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戴文海  徐军红 《华夏医学》2005,18(4):577-577
目的:提高对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钼靶X线表现.结果:5例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均为青少年女性,生长迅速,瘤体较大;X线特征:患侧乳房明显增大,乳房内有均匀致密的圆形、类圆形巨块状致密影.结论: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表现和钼靶X线表现有其特殊性,X线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直径>7cm的纤维腺瘤称巨大纤维腺瘤。它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绝经后妇女少见。现将我院2003 年3月收治的绝经后乳腺巨大纤维腺瘤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科患者,女,53岁,体质肥胖,中风偏瘫5年,已绝经。发现左乳包块5年,开始约拇指头大,外院穿刺检查示:左乳腺纤维腺瘤。未经治疗,近1年来包块  相似文献   

3.
戴观荣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2003,24(7):700-700
乳腺巨纤维腺瘤在临床上少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房的无痛性肿块 ,瘤体常较大 ,直径≥ 7cm ,呈圆形或椭圆型 ,同侧淋巴结多无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及绝经前期女性 ,易与乳癌、乳腺叶状囊肉瘤等疾病混淆[1 ] 。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juvenilefibroadenomaofthebreast)发生于青春期的乳腺肿瘤 ,一般在 3个月至 1年内迅速生长 ,较少见。我院在 2 0 0 2年间先后收治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4例 ,均为青年女性 ,年龄最大 1 9岁 ,最小 1 1岁 ,平均年龄 1 4 3岁 ;其中 2例乳房未发育…  相似文献   

4.
乳腺纤维腺瘤常发生于 2 0~ 2 5岁的青年女性 ,其发病原因与体内雌激素分泌有密切关系 ,很少发生于月经来潮前及绝经后〔1,2〕;其中瘤体直径超过 7cm称巨大纤维瘤〔2〕;发生在月经来潮前后的通常被称为青春型。本院曾收治 6例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12~ 18岁 ,平均 15 0岁。其中 2例为月经来潮前发病 ,短期内肿物迅速增大 ;3例为月经来潮后发病 ,初潮后数月内肿物迅速增大 ;1例为月经初潮后 1年内发病、 3年之间渐增大而就诊。本组肿瘤均为单发 ,左、右乳腺各 3例 ,内、外上象限各 2例、内…  相似文献   

5.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成形术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成形术15例刘中苏赵国刚陈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我院于1991年3月至1996年12月,对15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肿瘤切除后,行乳房成形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于后。临床资料15例皆为女性。年龄17岁-23岁,平均196岁...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性分析3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单侧发病多,常见于乳腺外上象限,大小不等,多以乳房无痛性肿块起病,妊娠期肿块生长迅速挤压Cooper韧带导致皮肤扭曲固定,乳房皮肤静脉曲张,甚至有胸痛症状。确诊需依赖常规石蜡切片;临床上需与妊娠期乳腺癌、乳腺叶状囊肉瘤和泌乳型腺瘤相鉴别;治疗常采用乳房下缘弧形切口、沿乳晕弧形梭状切口及腋下切口入路的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晕切口瘤体分段切除法应用于巨大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2015年诊治的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共18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乳晕切口,完整剥离肿瘤并分段取出的方法。结果:本组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随访12~36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满意。结论:应用乳晕切口瘤体分段切除的方法可以完整切除乳腺巨大纤维瘤,并且乳管和腺体损伤小,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李少沛  詹华  施勇  黄路珍 《浙江医学》2007,29(7):711-712
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上少见,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房的无痛性肿块,瘤体较大,直径常≥7.0cm,呈圆形或椭圆型,同侧淋巴结多无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与绝经前期女性,发生于青春期的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一般在3个月至1年内迅速生长,易与乳腺癌和乳腺叶状囊肉瘤等疾病混淆。现对龙泉市人民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1999至2005年收治的10例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乳腺巨纤维腺瘤又称分叶型纤维腺瘤,多发于14~18岁青春期及40岁以上绝经前妇女,在临床上少见,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房的无痛性肿块,瘤体常较大,直径≥7cm,呈圆形或椭圆形,同侧腋窝淋巴结多无肿大。易与乳癌、乳腺叶状囊肉瘤等疾病混淆。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刚  杨万才  周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520-4520
<正>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青春期,一般认为系雌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肿瘤。组织学性质属于乳腺上皮和结缔组织混合瘤,分为管内型、管外型和混合型,一般认为癌变概率极低,我院遇到一例乳腺纤维腺瘤恶变,查阅文献,少有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乳腺巨纤维瘤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从1988年~2003年收治的16例乳腺巨纤维瘤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均为女孩,年龄9~14岁,肿瘤直径7~13cm.全部行瘤体完整切除术,1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儿童乳腺巨纤维瘤应行乳腺巨纤维瘤切除术,术中注意保护乳腺腺体及乳头,术后不影响乳腺发育及哺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患有乳腺癌的25例女性患者和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7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乳腺癌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其乳房肿块的形态、边缘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作出描述及诊断。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乳房肿块较规则,基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清晰、光滑,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较少;乳腺癌组患者肿块较不规则,边缘较不光滑,内部回声较不均匀,后方回声不改变和增强较纤维腺瘤组无明显差异,但回声衰减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个别直径较小的肿块外,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腺纤维腺瘤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80例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纤维腺瘤72例,乳腺癌4例,乳腺局限性增生4例,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灵敏,是诊断该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乳腺纤维腺瘤钼靶X线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瘤患者钼靶X线摄影检查图像征象。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5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钼靶检查中,钼靶影像检出异常43例,X线检查阳性率为86%,未检出明显异常7例;共39例钼靶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78%。共检出46个病灶,病灶直径0.4~2.8cm;结节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1例为不规则状;多为中高密度,1例为低密度。1例仅见钙化。检出病灶伴钙化者8例(18%),形态多为斑点状。病理报告多发者13例,钼靶检查两个及以上病灶者6例。结论了解乳腺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检查限度及其形态特征,对提高其钼靶检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误诊为乳腺恶性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乳腺纤维腺瘤二维表现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可见角状突起,无明显包膜,部分内部可见强回声钙化灶及后方可见声衰减。血流信号检出率为64%(16/25),阻力指数范围0.5~0.8。结论不典型乳腺纤维腺瘤复杂多样,单凭超声图像较易与恶性肿块产生重叠现象,需结合患者病史、肿块声像特征、血流分布、阻力指数及有无微钙化灶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减少超声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6例人类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的26例和无乳腺癌家族史的130例)和40例腺瘤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比较。结果8.3%(13/156)的纤维腺瘤组织中PARP-1表达阳性,40例腺瘤旁组织中未发现PARP-1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26.9%(7/26)PARP-1表达阳性,无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中4.6%(6/130)PARP-1表达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纤维腺瘤患者PARP-1表达上调,与腺瘤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P-1可能参与乳腺纤维腺瘤,特别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Fibroaden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breast tumour in adolescent and young women. Squamous metaplasia in fibroadenoma is not a common finding and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in northeast India. Squamous metaplasia in fibroadenoma probably arises from the myoepithelial cells. A case of fibroadenoma with squamous metaplasia in a 20-year-old unmarried woman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腔镜下行乳腺大纤维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单侧直径3~8 cm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98例分为腔镜组56例及开放组42例,腔镜组经侧卧位腋后线或平卧位肋缘下入路行腔镜下切除术,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主观美容效果评分,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期间有35例失访,其余63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主观美容效果评分均高于或长于开放组,而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乳腺大纤维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容和疼痛轻的优点,但存在住院费用高、手术时间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19.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并非罕见。由于瘤体较大,增长迅速,皮肤可有静脉曲张现象,往往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处置不当。我科自1960年1月至1980年12月共手术治疗乳腺巨大纤维腺瘤19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为同期住院治疗的乳腺肿瘤病人(367例)的2.7%,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内分泌病因及调查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该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20例少年乳腺纤维腺瘤光镜下进行回顾性观察并对肿瘤组织行ER、PR和AC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ER60%(12/20)、PR95%(19/20)和ACTH45%(9/20)在纤维腺瘤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ER、PR和ACTH可能在少年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或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