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钧  赵晓亮  冯晖  郑宏 《新疆医学》2007,37(6):8-12
目的:观察脊柱手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及降压效果分析。方法:将随机选择的骨科手术患者36例,分为对照组(工组),AHH组(Ⅱ组)和AHH+CH组(Ⅲ组)。AHH组在手术开始前进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CH组在血液稀释后术中控制性降压至基础血压的75%。观察术中出血,记录输血情况;监测血流动力学,并分别于血液稀释前(T0)、稀释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40min(T2)、术后第1天测血常规、红细胞比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Ⅲ组失血与Ⅰ组和Ⅱ组比明显减少(P〈0.05);Ⅲ组病人术中输血倒数明显少于Ⅰ纽和Ⅱ组,输血量相比Ⅱ扣Ⅲ组比Ⅰ组明显减少。各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各纽凝血功能变化无差并且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怠性高容性血液稀释或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有利于减少并体输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伍佳莉  苏松  王晓斌 《海南医学》2009,20(10):19-21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行胆道内引流手术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AHH用于梗阻性黄疸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合理应用代血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均因肿瘤不能切除而行胆道内引流术,患者分为急性高血容量稀释组(AHH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AHH组在麻醉后手术前30 m in快速输入6%贺斯(HES)15 mL/kg,使血容量增加呈高容量状态。同时测量在麻醉诱导后血液稀释前(T0)、血液稀释完毕后(T1)、手术120 m in(T2)、手术结束即刻(T3)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两组患者于T0、T2、T3以及术后第1天(T4)由颈内静脉取血,分别用于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HH组患者在血液稀释后循环功能稳定,血细胞比容(HCT)降低明显,但凝血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麻醉后手术前急性高血容量稀释可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同时维持凝血功能的相对稳定,减少术中出血。AHH对该类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血...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手术中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②方法选取预计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ASA—Ⅰ级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息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于麻醉后30分钟给患者输入15—20mL的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液,使机体血容量扩大20%-30%,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时照组按常速补液。术中监测ECG、HR、SPO2、CO2、MAP、CVP、PT、CT、KPIT、Hct。术中记录出血量、尿量、输血量。最后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PT、CT、KPIT在稀释前后及与时照组(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值AHH组稀释后比稀释前下降明显(P〈0.01),稀释后30分钟与60分钟比较无差异。AHH组比C组手术结束时Hct值较高(P〉0.05)。出血量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开始后24小时内输血量AHH组(260±97)mL比C组(373±149)mL减少(P〉0.01)。④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围术期失血的耐受性,可安全用于全髋置换、脊柱骨折内固定等出血量多的骨科手术患者,并明显减少此类患者的术中异体血输入量,是一种有效血液的保护措施。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等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肿瘤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的改变,选择30例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和对照组(C组),AHH组患者经颈内静脉快速输入6%贺斯15mL/kg,使血容量增加呈高容量状态;对照组常规输入复方林格氏液。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在围术期较对照组平稳;在血液稀释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患者的血小板较对照组减少,FIB下降,PY、APTT均有所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表明肿瘤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ANH组)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HH组)各20例。ANH组和AHH组麻醉后分别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于稀释前(T1)、稀释后10分钟(T2)、稀释后1小时(T3)、稀释后2小时(T4)和手术结束时(T5)共5个时间点分别记录MBP、CVP、HR、CCO和SVV,动脉血气测Hb、Hct、K+、Ca2+和Na+,静脉采血测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采血量、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并进行三组间和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结果三组MBP、HR、CCO、SVV在稀释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ANH组和AHH组Hb、Hct、PLT、K+和Ca2+稀释后10分钟(T2)明显低于稀释前(T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结束时显著上升,但在正常范围内,Na+变化不明显。PT和APTT在稀释后与稀释前相比明显延长(P〈0.0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ANH组和AHH组FIB在稀释后与稀释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在手术结束时明显上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上升都在正常范围内;三组失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NH组和AHH组异体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中,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且能显著减少异体输血量,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裘丽芳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126-1128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血液稀释技术(HD)联合血液回收对脊柱手术患者输血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ANH组);一组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血液回收(AHH组);另一组不行HD与血液回收(对照组).监测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30 min(T2)及术毕(T3)3组患者心电图(ECG)、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监测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3组患者术中、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HH组T1 、T2时的CVP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与ANH联合血液回收可应用于脊柱手术的血液保护,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重度烧伤休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处于休克期的重度烧伤患者于术前施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例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液浓缩的重度烧伤患者在静脉全麻下进行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麻醉前,AHH组(15例)按15 ml/kg、以50 ml/min的速度静脉输入6%羟乙基淀粉(HES),对照组(17例)仅常规常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监测并记录AHH前、后和术毕的钠、钾、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异体血输入量.结果 AHH组的血压在稀释后和术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HH组的中心静脉压在稀释后明显升高(P<0.01),但在正常范围;AHH组的红细胞压积在稀释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HH组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AHH可安全地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患者切痂植皮手术,并可有效地提高其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硝酸甘油滴注对老年骨科患者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HH组(A组),对照组(C组).2组入室后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及禁食丧失需要量.A组患者以25 ml/min速度输注6%羟乙基淀粉(15 ml/kg)行高容量血液稀释,入室至麻醉苏醒期间连续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停药至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在AHH前、后及手术结束时分别测血细胞比容(Hct)、血气、血乳酸(Lac).记录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动脉血气以及Lac无明显差别,而在输血量及输血比例方面A组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硝酸甘油滴注可安全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贺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血液稀释组(B组),各50例。检测AHH前后的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并在AHH前、AHH后50 min及输入同型异体血(悬浮的红细胞)前以及术毕各时点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变化。结果B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较A组稳定。结论贺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AHH安全有效,对机体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贺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血液稀释组(B组),各50例。检测AHH前后的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并在AHH前、AHH后50 min及输入同型异体血(悬浮的红细胞)前以及术毕各时点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变化。结果B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较A组稳定。结论贺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AHH安全有效,对机体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技术用于老年病人腰椎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I-Ⅱ级,分成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H组)和对照组(R组),每组30例。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以15 ml/kg(50 ml/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行AHH,于手术前15 min开始,以MAP基础值的75%-85%为目标行降压。R组常规输液。不同时间点采集桡动脉及颈静脉血测定血气、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HR、RR、SpO2、CVP、血乳酸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需求比例及平均输异体血量比R组明显减少(P〈0.05)。H组稀释后Hct明显低于R组(P〈0.05);两组PT、APTT与诱导前比较明显延长(P〈0.05),FIB与诱导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 AHH联合CH用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减少手术出血和输血量,对微循环灌注及凝血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全髋翻修手术中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髋翻修手术患者40例分成两组,按手术先后顺序单数为A组,双数为B组:A组 AHH结合尼卡地平控制降压组(20例)和B组为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诱导后切皮前实施AHH,A组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5 mL•kg-1、30 mL•min-1,同时用微量泵输注尼卡地平0.3~0.5 mg•kg-1•h-1.MAP控制在60~65 mmHg(1mmHg=0.133kPa);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术前、AHH后1 h和术后24 h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变化。结 果:A组联合降压AHH后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和B组(P<0.01),停止降压后略高于B组;HR两组无明显变化。AHH后两组CVP均明显升高(P<0.01),A组低于B组(P<0.05)。AHH后两组患者Hb、Hct、Plt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术后24 h上升,B组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全髋翻修术中应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结合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能够维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HH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和C组(对照组)。麻醉前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乳酸林格液6~8ml/kg,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待硬膜外阻滞起效后,AHH组开始血液稀释,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20ml/kg,速率50ml/min,对照组常规输液。同时硬膜外注入1.33%利多卡因+0.167%地卡因10ml初始剂量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稳定于1.2%左右,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分别记录术前(T0)、稀释后15min(T1)、术毕(T2)的MAP、HR、CVP、电解质值和血糖值,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d(T3)Hb、Hc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等。结果:AHH组血液稀释后CVP有所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的MAP、HR较平稳。AHH组在血液稀释后的Hct、Hb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1d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相比,AHH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尿量明显增多,异体输血量降低。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T1、T2增高(P<0.05),各时点血清K+、Na+、C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的骨科手术中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液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CH)时,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的变化,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或限期行骨科大手术的成人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B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C组单纯血液稀释组;D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血液稀释前(T1)、血液稀释后即刻(T2)、术中输血前(T3)、手术结束时(T4)测量hb,hct,plt,CaO2(动脉血氧含量),ERO2(氧摄取量),乳酸及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以及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结果 A组较B、C、D组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减少。四组的其它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瑞芬太尼降压在骨科大手术中能够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前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对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HH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AHH组切皮前静脉输入血定安15ml/kg,50ml/min行高容血液稀释,对照组常规输入林格氏液,不行血液稀释;分别于麻醉前、术中1h、术后24h抽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CD8^+的水平。结果:稀释后术中1h及术后24h两组CD4^+及CD4^+/CD8^+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降低比实验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可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复合应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全髋置换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AHH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Ⅱ组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行常规手术麻醉,同时给予Ⅰ组病人AHH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病人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和输血病人的例数;Ⅰ组病人于AHH前后分别检测HR、CVP和尿量;两组病人分别于AHH前、AHH后、术毕、术后第1d和第7d测定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c);分别于AHH前、术后第1d和第7d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输血量、24h引流量及输血例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病人AHH前后HR和CVP无明显区别,AHH后尿量明显高于AHH前(P〈0.01);两组病人术毕、术后1d及术后7d的Hb和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仍然在代偿范围内;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凝血机能无明显区别。结论:AHH复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病人,可明显减少此类病人的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需求量。  相似文献   

17.
蒋晖  杨峰 《新疆医学》2006,36(5):10-12
目的:评价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联合应用在消化道肿瘤围术期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消化道肿瘤根治术45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行AHH,Ⅱ组行AHH+CH。Ⅲ组为对照组。当Hb〈85g/L时输异体血。计算各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及异体血需求量。连续监测HR、ECG、BP、CVP。于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及手术结束后分别测定凝血四项(PLC、Vbg、PT、APTT)。于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手术结束后、术后1天及7天测定Hb及Hct值。结果:AHH+CH能使术中失血量减少约40%。AHH+CH明显减少异体血需求量,但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虽有PLC、Fbg的明显降低和PT、APTT的明显延长,但各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AHH+CH能有效减少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病人术中失血及异体血需求量,且对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晓丽  葛衡江 《重庆医学》2002,31(4):299-301
目的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是一项减少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的新技术。观察和比较骨科手术病人应用晶体溶液及胶体溶液进行AHH后血液流变特性的变化 ,为围术期AHH方案的制定、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骨科择期手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三组 :6 %羟乙基淀粉组 (H组 ,n =2 0 ) ,林格氏液组 (R组 ,n =2 0 ) ,4 %琥珀酰明胶组 (G组 ,n=2 0 ) ,于手术开始前 ,按 2 0ml/kg的容量以 0 5~ 0 75ml·kg-1·min-1的速度分别输注以扩充血容量 ,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 ,维持血循环指标在正常范围 ,检测稀释前、稀释后 30min、稀释后 2h ,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1)AHH后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 ;(2 )AHH后三组患者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 ,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 ,红细胞变形指数H组升高。结论 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血循环功能稳定 ,优化血液流变状态 ,利于微循环灌注 ,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应用胶体型血浆代用品进行AHH可以改善血容量相对不足状态 ,增加心脏前负荷 ,有利于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赵敏 《重庆医学》2005,34(7):999-1000
目的观察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后老年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为老年人患者应用AHH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成老年组和中年组,两组术前均采用AHH,在硬膜外用药的同时,输入6%羟已基淀粉,15ml/kg进行术前扩容,检测稀释前、后、术毕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以及有创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结果 (1)AHH前,后,术毕两组病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患者AHH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蛋白均明显下降,但仍在正常代偿范围.结论年龄并不是影响AHH实施的主要因素,只要心肺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术前AHH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对老年患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HH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后,AHH组立即输注万汶10mL/kg,于30min内输完,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输液方法。分别于患者人手术室(T1)、血液稀释前(T2)、血液稀释中(T3)、血液稀释后(T4)、假体植入时(T5)、手术结束时(T6)及术后24h(T7)各时间点采集静脉血3mL检测血浆NT-proBNP。同时记录液体输注量及总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T2-T7时点的血浆NT-proBNP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2组T2~T5时点NT-proBNP与T1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6、T7时点NT-proBNP较T1时点增高(P〈0.05);AHH组T1~T6时点NT-proBNP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7时点NT-proBNP较AHH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含量的对数值与血液稀释液体量呈低度正相关(r=0.327,logNT—proBNP=0.0126V+4.132)。结论NT—proBNP可以及时地反映出老年人血容量的变化,但两者仅呈低度正相关,NT—proBNP不能作为容量输注的指导指标,可以作为预警指标应用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