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测定睾酮(testosterone,TS)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考察促透剂对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的影响,以指导用于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的睾酮涂膜剂研发工作。方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睾酮在9种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体外改良扩散池法,以药物累计渗透量(Q)、经皮渗透速率(Js)、滞后时间(t)及增渗比(ER)为评价指标,考察6种促透剂对其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睾酮在水相介质中溶解度小,PEG400可增溶作为扩散池接收介质;lg P值为3.7,为典型脂溶性药物。质量分数5%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的体外经皮渗透作用最为显著,增透倍数可达2.43倍,但其滞后时间相对较长;溶解能力与促透能力排序无规律性关联。结论睾酮适于构建经皮给药系统,促透剂的应用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皮肤渗透性(提高或降低),其溶解药物能力与促透能力不成正比,以上结果可为涂膜剂处方设计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透皮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胡远 《中国药房》2000,11(2):92-93
透皮促进剂是指所有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而对皮肤不造成严重刺激和损害的物质。近年来 ,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实验取得了可喜进展 ,透皮制剂的组方及用现代方法对药物在体内或体外透皮吸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成绩显著。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为给药后 ,药物能迅速穿透皮肤 ,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疗效。因此 ,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目前的技术多采用添加月桂氮酮(Azone)、亚油酸、丙二醇 (PG)等透皮促进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在应用这些促进剂时 ,研究者又发现按一定比…  相似文献   

3.
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韻慧  肖莉  许建辰  李宁 《中国药房》2005,16(4):303-305
自 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透皮控释给药( TDDS)治疗方案并制成东莨菪碱贴片以来,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药物控释透皮制剂具有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和肝脏首关效应、药物恒速释放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独特优点.但透皮给药体系要求药物具有一定的透皮速率,而大部分药物的透皮速率都不能满足治疗要求,因此提高其透皮速率是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解决此问题常用方法有药剂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等,而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药剂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二甘醇 -乙基醚 ( TCL)是强力增溶剂 ,作为皮肤穿透增强剂极有吸引力 ,因为它无毒 ,与皮肤有生物相容性 ,以及与极性、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性好 ,许多药物在其中又有较好的溶解度。近来研究表明 ,TCL明显增加多种活性物质的透皮吸收 ,尤其在与适当的助溶剂共用时。考虑到丙二醇 ( PG)对氯硝西泮 ( CZP)有满意的溶解力 ,推选其为透皮增强剂的协同剂。试验的每个凝胶处方都测定其液体流变学特性和药物溶解度 ,以及透皮效应。比较两个实验系列得到的皮肤穿透动力学参数 ,推测增强剂作用机制为改善药物在处方中的溶解度 ,溶剂中药物浓度梯度与…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基质的黄芩苷软膏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英  李永冥 《中国药业》2003,12(1):37-37
目的:将黄芩苷用油脂性基质、乳剂基质、水溶性基质制成软膏,作药物体外透皮吸收情况研究。方法:将上述3种基质分别涂于同面积离体去毛小白鼠表皮上,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在相同条件下于各规定时间收取接收液,以分光光度法在(276±1)nm处测其吸收度。结果:据3种基质软膏在24 h内的药物透皮情况分析,乳利基质药物透皮吸收量最高,水溶性基质次之,油脂性基质最少。结论:中药膏剂的基质类别对药物透皮吸收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便实用的药物透皮吸收实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对药物透皮吸收情况的研究尚不多。为了开展药物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研究透皮吸收的实验装置及其基本原理设计了一套简便的透皮吸改实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Azone)对甲硝唑的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环孢素A纳米粒丝素蛋白膜剂(简称环孢素A膜剂)经皮渗透的影响,并优选出其最佳透皮促进剂。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氮酮、油酸、月桂醇、丙二醇、尿素单用及氮酮与其他辅料联用作为透皮促进剂,制备环孢素A膜剂;采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以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4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接收介质中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作用下环孢素A累积透皮量(Q)、稳态透皮速率(Js)、增渗倍数(ER)等。结果:氮酮、月桂醇、丙二醇、尿素对环孢素A膜剂均有透皮促进作用,其中以1%氮酮+2%丙二醇的透皮促进效果最好,令24h内Q提高至2.81倍、Js为6.59μg·cm-2·h-1、ER为2.59。结论:1%氮酮+2%丙二醇更适合作为环孢素A膜剂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8.
药物渗透性(透膜能力)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重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先导化合物的渗透性影响其成药几率。很多药物由于渗透性不佳而遭撤市,因此在药物研发早期对先导化合物进行渗透性预测,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节约研发经费。通过对现有预测药物渗透性的理论方法(定量构效关系、自由能差法、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和有关软件(ADMET Predictor、GastroPlus、QikProp、Volsurf等)进行介绍,并评价了其优缺点,以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理论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阿莫罗芬二元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不同比例的乙醇与丙二醇对其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接受液中阿莫罗芬的累计渗透百分比。结果当乙醇∶丙二醇(7∶3)时,其包封率最高为(90.18±3.21)%,且有较好的稳定性。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表明:乙醇∶丙二醇(7∶3)时,药物的透皮量最大。结论乙醇∶丙二醇(7∶3)时,二元醇脂质体明显挺高药物的透皮量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局部应用抗肿瘤药治疗皮肤癌或牛皮癣可防止或至少降低药物的全身毒性,但大多药物由于理化性质难以透皮吸收而无效。丝裂霉素(Ⅰ)药物透皮性能差,将其制成N-取代的亲酯性低融点前体衍生物试图能透皮后经酶或化学转化成母体药而发挥作用。七种前体药为:苄基(Ⅱ),苯甲酰(Ⅲ),苄羰基(Ⅳ),羧苄基(Ⅴ),羧丙基(Ⅵ),羧戊基(Ⅶ),羧壬基(Ⅷ),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在辛醇-水的分配系数。为比较丝裂霉素及其前体药透皮性能,将浓度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了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不同种透皮吸收方法。方法:根据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列举各种促透方法对何种药物有促透作用。结果:不同促透方法其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药物的特性加以选择。结论:选择不同的促透方法达到促进对药物透皮吸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柔性囊泡--柔性脂质体透皮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三种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脂质体样柔性囊泡--柔性脂质体变形脂质体(transfersomes),乙醇脂质体(ethosomes)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质体(niosomes).对它们的组成、制备及透皮吸收的研究分别进行了介绍.这些新型脂质体能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Kun 《云南医药》2003,24(1):51-54
芬太尼是一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 ,其分子量小( 336 5 )、脂溶性高、无局部刺激、止痛作用强(约为吗啡的 10 0倍 )等特点使其可以通过透皮药物输送系统 (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 ,TTS)给药。 1987年 ,Sebel[1] 首次将芬太尼贴膜应用于临床。透皮芬太尼 (transdermalfentanyl,TDF)中有缓释膜 ,能保证连续稳定的透皮给药。TDF贴膜每平方厘米大约可运输芬太尼 2 5 μg/h ,因此贴膜面积的增大将导致药物运输的增加。目前TDF有 ( 10 ,2 0 ,30 ,4 0 )cm2 4种规格 ,其运…  相似文献   

14.
角质层与活性皮肤层对硝酸异山梨酯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硝酸异山梨酯(ISDN)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吸收池法,考察药物单独或与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合用时,经完整皮肤和角质层剥离皮肤的透皮能力。结果:IS-DN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表观透皮系数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1.68倍,IPM能分布在活性皮肤层,并可明显增加ISDN在角质层或真皮层的分布量及经皮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结论:本实验为研究皮肤病态条件下(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药物透皮吸收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蛇床子素微乳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勤  李华文  彭新生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4):286-287,291
目的考察蛇床子素微乳对离体小鼠皮的透皮能力。方法用药物渗透扩散仪研究蛇床子素微乳的透皮速率,用HPLC法测定皮肤接受液中药物浓度,并与蛇床子素凝胶进行比较。结果蛇床子素微乳的透皮速率显著大于蛇床子素凝胶,蛇床子素微乳的平均透皮速率为(33.04±3.1)μg.cm-2.h-1(r=0.9950),蛇床子素凝胶的渗透速率为(7.204±1.06)μg.cm-2.h-1(r=0.9970)。结论蛇床子素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蛇床子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H值对吡罗昔康理化性质及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为其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水、不同pH缓冲液(PBS)中的溶解度;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的解离常数(pKa);摇瓶法测定药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logP);利用透皮扩散池以稳态渗透速率常数(Js)和通透系数(Ps)为评价指标研究药物的透皮效果。结果:吡罗昔康的pKa为6.33。32℃时,吡罗昔康在pH 7.4的缓冲液中logP为0.17,且溶解度和Js均达到最大,分别为(420.445)μg.mL-1和(64.612±0.011)μg.cm-2.h-1;Ps为(0.154±0.014)cm.h-1。结论:调节药物pH值,使药物维持较高的溶解度和分子型药物比例,可望获得理想的皮肤通透性。  相似文献   

17.
薄荷醇对两种不同性质化合物体外经兔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王晖  许卫铭  冯小龙 《中国药房》2002,13(3):141-142
目的 :以吲哚美辛(Ind)和双氯芬酸钠(Dcs)为模型药物 ,研究薄荷醇对两种不同性质化合物的促透特性 ,并探讨其与氮酮联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试验和贮库效应的研究。结果 :薄荷醇对两种化合物的体外透皮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时滞明显缩短 ;单独或与氮酮联用时 ,Ind的增渗倍数强于Dcs ;联用比单独应用薄荷醇促透效果更明显 ,时滞均显著延长 ,尤其是Dcs延长作用更明显。贮库效应的研究发现 ,薄荷醇组对Ind的透皮速率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5) ,时滞显著延长(P<0 01) ;联用比单用薄荷醇促透效果更明显 ,但Dcs组的透皮速率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 (P<0 01) ,时滞比薄荷醇组显著缩短。结论 :薄荷醇对脂溶性化合物的体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强于水溶性化合物 ,并具有明显的贮库效应 ;联用氮酮对脂溶性化合物的促透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药物的透皮吸收是许多药物工作者正在研究的问题 ,药物的透皮吸收必须克服角质层的不可渗透性 ,氮 艹卓 酮是一种有效无毒的透皮促渗剂。诺香草胺 (N 壬醇基香草酰胺 ,nonivamid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辣椒辣素 (capsaicin)类似物 ,两者结构类似于氮 艹卓酮。本研究考察了辣椒辣素和诺香草胺对吲哚美辛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和两种物质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同时证明了超声和促渗剂合用比两种方法单独使用能产生更好的促渗作用。体外给药用Franz透皮释放池 ,裸鼠的背部皮肤 ,透皮给药前 2h将不同浓度的促渗剂 (溶剂为 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4-萜品醇(4-O-acylterpineol,TEN)与不同脂肪酸反应,制备7个新型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旨在寻找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系统和压敏胶型分散型贴剂(drug-in-adhesive,DIA)系统中对氟比洛芬(flurbiprofen,FP)促透效果好、刺激性低的新型促透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并对促透剂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兔皮为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通过皮肤刺激性实验和组织学实验评价其刺激性,通过分子模拟和激光扫描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实验探究促透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在IPM系统中,与质量分数为3%的TEN等摩尔浓度的4-萜品醇肉豆蔻酸酯(TEN-C14)对FP的促透效果最好;在DIA系统中,质量分数为5%的IPM、与质量分数为5%的TEN等摩尔浓度的4-萜品醇庚酸酯(TEN-C7)对FP的促透效果最好,药物24 h累计透过量分别是空白组的3.17倍和2.92倍(P<0.05)。当与质量分数为5%的TEN等摩尔浓度的TEN-C7与质量分数为5%的IPM联用时,FP的24 h累计透过量是空白组的4.61倍(P<0.05)。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TEN-C7作为促透剂不会引起家兔皮肤红斑、水肿,安全性能较高。分子模拟及LSCM实验结果显示,药物主要经过角质细胞的细胞间通道渗透进入皮肤,促透剂通过与药物竞争性的结合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极性头部或可逆的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从而使皮肤渗透性增加。结论合成的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刺激性低,促透能力强,有望作为一个新的促透剂在经皮给药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氮酮对甲硝唑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酮(Azone)为一种新型透皮吸收促进剂。本文用甲硝唑做为模型药物,用离体鼠皮对Azone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二甲亚砜(DMSO)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进行了初步比较。含2%Azone的甲硝唑溶液透皮吸收率为63%,不含Azone及含2%DMSO的甲硝唑溶液,透皮吸收率分别为17%和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