌可能出现血清PSA正常,有发生漏诊的可能。应综合超声、磁共振,特别是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速率来考虑,对疑似患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病检,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486例。结果486例PKRP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2~110min,平均6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5~105g,平均49g。6例输血,无电切综合症发生。术后随访2~1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前(28.5±3.4)分降至术后(10.4±2.9)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术前(4.8±0.9)分降至术后(1.9±0.7)分(P〈0.05);最大尿流率术前为(7.2±2.6)m]/s升至术后(19.7±3.2)ml/s(P〈0.05)。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9例,继发性前列腺出血3例,尿道狭窄5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加撬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于尿道汽化电切术中利用镜鞘及电切袢对剩余腺体撬剥的手术过程、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等资料。结果采用汽化电切加撬剥剩余腺体,界面清楚、止血容易。全组手术时间为25~110min,平均50min。术中包膜穿孔10例;术后拔尿管后排尿困难而再次留置尿管者45例(占7.5%);无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者。术后随访1~12个月,迟发性出血致膀胱填塞2例,尿道狭窄35例(占5.8%)。无永久性尿失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加撬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8.
张建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15-1217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采用PKRP治疗前列腺> 60 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时间(82.5±9.2) min,术中出血量(195.5±65.8) ml,术中3例出现心脏前负荷增加的表现,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例发生尿道狭窄,术后随访24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4.2±0.5) ml/s增加至术后(22.6±2.5) ml/s(P<0.01),剩余尿量由术前(104.2±21.5) ml下降至术后(29.3±6.2)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从26.4±3.6和5.1±0.3降到8.7±2.4和2.5±0.4,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