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属性特征与工作压力的关系。方法对3所医学院校205名专职教师进行配额抽样调查,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直观揭示医学院校教师的属性特征与工作压力的内在联系。结果 205名被调查者中,73%的教师工作压力大,对应分析图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初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压力感一般;年龄在31~40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该年龄段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职称晋升;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教师工作压力很大,该年龄段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科研。结论年龄在31~50岁间医学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中级和副高职称教师的主要压力来源不同,应针对来源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医学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等医学院校专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状况,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高校管理者提出管理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20名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中医学院的教师应用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合肥市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高,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八个维度(除工作本身满意度外)上差异均为显著(P〉0.05),不同年龄的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同事满意度、报酬满意度、管理者满意度、利益满意度和操作程序满意度五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教师(职称为讲师、副教授或30岁~49岁年龄段的教师)的整体满意度较低。[结论]医学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树立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三甲医院的医生职业满意度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海口市7家三甲医院中随机抽取4家,再从抽取的医院中每家随机抽取1个科室,对抽到的科室全体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海口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满意度总体得分中值为129.0分,总体满意率为48.9%;各维度得分中值最高的为同事满意度,均为18.0分,最低的为操作程序满意度(10.0分),各维度满意率最高的是工作本身(75.3%),而操作程序最低(11.3%);低职称的医生工作满意度得分比高职称的医生高(P0.05)。结论海口市三甲医院的医生职业总体满意度较低,尤其不满意操作程序、报酬及利益分配,职称是影响其职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建议有关部门和医院管理者通过采取优化相关工作制度与操作程序、提高医生的薪资收入、改善利益分配方案、加强中级职称医生培训及学习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医生的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生存质量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教师360名,以问卷形武调查了解教师的一般情况、健康和生活、工作和其他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BREF量表对教师生存质量进行测评.[结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教师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领域得分与部分因素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医学院校教师的生存质量不高,是否正在生病、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与领导关系、兴趣爱好、目前岗位职称满意度、工作前景是教师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并探讨不同类型的人群在满意度上是否有差异。方法对南宁市基层医疗机构的983名医务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别、职称、工作年限、学历、收入等,工作满意度评价涉及医院管理、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工作生活条件、职业风险等维度。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分析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50,程度为一般。7项测量满意度维度得分从高至低分别为:人际关系关系(3.95)、工作成就感(3.76)、医院管理(3.71)、工作生活条件(3.61)、职业风险(3.49)、职业发展(3.32)、薪酬福利(3.00)。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在7个维度满意度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在职业风险满意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及全科医生的满意度低;不同工龄和学历的医务人员在薪酬福利满意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年工龄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其他医务人员,30~40年工龄医务人员满意度低于其他医务人员,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其他医务人员;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中在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两个维度的满意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医务人员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高于初级职称和未评定或无职称医务人员,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对职业发展的满意度低于高、中级职称医务人员。结论具有不同学历、职称、专业、工龄特征的医务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以改善薪酬制度、改革职称晋升制度和降低职业风险切入点,提高南宁市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稳定南宁市基层医务人员队伍,使基层医务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情况,为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31 694名职业人群(男性18 299名,女性13 395名)的职业活动、交通方式、闲暇锻炼、家务劳动等4项身体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职业人群平均每周工作5.7 d,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3 h,其中坐着工作时间为4.4 h,从事轻度工作强度的职业人群占63.0%。平均出行时间为1.0 h/d,37.9%的职业人群出行以步行/骑车为主。15.6%的职业人群闲暇时间进行锻炼,从事家务劳动的职业人群占85.2%,平均做家务时间为1.1 h。城市职业人群每天工作时间低于农村,但每天坐着工作时间、从事轻度工作强度的比例、闲暇锻炼的比例及做家务的比例均高于农村(P 0.05)。男性工作时间、从事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的比例及坐/开车的比例均高于女性,而闲暇锻炼的比例及做家务的比例低于女性(P 0.05)。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农林牧渔业职业人群每天坐着工作时间最短、闲暇锻炼比例最低、从事中度及以上工作强度的比例最高(P 0.05)。结论不同职业人群的各类身体活动情况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身体活动促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某医院员工总体满意度现状及不同群体特征满意度差异性,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完善医院管理提出建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新疆某医院员工1347名,运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46.1%的员工感到满意;不同工作类别、不同职称、不同职务和不同学历员工的满意度存在差异性,行政管理人员的满意度最高,最不满意的是医生;薪酬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敬业度与总体满意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医院员工对工作总体较为满意,薪酬是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特征和工作满意感,比较不同院系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工作特征和工作满意感差异,为提出缓解教师紧张的新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职业紧张因素量表和工作满意感量表,根据职业紧张因素量表13个项目和工作满意感量表3个项目的得分,进行高校教师职业紧张的比较与评价。结果不同院系教师之间在技术变化、自主性、与人打交道、友谊机会以及速度控制项目上存在差异(P<0.05);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工作特征和工作满意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教师之间在工作满意感项目上,<35岁和≥35岁教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对教师工作特征和工作满意感上没有影响;体育系和交通学院工作满意感低于机械系;不同年龄教师在满意感上有差异。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民族地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为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甘孜州6个县级人民医院的484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甘孜州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得分为78.64分,属于基本满意。工作环境与条件、报酬方面最不满意,人际关系、工作安全感满意度最高;男性满意度水平高于女性;中专生的满意度低;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满意度越高。结论建议通过改善工作条件,重点关注年轻医务人员、低学历人群、医生和护士的需求,提高民族地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为研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提供实证基础。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所高校的152名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中等程度职业压力,有中度及严重职业压力者占全部受试的70.0%。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在职业发展、工作负荷方面感受到的职业压力呈显著差异(P0.01),硕士学历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压力高于其他组;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工作保障这三个维度上感受到的压力有显著不同(P0.01),工作负荷方面副教授组高于其他职称组,另两个方面讲师组高于其他职称组。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较差,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结果看,重庆市高校教师的8个症状因子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且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60.5%,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教师比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省市的检出结果。结论重庆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学校管理及制度、工作负荷及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其根本的压力来自各高校对教师科研工作量及科研质量的要求。只有从源头上优化评价体系,才能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新医改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新医改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不同医疗机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700名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调查机构、从业时间、学历、职称和用工形式等与医务人员满意度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满意度越低,学历高者满意程度较低,职称低者满意程度较低。结论医务人员满意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应关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促进医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Rural doctors' satisfaction in Japan: a nationwide surve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over to what degree Japanese rural doctors are satisfied with various aspects of their jobs and lives,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intend to continue their rural careers.
Design: Nationwide postal survey
Setting: Public clinics or hospitals in municipalities that are authorised as 'rural'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Subjects: A total of 4896 doctors working for public clinics or hospitals.
Interventions: Self-evaluation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The rural doctors were asked to evaluat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19 items related to their job conditions and 10 items concerning life conditions, using a four-point scale. They also were asked to evaluate their intent to stay in rural practice until retirement.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64%. Overall, rural doctors were satisfied with both their work and life conditions. However, only 27% of respondents hoped to continue rural practice beyond the usual age of retirement. Among job-related item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and interactions with municipal governments were rated as least satisfactory. Among lifestyle-related items, duration of holidays and workload were unsatisfactory. Subgroup analysis revealed male doctors showed greater intent to stay in rural practice. Doctors aged > 50 year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most aspects of their job and lifestyle than younger doctors.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tent to stay and several items such as interactions with municipal government, human interactions salary and job fulfilment.
Conclusions: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urvey, should be implemented. Particularly in Japan,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s is crucia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为预防其职业倦怠和提高职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3所高等医学院校536名教师,采用职业能力与职业倦怠调查问卷进行职业倦怠和职业能力测评,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其内在联系。结果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职业能力和职业生命质量有所下降;情感、行为、态度枯竭是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职业倦怠与职业能力呈负相关(r=-0.179,P0.01),职业倦怠与职业生命质量呈明显负相关(r=-0.773,P0.01),职业能力与职业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526,P0.05)。结论职业倦怠可导致职业能力和职业生命质量下降,可通过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生命质量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为高校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以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672名高校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医护人员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感耗竭、情感疏远、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分别为(15.43±7.13)分,(15.80±8.21)分,(35.59±9.39)分,职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轻,职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倦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州省社会办医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社会办医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贵州省社会办医450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学描述和因子分析研究其工作满意度。结果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评分不高(3.31±0.84分),对工作现状、职务晋升、工作收入满意度较低。所有卫生技术人员中,护士、无职称人员、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人员满意度综合得分较低,影响因素为工作回报、医疗设施和技术、医患关系。结论民营医疗机构应通过建立工作回报机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落实工作负荷制度,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不同劳资关系的职业病门诊就诊者的就诊满意度。[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到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门诊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者中抽取78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87人,对职业病门诊就诊总体很满意的占8.39%,满意的占63.66%,一般的占26.18%,较差的占1.78%;得分为2.79±0.73分。其中,对诊疗费用满意的占33.04%,对服务态度满意的占46.63%,对医疗质量满意的占43.96%,对门诊流程满意的占78.14%,对体检报告发放形式满意的占90.34%。就诊者月收入水平、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工资发放情况、工资报酬是否合理、员工意见采纳情况、上下级关系情况及就诊目的不同,均对就诊的总满意度有影响(P<0.01)。[结论]职业病门诊就诊者对门诊就诊满意度较高,劳资关系状况对就诊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的产科床位、产科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缓解产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对区内的14家助产医疗机构产科床位使用情况和产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浦东新区14家助产医疗机构有8家连续3年床位使用率超过93%;②浦东新区产科床位和产科医护人员配置比例平均为1:0.92,产科医生平均助产服务效率为112.36%,助产士平均助产服务效率为116.19%;③产科医护人员对目前工作感到一般和不满意者占64.17%,不满意前5位原因分别是职业风险高、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医患关系紧张、职称晋升困难。结论①浦东新区的产科床位配置不足;②浦东新区的产科医护人员配置不足;③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医务人员843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工作内容内卷(JCQ)、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情况,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调查职业倦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5份,有效应答率99.1%。JCQ模式下,835名社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2.5%,ERI模式下,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4.0%。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0.8%,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42.2%,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30岁、工龄 < 10年、临床科室、每周工作时长 < 40 h、不值夜班,年龄40 ~ 49岁(OR = 1.546)、工龄≥ 10年(OR = 1.506 ~ 1.707)、公共卫生科室(OR = 2.085)、每周工作时长≥ 50 h(OR = 2.408)、值夜班(OR =1.811)的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增加(P < 0.05);相比月收入 < 3 000元、不运动、每天睡眠时间 < 6 h的人员,月收入≥ 3 000元(OR = 0.098 ~ 0.133)、每周锻炼次数≥1次(OR = 0.308 ~ 0.603)、每天睡眠时间≥ 6 h(OR = 0.300 ~ 0.334)的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降低(P < 0.05);社会支持(OR = 0.667)、回报(OR = 0.605)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小(P < 0.05);付出(OR = 2.468)、内在投入(OR = 1.549)的得分越高,社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也越大(P < 0.05)。
  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可从个体、组织、社会三方面加强干预,通过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合理排班作息、适度运动锻炼、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方式,降低社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