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探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住院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测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变化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干预前(SDS)、(S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心理干预后,(SAS)、(SDS)分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心理干预.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使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得以舒缓、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使患者心身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来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2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测评,将抑郁指数≥0.5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32例,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组32例,只进行日常保健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在日常保健的同时进行为期4个月健康教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组是在健康教育组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3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及代谢控制水平测评。结果 (1)健康教育组SDS评分为(44.3±3.4)分,日常保健组的SDS评分为(52.1±4.4)分。两组相比,健康教育组较日常保健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2)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组评分为(40.1±3.2)分,较健康教育及日常保健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指数更为显著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较日常保健能显著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保健中应重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在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156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52例,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组52例,对照组52例。在日常治疗的同时合并为期4个月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及代谢控制水平评价。结果 (1)健康教育组SDS评分平均为(44.3±3.4)分,日常治疗组的SDS评分评均为(52.1±4.4)分。两者相比,健康教育组较日常治疗组女性更年期患者抑郁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2)健康教育加心理干预+日常治疗SDS评分平均为(40.1±3.2)分,较健康教育+日常治疗以及日常治疗相比,女性更年期患者抑郁患者的抑郁指数更为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较日常治疗能显著改善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的抑郁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治疗中应重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减轻乙型肝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影响。方法将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入院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于入院10天后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抑郁指数分别为82.56±11.19和78.10±8.28,而入院10天后分别为52.46±6.78和80.88±8.6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患慢性乙型肝炎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省某高校12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大学生进行测试,同时随机抽取372名健康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分析对比。结果乙肝组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个症状群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女生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以乙肝“大三阳”患者的心理问题较其它类型患者突出,其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恐惧等因子分值均较其它各型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学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10,IP-10)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6例HBV感染者,根据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24例,B组(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9例,C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19例,D组(乙型肝炎肝硬化)34例,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肝功能指标正常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2、VEGF、IP-10水平及HBV DNA载量,分析IL-12、VEGF、IP-10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患者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分别为(61.52±19.31)pg/ml、(131.65±15.37)pg/ml、(248.62±45.35)pg/ml,高于对照组(P0.05),且A、B、C、D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载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患者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越高,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越高(P0.05);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与CHB病情程度、HBV DNA载量、ALT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较正常人均升高,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程度及HBV DNA载量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肝衰竭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测定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衰竭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情,改善肝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J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下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功能。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阳性及10例血清HBV DNA阴性患者外周血来源DCs内的HBV DNA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HBV滴度时DCs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的功能,同时收集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例作对照。结果 12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有7例DCs内可检测到HBV DNA,检出率为58.33%。血清HBV DNA阳性组DCs培养上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血清HBV DNA阴性组及对照组(均P0.01);而IL-12的表达水平在DCs HBV DNA阳性组明显低于DCs HBV DNA阴性组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Cs亦能受到HBV的感染,感染了HBV的DCs,其IL-12分泌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病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青少年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8周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抑郁量表得分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肾病青少年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以上未改善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8例,单药组24例,对照组22例.联合组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阿德福韦酯片10 mg/d;单药组换用替比夫定片600 mg/d;对照组仍给予阿德福韦酯片10...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苦参碱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以阿拓莫兰1.2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抗-HBs阳性肝炎7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72例单项抗-HBs阳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肝功能、血清HBV DNA等检测及肝活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72例患者除4例脂肪肝和3例Dubin-Johson综合征外,另65例中89.2%为慢性肝炎(58/65),其中慢性肝炎轻型占79.3%(46/58).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1.1%,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3.2%的患者示肝内HBsAg或/和HBcAg阳性,血清HBV DNA阳性为7.9%.结论单项抗-HBs阳性肝炎多为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轻,炎症纤维化程度较轻,但有HBV复制的可能性.肝穿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患者血清病毒载量(HBV DNA)和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BCP区核苷酸(nt)1762A→T和1764G→A联合突变。结果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含量(P<0.01);BCP变异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变异阴性组高(P<0.01);BCP变异阳性组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BCP变异可引起HBeAg阴转,病毒复制水平提高;HBV血清标志物联合HBV DNA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BCP变异可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其他疾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病情活动和应用拉米夫定防治此病情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拉米夫定治疗基线时的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清ALT 正常,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39例(A组);血清 ALT 正常,HBV DNA≥103拷贝/mL, 60例(B组); 血清ALT≥2倍正常值上限, HBV DNA≥104 拷贝/mL, 27例(C组)。每3~6个月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一次,观察12~18个月。结果A组和B组中有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用拉米夫定治疗,在随访过程中发生HBV DNA明显升高者29例(61.70%),31例(65.96%) ALT升高,10 例(21.28%) 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而接受了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随访中仅4例 (7.69%) 发生病情再活动。C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有效率为37.04% (10/27),显著低于在没有肝脏炎症活动时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的有效率(92.31%)(χ2=27.82,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诱导HBV感染的再激活和加重肝损害。拉米夫定能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且预防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VSSS)对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40%.SAS总分值50.61±10.215;慢性乙肝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0%,SDS总分值53.39±13.547。两者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而且与社会支持紧密相关,有必要为乙肝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周力  王长嘉  路洪艳  陈阳  王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9):1662-1662,1708
目的:评价慢性乙肝与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标记测定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ANA、AMA、SMA抗体。结果:85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约为32.9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诊疗中检测自身抗体,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育龄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策略和垂直传播风险。方法回归分析某院门诊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效果及生育情况。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和非活动性HBsA携带分别占21.6%和45.7%,不进行治疗生育。女性HBVDNA(-)感染者明显多于男性HBVDNA(+)感染者。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以及完全应答率明显低于抗病毒治疗患者(P﹤0.05或P﹤0.01),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治疗失败率高于抗病毒治疗患者(P﹤0.05),停药后没有用抗病毒治疗患者全部复发,用抗病毒治疗患者停药后绝大部分复发(P﹤0.05)。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的男性和女性感染者预期生育失败率高于抗病毒治疗感染者(P﹤0.01)。女性较男性更担心病毒的垂直传播(P﹤0.01),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生育子女HBsAg阳性5例(3.2%),男性生育子女无一例HBsAg阳性(P﹤0.01)。结论育龄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可以正常妊娠,有肝功能异常者,如果通过保肝治疗能够维持肝功能指标正常或大致正常,权衡抗病毒治疗与生育利弊后,可以考虑先生育,感染者后代出生24h内通过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和/或乙肝免疫球蛋白,女性垂直传播率非常低,父婴传播风险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对HBV DNA、HBeAg及ALT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1例服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51例患者的HBV病毒基因型主要为B和C型,C型32例,占62.7%,B型19例,为37.3%,以C型基因型为主;B、C不同基因型组在治疗48周后,除12周时的HBV DNA、HBeAg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12周时,B和C基因型对患者的HBV DNA、HBeAg的变化有影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基因型对HBV DNA、HBeAg及ALT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