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癌患者的病理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5例结肠癌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程、围手术期输血量、肿瘤位置、肿瘤直径、肿瘤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浸润深度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指标的特征.结果:全部患者临床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黏液血便、大便改变、腹块、贫血等症状,患者肿瘤直径平均是(6.5±2.1)cm.各部位的肿瘤直径相差不大(P>0.05).病理诊断中管状腺癌比例占73.04%,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肿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比例13.91%、盆腹腔转移比例12.17%,比其他部位转移比例要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Dukes分期中,B、D期的比例比A、C期要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且以肝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2.
袁马驰 《浙江医学》2019,40(11):1191-1193
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20例结肠癌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左半结肠癌200例,右半结肠癌720例;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左、右半结肠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肿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较左半结肠多,浸润深度较左半结肠癌大,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较左半结肠癌多,临床要及时对结肠癌实施筛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识基因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和Slug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肺腺癌患者117例,抽提肺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RNA并逆转录,以GAPDH为内参,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mRNA表达水平,对比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并分析癌组织各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含微乳头结构(MPP)成分及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Vimentin、Snail、Slug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Vimentin、Snail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浸润性腺癌组Vimentin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高于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组(P<0.05)。含MPP成分组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者所占比例高于不含MPP成分组,而Vimentin、Snail、Slug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高于不含MPP成分组(均P<0.05)。与I/II期肺腺癌组相比,Ⅲ/Ⅳ期肺腺癌组癌组织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下调者所占比例较高,而Vimentin、Snail、Slug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所占比例较高(均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EMT相关标识基因表达水平改变,且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相关,提示其可能是评估肺腺癌预后的新指标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进行分组,病理诊断确定各组术后标本收获淋巴结数及有肿瘤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按照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收获淋巴结数)×100%,计算淋巴结转移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中,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7.29%)明显高于女性(14.29%);65岁以上患者淋巴结转移度(40.63%)明显高于65岁以下(19.29%);左半结肠和直肠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度(46.59%)明显高于右半结肠(2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孔琼琼  邓涛 《浙江医学》2022,44(23):2535-2538
目的探讨CD44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浙江省舟山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二氨基联苯胺(DAB)法测定并比较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细胞CD44阳性率,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结肠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采用异硫氰酸酯(FITC)染色法判定结肠癌细胞系HT29及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SM460的CD44阳性率,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CD4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66.07%)高于癌旁组织(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期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A~B期癌组织,低分化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TC染色结果显示,HT29的CD44阳性率高于NSM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HT29中CD44蛋白灰度值高于NSM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均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宋嘉文  续力云  黄燕燕  乐涵波 《浙江医学》2021,43(9):964-966,970
目的分析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舟山医院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浸润性肺腺癌的患者368例,按随访截至时间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71例)和存活组(297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所有患者术后5年生存曲线,并采用字2检验对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的变量,纳入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判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Ki-67、肿瘤病理亚型、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指数、肿瘤大小均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显著相关(均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91.1%)明显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病理亚型中,以微乳头为主的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以附壁生长为主的患者(P<0.05)。而肿瘤类型为周围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中央型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Ki-67指数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且高Ki-67指数与死亡的风险呈正相关(P<0.01)。而肿瘤大小、肿瘤类型以及肿瘤病理亚型与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较高的Ki-67指数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小龙  高枫  陈利生  刘小健  唐卫中 《广西医学》2008,30(11):1671-167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近5年来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 364例的病理资料,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所有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6.11%,其中黏液、印戒细胞和未分化腺癌在≤40岁年龄组、农村组和右半结肠癌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8.26%、50.43%和29.57%,出现腹腔种植转移的比例为28.70%,管状、乳头状和绒毛状腺癌的相应比例为14.22%、27.83%、17.43%和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年龄组、城市组和直肠癌组中的分布则相反.结论 肿瘤病理类型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年龄段患者预后不同的重要原因.生活环境和方式可能是影响肿瘤病理组织类型的原因之一.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更易出现腹腔种植转移,应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许洪宝  张贵阳  郑照正  蔡炜龙  汪伟民  楼能 《浙江医学》2019,41(12):1305-1307,1311
目的对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TIL)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5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TIL(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对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TIL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转移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P<0.05);左半结肠癌中TIL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肝转移和肺转移比例均高于左半结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结肠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结肠腺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癌结肠腺组织(P<0.05);同时,PTP1B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Dukes分期,癌转移和肿瘤直径大小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P1B蛋白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P1B蛋白的高表达可以反映结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在结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为结肠癌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Bcl-2、PD-L1的表达,分析Bcl-2、PD-L1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43%,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6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有PD-L1蛋白的原位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5.61%,而癌旁正常组织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5.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浸润深度无关.在高中分化组、Dukes分期A+B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D-L1(P<0.05),而在低分化组、Dukes分期C+D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二者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cl-2可能与结肠癌的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PD-L1可能与结肠癌的转移发展有关;共检测Bcl-2和PD-L1可能预测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褚永权  唐坚  陈亮  钱晓宇  陈自强 《浙江医学》2023,45(10):1093-109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110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包膜侵犯、是否多灶癌,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位置等,并记录术前B超及CT检查结果。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mm、多灶癌比例均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均P<0.05),而两者包膜侵犯比例、桥本甲状腺炎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术前CT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无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均P<0.05),而两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癌比例、包膜侵犯比例、桥本甲状腺炎比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mm、多灶癌的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在15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资料。根据临床相关因素收集结果,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闭孔区,髂内、髂外、髂总及腹股沟依次次之;年龄>35岁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2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的宫颈癌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为Ⅲ级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Ⅰ级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Ⅱ期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Ⅰ期的患者,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类型为腺癌的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的患者,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患者做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医治在术前应对患者的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做出充分的考虑与评估,最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程翅  张海峰  闫康鹏  梁磊 《浙江医学》2014,(15):1321-1323
目的:探讨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观察组4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20例)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并比较分析观察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27kip1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结果观察组中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16例(40.00%),对照组中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15例(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患者p27kip1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27kip1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12例(63.16%),Ⅲ~Ⅳ期患者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4例(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27kip1蛋白作为抑癌因子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能力,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发展。p27kip1蛋白可能作为临床上检测结肠癌的新指标,有助于结肠癌的肿瘤分化、肿瘤转移及肿瘤TNM分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 (TROP-2)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ROP-2与结肠癌进展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OP-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ROP-2蛋白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OP-2蛋白在新鲜结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TROP-2蛋白的定位.结果 TROP-2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在细胞质、细胞核则少量表达或不表达.结肠癌组织中TRO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TROP-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结肠癌组织TROP-2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Dukes分期的进展,结肠癌组织中TROP-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ROP-2蛋白的高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 结肠癌中存在TROP-2的高表达,其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6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CDX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DX2蛋白及其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和73.33%)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分别为93.3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X2蛋白及其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浆膜浸润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Dukes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两者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大小间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蛋白及其mRNA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变晚而逐渐降低,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理T1期(pT1期)孤立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681例pT1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1期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pT1期NSCLC淋巴结转移率为10.1%(69/681),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2.3%(16/681)。男性、肿瘤为中央型、位于右下肺及左下肺、pT1b和pT1c、侵犯肺膜、静脉内有癌栓、侵犯支气管、组织学类型为鳞癌和其他型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周围型、右上中肺及左上肺、pT1a、未侵犯肺膜、静脉内无癌栓、未侵犯支气管、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为中央型、pT1c、侵犯肺膜、静脉内有癌栓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女性及肿瘤位于左上肺的NSCLC患者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率较男性及肿瘤于其他部位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类型、侵犯肺膜及静脉内有癌栓。对于周围型、肿瘤直径≤1.0cm、未侵犯肺膜的NSCLC建议采用淋巴结取样或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Liu Q  Wang CF  Zhao DB  Gao JD  Bai XF  Xie Y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24-3126
目的 比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65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16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者在性别、肿瘤大体分型、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AJCC分期、术前肠梗阻、根治手术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31.6%,其中印戒细胞癌组3年、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1%、14.8%、24.0个月;黏液腺癌分别为64.1%、36.6%、41. 5个月,两组生存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是影响两组生存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黏液腺癌具有恶性程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患者生存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Max Vision二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3.47%(50/115)、33.04%(38/11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病理类型含黏液、淋巴结转移组CDK4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含黏液组、淋巴结未转移组(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低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高的病例(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K4和PD-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04,P<0.05)。结论 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CDK4的表达与PD-L1呈正相关,且CDK4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D-L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结肠癌29例,直肠癌31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14例;有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38例;Dukes分期A期8例,B期30例,C期22例)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细胞胀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FGF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结直肠腺癌组织细胞胀亡指数(O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或0.01),与Dukes分期无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1或0.05),而正常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5.0%(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I与bFGF表达率呈负相关(r=-0.730,P<0.01).结论:细胞胀亡与bF-GF表达和结直肠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