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海珍 《中外医疗》2012,31(24):64+66-64,66
目的评估利用VITAPEX糊剂对患有乳磨牙髓底穿通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6例乳磨牙髓底穿通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VITAPEX糊剂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治疗后产生不适感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利用VITAPEX糊剂对患有乳磨牙髓底穿通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宋红艳 《中原医刊》2004,31(22):F002-F002
目的:寻找对乳磨牙髓底穿通的覆盖材料和乳磨牙的保留方法。方法:对89例118个乳磨牙髓底穿通应用氧化锌丁香油酚水门汀加碘仿适量覆盖,通过常规根管治疗,选用玻璃离子和银汞合金充填保留乳磨牙。结果:经治疗充填后,118个乳磨牙2年后随访,X线与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7.29%和88.98%。结论:应用氧化锌丁香油酚水门汀 碘仿适量覆盖髓底穿孔,再经过根管治疗及充填来保留乳磨牙,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邓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2):858-858,893
目的:应用甲硝唑、螺旋霉素、碘仿、氧化锌与丁香油调成混合糊剂治疗乳牙髓底穿通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4例76颗髓底穿通的乳磨牙,常规清洗髓腔和根管,换药1-2次,于髓底穿通处和根管口置调配好的混合糊剂、磷酸锌粘固粉垫底,根汞合金或玻璃离子充填。结果,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75颗患牙中68颗牙成功,成功率为89.5%。结论:此法疗效好,操作简便,省时,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磨牙因慢性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治疗操作失误致髓底穿通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乳牙的特点和治疗的特殊要求,当患牙未到替换期时,保持乳牙列的完整及恢复乳牙咀嚼功能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用于修补乳磨牙髓底穿孔的方法及材料有多种.我科从2000年初开始,从临床患者中选取髓底穿通乳磨牙196例,采用了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乳磨牙髓底穿孔并经0.5~1年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小玲  黄世光 《广东医学》2000,21(7):571-572
探讨乳磨牙髓底病理性穿孔的保存治疗效果。方法对133例髓底病理性穿孔的乳磨牙去除龄坏组织和拔除根髓根,髓底穿孔处和根管口分别应用复方甲硝唑糊剂和经钙糊剂治疗。结果治疗后复方甲硝唑组疗效效明显高于氢氧化钙组;完成治疗总次数明显低于氢氧化钙组。  相似文献   

6.
探讨36例乳磨牙髓底穿孔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氧化锌甲硝唑糊剂修复髓底,常规根管治疗充填写后保留乳牙到替换期,无需拔除,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阐述乳磨牙髓底穿孔处使用氧化锌甲硝唑糊剂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乳磨牙不仅要承担咀嚼功能,还要维持牙列的完整,引导继承恒牙的萌出。乳磨牙多由龋齿所致引起乳磨牙髓底的穿通,传统的观点认为髓底穿通的患牙应拔除,作者经过3个月~2年观察,对52例乳磨牙底穿部位进行修补,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卜。1材料和方法材料:氢氧化钙1份,氧化锌1份,碘仿少许,临用时上述药混合与丁香油调成糊剂。空管糊剂配方:强力霉素0.1g,碘腹增效剂0.1g,灭滴灵0.2g,地塞米松0.75mm,木榴油适量调成糊剂装瓶备用。磷酸锌粘固粉,银汞合金粉。病例选择:本组52例,男性28例,女性24例,其中6岁16例,7…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甲硝唑、螺旋霉素、碘仿、氧化锌与丁香油调成混合糊剂治疗乳牙髓底穿通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4例76颗髓底穿通的乳磨牙,常规清洗髓腔和根管,换药1~2次,于髓底穿通处和根管口置调配好的混合糊剂,磷酸锌粘固粉垫底,银汞合金或玻璃离子充填.结果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76颗患牙中68颗牙成功,成功率为89.5%.结论此法疗效好,操作简便,省时,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乳磨牙髓底穿孔保存牙体治疗,以减少临床拔牙,避免错He畸形发生。方法采用碘仿 螺旋霉素糊剂修补乳牙髓室底穿孔。结果30例患者32颗乳磨牙,随访2年后,成功率84.3%。结论应用碘仿 螺旋霉素糊剂治疗乳磨牙髓室底穿孔能有效地保存牙体组织,减少拔牙。避免错He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10.
恒磨牙慢性牙髓炎伴髓底穿通的保存治疗吴学军(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恒磨牙;慢性牙髓炎;髓底穿通恒磨牙慢性牙髓炎,多由龋齿所致,同时常引起恒磨牙髓底病理性穿通。特别是,因萌出较早,幼儿时牙齿清洁差,治疗不及时,更易发生慢性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的失牙状况及失牙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9例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纵向观察5年。比较分析双侧下磨牙初诊及5年后随访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根分叉病变等级(furcation index,FI)、牙松动度等临床指标,并利用根尖片评价初诊时根分叉区牙槽骨吸收量,以了解根分叉病变患牙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失牙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失牙的主要因素。结果:(1)非手术治疗对伴有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牙PD的改善是显著有效的,但根分叉病变的存在会影响其PD值的改善。(2)初始根分叉区PD值、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根分叉区垂直骨丧失量和根分叉病变部位骨吸收区域面积与失牙成明显正相关(P<0.001),且FI=3、FI=4亦显著增加了失牙风险(P=0.017,P=0.007),而年龄(P=0.703)、性别(P=0.243)、吸烟史(P=0.895)等在本研究中与失牙无显著相关。(3)FI=3或FI=4的失牙风险显著高于FI为2及2以下的患牙,5年存活率不足50%。结论:根分叉病变患牙失牙风险与根分叉病变密切相关,根分叉病变严重、根分叉区水平及垂直骨丧失量多会显著增加失牙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三种根充糊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根充糊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需根管治疗的患牙316颗。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HPLUS糊剂+牙胶尖、VITAPEX糊剂+牙胶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牙胶尖进行根充,并对3组术后1d、3d、7d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AHPLUS组与V1TAPEX组疼痛发生率较氧化锌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O.05),而AHPLUS与VITAPEX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HPLUS糊剂和VITAPEX糊剂可以有效地减轻根充术后急性反应,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根充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有64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磨牙。以龈上洁治疗后1周的各项指标为基线,自身随机对照研究,一侧为试验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4周、12周后复查,通过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测定和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BANA)试验评价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牙周临床指标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12周除临床附着丧失以外2组的牙周临床指标均下降且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较基线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NA试验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致病菌总体数量均下降,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仍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12周的观察期内,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可有效改善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水平,相较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更利于治疗效果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 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 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骨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嵴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嵴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嵴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 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骨袋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骨嵴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 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 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骨的凹陷型亚型1的骨嵴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 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骨下袋,其中29处骨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骨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 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骨嵴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骨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孙颖  李璐 《吉林医学》2014,(22):4886-4888
目的:观察单独超声龈下刮治与合并手工龈下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将患者左右两侧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同颌磨牙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组)26颗牙,共42个位点,对照组(单独超声龈下刮治组)26颗牙,共36个位点。观察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变化,记录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GI和PD均明显降低(P<0.05),CAL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I和PD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稍长(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评估掺铒钇铝石榴石铒激光(erbium:yttrium-aluminium-garnet laser,Er:YAG)光子引发的光声流技术(photon-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荡洗乳牙根管后根充糊剂渗透牙本质小管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颗乳切牙和20颗乳磨牙,按不同根管冲洗方法及牙位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是乳切牙注射器冲洗组(A组)、乳切牙PIPS-Er:YAG激光组(B组)、乳磨牙注射器冲洗组(C组)、乳磨牙PIPS-Er:YAG激光组(D组)。体外行常规根管预备和不同方式的根管冲洗,使用混有罗丹明荧光剂的Vitapex根充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并用CLSM观察距根尖3 mm(根尖1/3)和5 mm(根中1/3)处的横剖面,测量根充糊剂渗入牙本质小管的长度,比较不同冲洗方法对乳牙根充糊剂渗透深度的影响。 结果 B组、D组根充糊剂在乳牙根管内的渗透深度分别大于A组、C组,A组、B组根充糊剂在乳牙根管内的渗透深度分别大于C组、D组,各组在距根尖5 mm处根充糊剂在乳牙根管内的渗透深度均大于距根尖3 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PS-Er:YAG激光荡洗比传统单独使用注射器冲洗效果好,可以明显增加乳牙根充糊剂的渗透深度,但是根管形态会影响冲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隧道成形术治疗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从已做牙周基础治疗1月的患者中,选择患有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4例共34颗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患牙做基础治疗,对实验组患牙做隧道成形术,记录术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的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出血指数(B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月和6月复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PD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实验组PD减少量较对照组PD减少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月和6月,实验组与对照组BI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6月BI与3月BI值相比,进一步减少,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减少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实验组与对照组AL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成形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矿物三氧化聚合物(MTA)加药物糊剂、MTA、GIC修补乳磨牙髓室底龋源性穿孔的临床效果,以及穿孔大小对于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73例198颗龋源性髓底穿孔的乳磨牙,按穿孔大小分为两组,每组中随机分3个亚组,分别用MTA加药物糊剂(A、D组)、MTA(B、E组)、GIC(C、F组)修补,每牙均行根管治疗+穿孔修补,术后1、6、12、24月复查,并两两比较,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小穿孔组疗效明显优于大穿孔组,至24月复查时疗效区别明显(P<0.01),对于大穿孔直径>2mm,MTA要优于GIC,MTA+药物组优于MTA组。结论:MTA内屏障技术修补乳磨牙髓室底穿孔(直径≤2mm)效果显著,乳磨牙髓室底大穿孔(直径>2mm)则用MTA+药物糊剂修补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硝唑碘仿糊剂根管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患儿90例184颗乳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96颗患牙,对照组88颗患牙,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奥硝唑碘仿糊剂和甲硝唑碘仿糊剂分别对患牙作根管充填,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年后实验组成功率达95.83%,对照组成功率达81.8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奥硝唑碘仿糊剂是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良好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纵向观察猴在自然状态下(Ⅲ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根分叉部位龈下菌斑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方法:在猴下颌双侧第二前双尖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制备慢性Ⅲ度根分叉病损后,行牙周手术治疗,3只猴共18个牙位。分别在自然状态下(Ⅲ度根分叉病变建立前),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6个月时,取根分叉部位(颊、舌侧)的龈下菌斑。每只猴每时间点有12个样本,3只猴36个菌斑样本,用16S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样本中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inticola,Td)、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结果:根分叉病变模型建立后,局部炎症明显,牙周手术后6个月根分叉区牙周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局部炎症依然存在,Pg、Tf、Td和Fn的检出率均逐渐显著增加,分别从58.3%、69.4%至88.9%(P<0.01),从47.2%、69.4%至83.3%(P<0.01),从13.9%、36.1%至61.1%(P<0.01),从69.4%、91.7%至91.7%(P<0.05)。Aa的检出率3次取样变化不大(从25.9%、13.9%至33.3%)。同时检出3种以上微生物的检出率从38.9%、61.1%至83.3%(P<0.01),以及红色复合体(Pg+Tf+Td)的同时检出(从8.3%、27.8%至44.4%,P<0.01)也逐渐明显增加。根据术后6个月组织学有无炎症细胞浸润,分成8个感染牙位和10个未感染牙位,术后6个月感染位点与其根分叉病变建立后牙周手术治疗前的红色复合体检出率(87.5%,62.5%)明显高于根分叉病变建立前(0.0%,P<0.01)。虽然均高于非感染部位(60.0%,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和Td)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Fn则可能是龈下菌斑中的常驻菌,而Aa可能不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